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
廈門大學二級學院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CollegeofOceanicandearth,XiamenUniversity)是廈門大學二級學院。廈門大學海洋學科歷史可追溯至1946年成立中國第一個海洋學系。1996年,學校成立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2011年,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成立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下設5個系,開設2個本科專業,有1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97位專任教師,在校本科生489名;博士生334名,碩士生232名。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 考察團
1996年,學校成立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
2006年,學院海洋環境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獲批省級海洋環境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9年,學院海洋環境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獲批國家級海洋環境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
2011年,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改組成立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
2015年3月31日,學院3000噸級的海洋科考船正式開工建造。
2016年6月21日,學院海洋與地球學院地質海洋學系在翔安校區希平樓正式揭牌成立。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 黨員大會
院系設置 | ||
院系名稱 | ||
海洋化學與地球化學系 | 物理海洋學系 | 海洋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
應用海洋物理與工程系 | 地質海洋系 | - |
專業設置 | ||
專業名稱 | ||
海洋科學 | 海洋技術 | 海洋科學 |
海洋技術 | 海洋科學 | - |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97位專任教師,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41人,助理教授13人;有專職院士2人、雙聘院士2人、學者4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廈門大學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青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優青基金獲得者5名、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計劃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到96%,有海外學習和工作經歷的教師達到77%,有福建省級教學團隊1個。
質量工程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福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及視頻公開課4門,福建省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1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海洋科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海洋環境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福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海洋環境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福建省級精品課程:海洋生態學、海洋化學專門化實驗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海洋科學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基地班)
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福建省海洋科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
教學成果
2017年,學院曹文清教授領銜完成的《大海洋教育觀下學生創新能力與科研素質提升新探索》項目獲2017年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學科建設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以及1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重點學科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海洋科學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海洋科學
學科授權目錄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海洋科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海洋科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海洋科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物理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海洋物理、海洋生物技術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福建省工程實驗室1個,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其他省級科研平台3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其他科研平台2個,大型野外試驗站4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環境與生態學院共建)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海洋生物製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海洋生物地球化學與機制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海洋氮循環與全球變化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水聲通信與海洋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創新團隊:“海洋環境生理與毒理學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海洋碳循環創新研究團隊
福建省工程實驗室:福建省海洋生物製備工程實驗室
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高校“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保護”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高校“海洋化學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其他省級科研平台:福建省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特色水產品種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與共享平台、福建省特色水產品種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與共享平台
市級重點實驗室:廈門市海灣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
其他科研平台:“海洋碳匯與未來地球”協同創新中心、廈門大學海洋觀測技術研發中心
大型野外試驗站 | |
---|---|
“嘉庚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 | 東山臨海實驗與觀測站 |
海洋酸化影響研究中水量實驗平台 | 廈門大學聯合遙感接收站 |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項目涵蓋973項目、863重大項目、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重大研究計劃課題等;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在海洋微型生物碳泵、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及其與物理海洋的耦合、海洋生態與生物資源、海洋監測與管理等領域具有雄厚的研究積累,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獲省部級獎勵26項,發表SCI、EI、ISTP期刊收錄論文600餘篇。
2016年1月,學院焦念志院士團隊研究成果“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儲庫及氣候變化中的作用”獲得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院徽中心左側綠色圖案部分代表地球上的陸地,其形既像一枚樹葉又像一隻海豚,寓意地球上的生物;右側藍色圖案部分代表地球上的海洋,其形狀環抱左側綠色圖案,寓意海洋孕育生命;中間紅色實心圓代表太陽,寓意陽光普照萬物;整體圖案由紅綠藍三原色表現,由太陽、陸地和海洋構成,寓意自然萬物和諧共生。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 院徽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舉辦了2017年海洋歌王賽等文化活動,組織學生參加了2017年“新生杯”學生排球賽、翔安校區廈門大學第52屆學生田徑運動會等競賽活動。
職務 | 姓名 |
---|---|
院長 | 王克堅 |
黨委書記 | 邱七星 |
副院長 | 陳敏、柯才煥、王海黎 |
黨委副書記 | 陳國強、董雲偉 |
學校名稱 | 姓名 | 職務 | 任期 |
廈門大學 | 陳文沛 | 時黨支部 | 1970年4月-1972年1月 |
陳文沛 | 海洋學系黨支部 | 1972年1月-1972年6月 | |
郝殿新 | 工農兵學員 | 1972年7月-1973年9月 | |
海洋學系黨總支 | 李玉清 | 1973年10月-1978年11月 | |
海洋學系黨總支 | 顏松濱 | 1978年12月-1987年7月 | |
海洋學系黨總支 | 陳文沛 | 1987年8月-1997年9月 | |
海洋學系黨總支 | 陳騰福 | 1997年10月-1999年11月 | |
海洋與環境學院黨總支 | 陳騰福 | 1999年12月-2003年5月 | |
海洋與環境學院黨委 | 陳騰福 | 2003年6月-2003年11月 | |
海洋與環境學院黨委 | 楊聖雲 | 2003年12月-2008年5月 | |
海洋與環境學院黨委 | 吳立武 | 2008年5月-2011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