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貨幣政策
英國貨幣政策
英國貨幣政策是英國貨幣當局為實現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採取的方針、政策。英國的貨幣政策是由英格蘭銀行來執行的。貨幣政策的目標包括維持充分就業、消除國際收支赤字、促進經濟增長和縮小通貨膨脹四大目標。不同時期,四大目標的側重點不同。50~60年代,主要側重於國際收支平衡。70年代以後,則側重於穩定通貨。進入90年代,將反通貨膨脹作為唯一的政策目標。
目錄
英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50~60年代因貨幣政策處於次要地位,貨幣政策的重點在於控制利率而不是放在貨幣供應量上。進入70年代,英國出現滯脹局面,使中央銀行對貨幣主義政策主張日益感興趣。到1979年撒切爾夫人執政后,採用了貨幣主義的主張,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也由利率轉向貨幣供應量。主要貨幣供應量指標有: M=現金; 英鎊M=現金加上政府部門與私人部門英國居民持有的英鎊存款;M=英鎊M加上英國居民持有的外幣存款; DCE=國內信用擴張。在重點監測指標的選擇上,1976年是M; 一年後改用英鎊M和DCE; 80年代後期鑒於英鎊M的增長日漸不穩,所以主要指標又轉向M。進入90年代,明確放棄以貨幣供應量為中介指標,在貨幣政策實施上監測更多的變數,除M等幾個貨幣量指標,還重點監測利率、匯率等價格型變數。近幾年M與通貨膨脹的關係在減弱。1995年,M和其他廣義貨幣總量曾均已高出監測範圍,長期通貨膨脹預期出現上升。
英國貨幣政策的操作目標是一組短期利率,它主要包括:隔夜拆借利率、三個月國庫券利率及三個月銀行拆借利率。
英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通過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政府證券 (一般是國庫券),影響各銀行的貸款業務規模。②利率。1971年以前為貼現率,1972年被中央銀行最低貸款利率所取代。1981年9月後,雖不再設最低貸款利率,但仍保留控制短期利率的措施,在必要時進行干預。③特別存款。公開市場業務的一項補充手段。其效果是減少銀行的儲備資產,降低其流動性比率,迫使銀行賣出證券或緊縮貸款,從而達到控制銀行貸款增長的目的。④存款準備金制度。要求銀行按指定的形式保持某種資產即儲備資產,這些資產必須相當於銀行存款總額規定的百分比。⑤補充特別存款。以“緊身衣”而聞名。規定銀行存款如果超過規定的限度就要向中央銀行存放一定比率的無息特別存款。1980年被廢除。⑥道義勸說。主要是要求各銀行不要使它們的貸款超過某一規定的最大限度; 要求各銀行對某些貸款給予優先權,或是削減某類貸款。道義勸說靈活,發揮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