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街道

重慶市巴南區下轄街道

花溪街道,隸屬於重慶市巴南區,地處重慶市巴南區西北部,南與龍洲灣街道相鄰,西與九龍坡區大渡口區隔江相望,北與李家沱街道接壤,距區人民政府7千米,總面積33.5平方千米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花溪街道境域屬孝里五甲;2009年4月,撤銷花溪鎮成立花溪街道。2011年末,花溪街道總人口13.14萬人截至2020年6月,花溪街道下轄18個社區、6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紅光大道71號

2011年,花溪街道財政總收入12.3億元,比2010年增長33%;工業總產值為257.7億元,比2010年增長2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5.9億元,比2010年增長39.6%。

歷史沿革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屬孝里五甲;清未,設土橋場。
民國十九年(1930年),置土橋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土橋鄉改為土橋聯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土橋聯保與文峰聯保合併為土文鄉;民國三十年(1941年),土文鄉析置土橋鄉;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月,土橋鄉改為屏都鎮。
1952年10月,屏都鎮劃歸重慶市第四區(今九龍坡區),並和南泉管理局之農村部分改設為新生、其龍、道角、合作、堤坎5鄉。
1958年,土橋、合作、道角3鄉合併建立花溪公社。
1983年,花溪公社改為花溪鄉。
1994年,撤花溪鄉建花溪鎮;同年12月,花溪鎮由九龍坡區劃歸巴南區管轄。
2001年7月,土橋街道併入花溪鎮。
2009年4月,撤銷花溪鎮成立花溪街道。

地名由來

花溪街道因花溪河流經全境而得名。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花溪街道地處重慶市巴南區西北部,南與龍洲灣街道相鄰,西與九龍坡區、大渡口區隔江相望,北與李家沱街道接壤,距區人民政府7千米,東西最大距離1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4千米,總面積3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花溪街道地處淺丘地帶,地勢高低不平;主要山脈有燕尾山,境內最高峰位於岔路口村,海拔417米;最低點位於先鋒村,海拔167米

氣候

花溪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4℃,1月平均氣溫8.0℃,極端最低氣溫1.7℃(2007年1月30日);7月平均氣溫28.3℃,極端最高氣溫41.5℃(2001年7月26日);無霜期年平均36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47.4小時

水文

花溪街道境內最大的河流為花溪河,從石崗碑埡至花溪流經境內

自然災害

花溪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水災、地災等;洪災年均發生一次,主要發生在5—9月,嚴重的一次特大洪水發生在1981年7月清溪園社區,沿花溪河邊三分之二的房屋被淹沒,經濟損失近40萬元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9年,花溪街道下轄原花溪鎮(道角村、其龍村、群樂村、光明村和其龍社區除外)行政區域和原李家沱街道的陳家灣社區。
2011年末,花溪街道下轄紅光、屏都、清溪園、土橋正街、岔路口、民主、陳家灣、學堂灣、王家壩、苦竹壩、走馬梁、新工地、經建、重工、道角15個社區,建新、新屋、先鋒、民主、岔路口、花溪6個行政村;下設214個居民小組、35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花溪街道下轄18個社區、6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紅光大道71號。
社區清溪園社區土橋正街社區屏都社區王家壩社區苦竹壩社區走馬梁社區新工地社區經建社區道角社區重工社區民主社區紅光社區岔路口社區陳家灣社區學堂灣社區南城社區柳鎮社區炒油場社區
政村岔路口村民主村建新村花溪村新屋村先鋒村

人口民族


2010年,花溪街道人口有130637人
2011年末,花溪街道總人口13.1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46萬人,城鎮化率95.00%;另有流動人口51986人。總人口中,男性7.38萬人,佔55.91%;女性5.76萬人,佔44.09%;以漢族為主,達13.06萬人,佔99.45%;有土家、苗等24個少數民族,共713人,佔0.55%;超過100人的少數民族有土家、苗2個民族,其中土家族406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6.94%;苗族110人,佔15.43%。2011年,花溪街道人口出生率5.23‰,人口死亡率3.80‰,人口自然增長率1.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906人。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花溪街道常住人口為192380人。

經濟


綜述

2008年,花溪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52億元,比2002年翻一番多;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6.92億元,比2002年翻了三番;固定資產投資64.32億元,比2002年翻了四番多;入庫稅金7.3億元,比2002年翻了近三番;本級財政收入7875萬元,比2002年翻了近三番。
2011年,花溪街道財政總收入12.3億元,比2010年增長3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億元,比2010年增長53%

工業

2008年,完成工業總產值為147.5億元,比2002年翻了近三番;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達到73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3家,年上交稅金超1000萬元以上企業達9家。
花溪街道是巴南區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摩托車、汽車及其零部件、機械裝備製造、化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花溪街道工業總產值為257.7億元,比2010年增長23.4%,工業增加值70.8億元。2011年,花溪街道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0家,職工3.5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70.9億元,比2010年增長3%;大中型有工業企業19家,職工2.5萬人;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46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6家 花溪街道有市級特色工業園區——花溪工業園區。

商貿

2011年末,花溪街道有商業網點1648個,職工5046人。2011年,花溪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5.9億元,比2010年增長39.6%。2011年,花溪街道進出口總額6.9億美元

金融

2011年,花溪街道實現稅收12.3億元。2011年,花溪街道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0.8億元,比2010年增長5%;年末,花溪街道有3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16.1億元,比2010年增長18%;各項貸款餘額2.8億元,比2010年減少3%

交通


花溪街道有川黔公路、重慶至南川公路等在境內交會;210國道、內環高速公路、渝南大道縱橫過境。
花溪街道
花溪街道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花溪街道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1420人,專任教師94人;小學9所,在校生4551人,專任教師27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3145人,專任教師26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518人,專任教師219人;中等職業學校3所,在校生2146人。普通高等院校1所(市屬高校),在校生8542人,專任教師742人 花溪街道主要學校有重慶理工大學、重慶高級技工校等大專院校。

科技事業

2011年末,花溪街道有獨立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3個,其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專業技術人才6000人,經營管理人才200人,技能人才11000人,農村實用人才30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花溪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5個,會員490個,均為個人會員,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舞蹈《山野梆鼓聲聲脆》、音樂快板《花溪走上快車道》、碟子舞《回家》、舞蹈《春》、民歌表演唱《花溪情思》、民間藝術匯翠《綵船表演》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56個,演職人員18000人;劇院(場)6座,座位6000個;文化專業戶18個;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04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21個,建築面積1555平方米,藏書50846冊。2011年末,花溪街道有體育場地15處;100%的城市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0%。2011年末,花溪街道有中央電視台、重慶電視台等67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98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花溪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個;病床68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00張,固定資產總值1.6億元;專業衛生人員710人,其中執業醫師92人,執業助理醫師223人,註冊護士395人。2011年,花溪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4萬人次,住院手術600台次,出院病人0.56萬人次。花溪街道重點醫院有巴南區第二人民醫院、南華醫院。2011年,花溪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4人/10萬;孕產婦死亡率2/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花溪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0706戶,人數17747人,支出453.9萬元,比2010年增長17%,月人均255元,比2010年增長2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81戶,人數937人,支出36.0萬元,比2010年減少4%,月人均128元,比2010年增長1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人,支出0.4萬元,與2010年持平城鄉醫療救助1939人次,城鄉臨時救助111人次,支出28萬元,比2010年增長37.5%;自然災害受災人口479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3.7畝,直接經濟損失19萬元,救災支出4.5萬元,比2010年增長44.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5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3.7萬元,比2010年增長20.9%;有社區服務設施22個,其中社區服務站2個,其它有社區服務設施20個;社區日間照料床位數6張;有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23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4.9萬元,接收捐款衣被45件,使842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2011年,花溪街道新增就業人員7774人,有306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51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