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榮烈士紀念館位於牡丹江市所屬的海林市東山烈士陵園的青松翠柏之中,是為了紀念著名偵察英雄楊子榮烈士而建。
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中宣部、財政部、國家旅遊局、中央黨史研究室等單位公布了《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楊子榮烈士陵園位列其中。
楊子榮烈士陵園
位於海林市區東山之巔約7萬平方米的松林中。1970年7月,為紀念在
解放戰爭時期,剿匪戰鬥中犧牲的偵察英雄楊子榮等烈士而建。楊子榮為京劇《
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的原型。楊子榮烈士紀念館位於牡丹江市所屬的海林市東山烈士陵園的青松翠柏之中,是為了紀念著名偵察英雄楊子榮烈士而建。1981年4月5日正式開放。烈士紀念館陳列著烈士生平事迹的圖片及遺物等。紀念館的後山坡是烈士陵園,園中聳立著烈士紀念碑,碑高8.1米,象徵著“八·一”建軍節,紀念碑正面是書法家鄒文秀書寫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大字。碑后鐫刻著楊子榮、馬路天、高波及楊子榮的165位戰友的英名。碑為花崗岩砌成,石廊鐵索環繞,莊嚴肅穆,碑后20米處是楊子榮烈士陵墓,墓前碑石用花崗岩鑿制而成,高3.1米,象徵著楊子榮烈士犧牲時31歲。
楊子榮烈士陵園
“紀念”、“教育”“旅遊”是陵園的三大功能,緬懷先烈、激勵後人是陵園辦園的主基調。陵園每年除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外,還十分注重以紀念墓地和標誌物為載體,以其承載的革命歷史英雄事迹和子榮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開展緬懷先烈,參觀遊覽的主題性旅遊活動,把革命歷史文化資源和旅遊資源整合起來,寓思想道德教育於文化娛樂之中。每年清明節,全市中小學師生上萬人來陵園祭掃烈士墓,向烈士敬獻花圈、花籃寄託哀思。每年“三八”、“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節日,陵園都為群眾免費開放,中小學生在這裡舉辦賽詩、講演等活動;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團員、青年在這裡舉行入團宣誓;黨員在這裡重溫入黨誓詞;駐軍(警)部隊在這裡進行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等。楊子榮紀念館內設置的多媒體觸摸屏,可供觀眾隨時點播“迎來春色換人間”,“誓把反動派一掃光”等現代京劇選段和講述楊子榮傳奇故事。聲像影視廳隨時向觀眾播放《
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等影視片,充分展示楊子榮在影視中的英雄形象。陵園還組成楊子榮英雄事迹報告團,經常到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小學和駐軍(警)部隊等地作專題報告,用英雄事迹教育人、鼓舞人,起到“英雄血沃林海,我輩振興中華”的教育作用。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楊子榮烈士陵園紅色旅遊景區接待人數達30餘萬人次以上。
1966年
修建楊子榮烈士陵園
1993年3月
由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員會、省民政廳和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命名為省級青少年教育基地
1994年9月
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1年
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2007年4月
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2009年5月21日
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第四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楊子榮烈士陵園
楊子榮在一年多的剿匪戰鬥中,大智大勇,英勇奮戰,立下了許多戰功。 1947年2月初,隻身打入匪穴,裡應外合,活捉了匪首“座山雕”。榮立三等功。2月23日在海林北部梨樹溝山裡鬧枝子溝追剿殘匪的戰鬥中英勇犧牲。楊子榮的團參謀長曲波同志根據楊子榮的事迹創作的京劇《智取威虎山》,更使這個英雄的名字家喻戶曉。如今,楊子榮烈士陵園已成為遊人必至之地,楊子榮烈士紀念館也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81年4月5日正式開放。烈士紀念館陳列著烈士生平事迹的圖片及遺物等。紀念館的後山坡是烈士陵園,園中聳立著烈士紀念碑,碑高8.1米,象徵著“八·一”建軍節,陵園內立紀念碑,高10米,基座闊15平方米,用花崗石築成。碑背面刻有楊子榮等42位烈士的名字。楊子榮墓坐落在紀念碑東側,墓前立有"楊子榮烈士之墓"石碑。高3.l米,象徵英雄犧牲的年齡(31歲)。整個陵園青松挺立,莊嚴肅穆。1978年擴建"楊子榮烈士紀念館",陳列楊子榮等烈士生前的光輝事迹。紀念館現改建為海林市博物館。
楊子榮簡介
楊子榮烈士陵園
楊子榮,1917年生於山東膠東。1945年秋參加八路軍膠東軍區“海軍支隊”,后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初部隊開赴黑龍江省海林縣,改編為牡丹江軍區二團。子榮同志任3營7排1排1班班長,同年4月升為團部直屬偵察排排長。為建立鞏固固的東北根據地,楊子榮在一年多的剿匪戰鬥中,大智大勇,英勇奮戰,立下了許多戰功。1947年2月初,隻身打入匪穴,裡應外合,活捉了匪首“座山雕”。榮立三等功。2月23日在海林北部梨樹溝山裡鬧枝子溝追剿殘匪的戰鬥中英勇犧牲。如今,楊子榮烈士陵園已成為遊人必至之地,楊子榮烈士陵園是東北解放戰爭時期著名偵察英雄楊子榮的安息地。多年來,陵園堅持“褒揚先烈,教育後人”的辦園宗旨,遵照中辦、國辦印發《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綱要》要求,強化服務,規範管理,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進一步增強參謁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
民族精神,發揮了重要作用。1993年9月,由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員會命名為省級青少年教育基地;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2006年11月,經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2007年4月,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電影里的楊子榮
1960年,電影《林海雪原》拍攝完成,時年,
王潤身36歲,颯爽英姿的孤膽英雄楊子榮是其藝術生涯中的代表作。上世紀八十年代,王潤身與童祥苓一同來到楊子榮紀念館,他發現這裡不論是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幾十年來連續不斷放映一部影片《林海雪原》,旨在讓四季不斷的參觀者了解或重溫偵察英雄楊子榮智取威虎山的故事,讓他十分感動。在楊子榮烈士墓旁,他留下了“烈士英名,千古流芳”的墨跡,以慰英雄的在天之靈。王潤身生前每有熱情的造訪者或友人光臨時,他都會饋贈一張他扮演的楊子榮電影劇照。可見在他心目中,楊子榮的形象星光不滅,輝映心中。
小說里的楊子榮
楊子榮——這個有經驗的偵察能手,是僱工出身,山東省膠東半島上牙山地區的抗日老戰士。他雖然從小受苦,沒念過一天書,卻絕頂聰明,能講古道今, 《三國演義》、《水滸傳》、《岳飛傳》,講起來滔滔不絕,句句不漏,來龍去脈,交代得非常清楚,是一個天才的
評書演員。在他為農的時候,陰天下雨,冬季農閑,總是有許多人圍著他,聽他說書,他冬天像盆火,夏天像個大涼棚,誰都喜歡他。正是這股聰明勁兒,再加上勇敢和精細,他才在偵察工作中完成了無數驚人的壯舉。楊子榮在屢立剿匪大功后,當上了偵察參謀,和新任團長少劍波,團政治委員王景之,還有小分隊中的戰友——新任英雄連連長劉勛蒼,副連長董中松,新任偵察通訊連連長欒超家,副連長孫達得,新任警衛連連長李勇奇,副連長姜青山一起奔赴到了新的戰場。
電視劇里的楊子榮
新版電視劇《林海雪原》中的楊子榮由王洛勇飾演。該劇由於劇情改動較大,曾經引發了激烈的爭議。在電視劇《林海雪原》中,楊子榮由當初滿身江湖氣的炊事員老楊頭,成長為一個智勇雙全的偵察英雄。
京劇里的楊子榮
楊子榮烈士陵園
1965年年底,上海《智取威虎山》劇組奉命進京,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了演出。由於童祥苓(飾楊子榮)、
沈金波(飾少劍波)、齊淑芳(飾小常寶)、
施正泉(飾李勇奇)、孫正陽(飾欒平)等主要演員的通力合作,該劇目演出后大獲成功。而後,現代京劇被拍成了電影,成為八個樣板戲之一,童祥苓在劇中扮演楊子榮,其唱段《
甘灑熱血寫春秋》至今為人傳唱。
歷史上真實的楊子榮
楊子榮紀念館內
作為一個在歷史中真實存在過的人物,真實的楊子榮與藝術的楊子榮相比毫不遜色。楊子榮,原名楊宗貴,1917年出生於山東省牟平縣寧海鎮。1929年到東北做苦工,先後在丹東、長白山、延吉、牡丹江一帶闖蕩了12年,1942年左右返回山東結婚,1945年抗戰勝利后,隨劉公島海軍起義部隊開赴東北,途中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支部隊到達
海林鎮后被改編為牡丹江軍區二團。楊子榮隨二團參謀長兼副政委曲波所率的剿匪部隊參加了馬橋河子、杏樹屯等數十次剿匪戰鬥,屢建奇功,多次被評為戰鬥模範。剿匪部隊先後剿滅了以
許大馬棒、李德林、謝文東、馬希山等為首的大股土匪。陵園佔地面積8.5萬平方米,由紀念館區、烈士墓區、植物園區和兵器展覽區四部分組成。烈士墓區位於陵園山頂上,正中央矗立著10米高的革命烈士紀念碑。距紀念碑20米處是楊子榮和馬路天兩座烈士墓,至今先後進行了六次重建,使墓碑莊嚴肅穆。植物園區位 於甬道兩側,現有4000餘棵40餘年生的
樟子松及5000餘株10年生的
雲杉和
白樺樹,還鋪設草坪和花壇3000多平方米,每年堅持植樹種花綠化、美化使整個園區松柏常青,花草相間,景色宜人。楊子榮紀念館位於陵園中央,始建於1975年,因原館建館時間早,館舍陳舊,基礎下沉,加之展陳面積小,史料不足,展陳手段落後。於2003年投資1133萬元,歷時兩年進行改擴建,新館建築面積2760平方米,依照環境造型,呈半地下建築,館碑相映,渾然一體,達到省內同類館一流水平。紀念館內寬敞宏麗,採用專題陳列體系和畫聲光電相結合的陳列手段,將楊子榮的歷史背景、英雄壯舉、傳奇色彩和英雄土地的滄桑巨變展示給世人。館內共展出楊子榮烈士遺物和其他文獻、實物195件及照片、題詞240餘幅。“小分隊林海剿匪”景觀復原、“杏樹村戰鬥”半景畫和“活捉三代慣匪‘座山雕’”幻影成像,真實而藝術地再現了當年牡丹江軍區二團戰士穿林海跨雪原、剿頑匪的歷史畫面,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是紀念館的三大展示亮點,把整個展覽推向高潮。紀念館南側是正在建設中的兵器展覽區,現已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捐贈退役殲擊機一架,目前正在運籌坦克、大炮等其他重型武器,以進一步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突出紅色旅遊景區特色。
陵園是隸屬市民政局領導、由財政差補的事業單位,現有工作人員18人,擔負著陵園接待、服務和管理的重要職責。多年來陵園堅持辦園宗旨,把“讓參謁者高興而來,滿意而歸”作為檢查工作的標準,用規範的管理,優質的服務,一流的工作,塑陵園旅遊景區的整體形象,贏得了社會廣泛讚譽。全園職工在黨支部帶領下,團結一致,以園為家,忘我工作。每年春季進入旅遊旺季后,全園職工都是早六點上班,晚六點下班,午間帶飯不回家,工作達十幾個小時,為參觀者全程服務。為了提高教育效果,陵園還配備了五名綜合素質較高的解說員,由市人事部門從社會上公開招聘,經考試考核合格錄用並經過培訓後上崗。凡是團體來紀念館參觀的,都要給予認真的解說。凡是來陵園搞各項主題性旅遊活動的單位或團體,陵園都熱情接待,大力支持,積極配合,提供音響、桌椅等服務設施,做好活動前後的服務工作,堅持“安全第一”,層層落實責任制,避免發生安全事故。為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對兒童入園參觀一律免費,對中小學參觀給予半票照顧。同時,陵園還建立了長效監督機制,先後制定了“職工工作守則”、“陵園旅遊景區管理辦法”、“衛生工作檢查處罰標準”等各項規章制度,設立了留言本、意見箱和舉報電話,還經常向社會發出“徵求意見單”、“服務承諾卡”,規範職工行為,提升陵園旅遊的景區形象。近幾年來,陵園還與當地駐軍(警)部隊結成對子,深入開展了軍(警)民共建共育活動,進一步密切了軍政、軍民關係,先後榮獲“
海林市政法戰線十佳單位”、“軍民共建共育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等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