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蓼花的結果 展開

蓼花

鄭谷詩作

《蓼花》是唐朝末期詩人鄭谷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中所歌詠的蓼花別名也叫即水葒。

作品原文


《蓼花》
作者:鄭谷
蔟蔟復悠悠,年年拂漫流。
差池伴黃菊,冷淡過清秋。
晚帶鳴蟲急,寒藏宿鷺愁。
故溪歸不得,憑仗系漁舟。

點評鑒賞


深覺這首詩通篇寫蓼花,卻又處處見人意,這也正是詩人成功地運用了寄興手法的緣故。
大家知道,詩中所歌詠的蓼花即水葒,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高1~3m,全株被長軟毛。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闊卵形或卵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略心形,圓錐花序頂生,略下垂,花淡紅色或白色。
首聯“簇簇復悠悠,年年拂漫流”,旨在先用兩組迭字來描繪蓼花。“簇簇”是說蓼花的聚集成叢,“悠悠”則形容蓼花的眾多。那一簇簇的蓼花年年在這個時候隨著無拘無束的流淌的水流飄拂。這兩句初步寫出了蓼花的形態、習性。
二聯復用兩組形容詞進一步描繪蓼花。“差池”,即參差,是說蓼花的雜亂叢生,“冷淡”則渲染起清秋的氣氛。水葒在夏秋開花,花色純白或淡纖,因而使清秋增添了一種“溫冷色調”。“黃菊”在詩人的眼中是秋的特徵,詩人詠秋詠菊往往帶有一種愁緒,諸如李清照的《醉花陰·九日》詞:“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黃花”即黃菊。蓼花以它特有的清淡氣氛,伴隨黃菊,裝點秋景。
二聯兩句在進一步描繪蓼花之中帶出了清清的氛圍,淡淡的愁緒,而這種氛圍與愁緒在第三聯中則更濃郁起來。“鳴蟲”,指鳴叫的昆蟲、禽鳥。傍晚時分,蓼花中夾雜鳥蟲的鳴叫,寒夜之時,蓼花間隱含著宿鷺的哀愁。“急”,寫出了鳥蟲鳴叫聲的一陣緊一陣,“愁”,則把第二聯中的情緒直截了當地點了出來。這是怎樣一種愁緒呢?
末聯兩句則是對詩歌主題的揭示。“故溪”代指故鄉。蓼花在河流中飄拂,一任水流漫漫而去,難以再回到故鄉故水,因而說是“故溪歸不得”。“憑仗”意思是依賴。倘若說蓼花還有一絲回到故鄉的機會的話,那就全憑有朝一日能僥倖地纏系在漁舟旁,讓它帶著駛回故鄉。末聯兩句以簇簇悠悠的蓼花寄寓詩人的思鄉之情,詩的主題便由此揭出。
詩要有比興,這是《詩經》開創的傳統。詩人借花草蟲魚興寄自己的情思,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切忌太直、太露。這首小詩正是注意避免了這一點。詩人巧妙地選擇了蓼花這種植物來寄託鄉思,它那飄忽無定,隨流而去的習性很妥貼地暗喻了四處奔波的遊子。此外,蓼花也常被詩人們喻作辛苦,諸如《詩·周頌·小毖》有“予又集於蓼”之句,便是。因而本詩數處流露的清淡、愁苦的情緒暗示了遊子的辛苦。末聯兩句,寫蓼花一瀉而去,欲歸不能卻又纏纏繞繞,戀而不舍,把詩人內心纏綿悱惻的思鄉愁緒形象地表達了出來,使全詩的寄興達到了高潮。
蓼花[鄭谷詩作]
蓼花[鄭谷詩作]

作者簡介


鄭谷(約851年~約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