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答王庠書
北宋詩人蘇軾所著散文
別紙累幅過當,老病廢忘,豈堪①英俊如此責望邪。少年應②科目時,記錄名數沿革及題目等,大略與近歲應舉者同爾。亦有少節目③文字,才塵④忝后⑤,便被舉主取去,今皆無有,然亦無用也。實無捷徑必得⑥之術。但如君高才強力,積學數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實皆命也。但卑意⑦欲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迹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甚非速化之術。可笑可笑。
①堪:擔當,承當。
②應:參加
③節目:原指樹木堅硬的結節,這裡指應舉時題目較難的文章。
④才塵:才華像塵土,不值一提,謙辭。
⑤忝后:名列於榜后。
⑥得:成功。
⑦卑意:我的意思。
上次來信,好幾頁都是拍我馬屁的華麗辭藻,忽悠的有點過了,我老了,記性也差了,怎麼能和年輕才俊的你相比呢?我年輕時候參加科舉,記憶的題目,大概和近年來科舉的情況是相同的.少數應考時難度較大的文章,因為寫的好,被主考官拿去,現在就沒有這樣的事了,就算有也沒什麼用的.那實在不是可走捷徑的方式但像你這樣才高八斗,能力又強的,學問積累了很多年的,自然有科舉得高分的門道,其實這都是命中注定的.但我認為要是少年想要成就學業,每讀一本書都應讀幾遍才算讀完。知識面要廣要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應該把精力放在你想要學習的東西上.所以做學問每次都要確定個目標然後朝著目標努力,比如想學習治國安邦之道,以這個作為目標去努力,不要想其他的東西.又比如另立個目標,想要博古通今,也是如此.其他的都可以效仿這兩個例子.這個方法雖然笨,但如果日後學成了,就可以應付各種狀況,與那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是不可相題並論的.遠不是速成的方法,這是值得笑的.
已經很久沒有和你通信了,這是因為我又老又生病,所以常常忘記事情,哪承受得住你們這些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的期望呢?我年輕參加科舉時,記錄有題目的延續與變遷,大致和這幾年的題目相同。也有一些文章,文采不怎麼好,但是卻中舉了,現在是沒有了,實際上這是沒有用的。學習是沒有捷徑可走的。但像你這樣才高八斗,年富力強,努力地學習幾年,自然會有所領悟,有所收穫的,其實這是學習的必經之路。我的意思是希望你能成為學者,每本書都讀完幾次。書籍多得像海洋一般,什麼方面的都有,以人的精力,不能全部都讀到,只是要找那些想要學習的來讀。所以希望你每次作一次計劃,就像想知道古今的興亡、聖賢的作為,專門地學習這一方面,不要有其他的想法。下一次又作一次計劃,找典故、典章一類的書,都是像這樣。其他方面的都仿照這個辦法。這個雖然辦法笨一些,但是某一天學成的時候,樣樣精通,與那些本本書都讀的人就不能同日而語了。不是什麼能很快提高水平的辦法,讓你見笑了。
蘇軾對王庠少年喪父,哀憤深切,閉戶苦讀,遂精通經史百家,頗多讚譽,曾稱他“筆力有餘,出語不凡。”然而卻多所教誨。本文是回答王庠問學的一封書信。書中所言求學無捷徑可走、“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及選題要專的學習方法,都是有益的。
王庠,字周彥,榮州(今四川榮縣)人,蘇轍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