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氣

超常智能狀態的整體性存在形式

混元氣是超常智能狀態下的表徵事物本質的整體性存在形式。

概念解說


若站態智角描述,古典整觀述形、、質混化狀態。形、、質指形質根素,形附科稱述質“質”(質,材料),附“量”,質則附“息”。語言,即:混元質質量、量、息混化標誌該整殊態。存形式:形非存形式,,混元理論中往往直稱為混元氣,它是混元氣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一種質地均勻、混然不可分的特殊物態。在這裡,物理世界的“形”這一物質要素處於隱伏狀態。二是有形有象的實體物質存在形式(指具有明顯的質量特徵、能量特徵與信息特徵的物體),對此,在混元理論中稱之為實體,它是由無形無象的混元氣凝聚而成的。它屬於廣義的混元氣存在形式。
,僅,且周圍,該混元。該混元凝聚形式,周圍混元則該混元彌散形式,稱“混元”(簡稱混元)。質密越,積越,混元密越,延展範圍越廣。構、化,引彌散周圍混元化。反,混元化程,凝聚散,程異。混元存密切依存系,混元。互轉化需,即步。改改,混元保留,改混元充斥,改止。混元改,保留段,諧調,完聚,形,形衡。混元化超限,根質,另。該存混元統,,稱“混元”。混元既互、混化層混元,化形低層混元。混元整,超智察,科技段尚束策。科技術段某,排斥提,,諸。科揭示、化,揭示整混元形式運,蓋。
混元類存式件互轉化,即形散化形混元;反,形混元凝聚形。宇宙混元類存形式互轉化、演化混元整。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所說的混元理論中的混元氣,與現代物理學中的混沌理論似乎有不少相似之處,但實際上,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現代科學中的混沌理論雖然指出了混沌狀態的物質將是產生新序物質之母,但混沌是原有序物質演進到無序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狀態,也就是說,混沌己失去了原有物質具有的特性。混元氣則不然,它是表徵該事物的本質特徵的整體特殊表現。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混元氣。我們常人感受的各種物體特性,只是混元氣在常態智能狀態被感知的常態特徵。現代混沌理論稱述的混沌現象同樣也屬於常態特徵,儘管它尚不易被人理解,但仍不是事物的超常智能狀態下所描述的特徵。

不同層次


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混元氣以表徵自身的整體特性,表現出萬物混元氣的層次性,可以分成繁雜不同的若干層次,這裡僅粗略地分為五個層次予以介紹。
混元子層次
“混元子”是指三維空間的點與一維時間流逝過程中的點的交合,它是一種“絕對”無分別的狀態,是宇宙萬物混化達到了極微細的境界,故又稱為“混極”。鑒於混元子已細微到不可分,故眾多混元子聚合到一起也不可分,呈現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的一多不分狀態。宇宙中的混元氣和萬事萬物的化生、變化都是在此背景中進行的。
引伸討論:
這裡所說的點不同於幾何學中所稱述的僅有位置而無長寬高的點,它在空間上不僅佔有位置,而且佔據著三維坐標中一定的量,這一量是極微小難以形容的量,它小到已無可再分,顯現出的一種均態象,它比普朗克長度(10-33cm)還要小,為了方便可稱之為“點空間”。在時間上,現代科學中既未把時間稱作線,也無“點時間”之稱謂。我們只是為了表述方便,把流逝的時間比附為一維的線,把剎時間比附為類似數學中所稱述的無長度限量的點,實際上我們稱述的這種時間中的點,也是佔有極短暫的時間的,只不過是非常微小罷了。它是比普朗克時間(10-44秒)還短的時間。為了方便可稱為“點時間”。在上述的空間、時間範圍內,點時間與點空間兩者的激化走向了一致,使二者重合為一,即混元子。更具體一點說,混元子是上述的“點時間”長度兩端向內圈入,使時間具有了空間性;“點空間”的三維長度向內圈入,使空間具有了時間性。從而使點空間與點時間合二為一,即混元子。
混元子在時間、空間特性方面都處在了無分別狀態,是一種高度的均勻狀態,似乎是一種絕對的時空振蕩。它是一種絕對無分別的時空,沒有質量、能量、信息的分別。可以生成初始混元氣。混元子層次相當於傳統氣功對道的描述: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道德經
對於道的稱謂,古人又稱作“無極”或“混極”。稱無極者,是從道體的“無”的特性上描述的, 《心傳述證錄》中說:
“無極之真,非有非空,萬象具備,有理無形,無無不有,虛而能盈。三教之祖,體用未呈,無內無外,通幽通明,何思何慮,希臭希聲,寂然不動,表裡鞏靈,範圍天地,道不虛行。”又說:“先天混混沌沌,陰陽未分,氣與理附,乃無極也。”
稱混極者,是從道體的“有”的特性上描述的,《心傳述證錄》中說:
“混極者,虛中之象也,苞象數於清濁未分之內,具形器於圖、書將判之先,其氣機畢具者,言兩儀、四象、八卦之理黯然藏伏,所謂體不雜乎陰陽之太極也。形氣己呈者,言雖有儀象卦畫之分,而其所以然之理,初無聲臭之可求。”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所稱述的“道”、“無極”、“混極”實是一物,即宇宙之本根。為了加深對這一層次物的體、用的理解,再把《道脈圖解》對無極的闡述摘錄如下:
“無極者,無形也,無名也,無量天邊,至虛至靈,靜極不動之理天也。此理,雖神妙以渾然,實條理之分明,至無能生至有,至虛能御至實,為宇宙萬物之本源。視之無形,而能形形;聽之無聲,而能聲聲;超平九天之上,貫乎大地之下;雖不離乎氣,亦不雜乎氣;貫乎太極之中,包乎太極之外;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杳兮冥兮,萬劫而不壞,為生天生地之中,萬物之始祖也。”
這段話是對無極(即道、混極)最完善而全面的描述,與我們描述的混元子層次的物質是很一致的。
初始混元氣層次
它是混元氣的原始的層次,故稱之為“初始混元氣”。它是一種質地均勻、性能沒有區別的特殊物質,它充滿整個宇宙,並貫穿於萬物之中,它也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可以演化生成不同層次的非實體物質-混元氣,並進而凝聚成各種有形之物-實體,它是生化成我們的宇宙的根本。
初始混元氣層次相當於傳統氣功理論中對宇宙中的元氣(或稱太極)的描述:
“一氣動蕩,虛無開合,雌雄感召,黑白交凝,有無相射,混混沌沌,沖虛至聖,包元含靈。神明變化,恍惚立極……夫天地之始也。”(《性命圭旨》)
引伸討論:
初始混元氣是混元子“打破”向內圈縮之特性,使點空間與點時間解離,使混元子的無分別的時空特性分解成有了時間、空間內容的特殊狀態,形成了“時空複合子”。初始混元氣是時空複合子組合而成的一種只有單純信息,而能、質還都處於潛伏狀態的特殊物態,複合子的不同集合可形成各種信息序。所以又說它是各種潛在信息的混化態。這時的複合子-初始混元氣的基元,已不同於混元子,因其在開放過程中獲得了可以發生演化的能力,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它演化形成的。這似乎與大爆炸開始后的最初一剎那很相似,那時引力與電磁力尚未分開,尚處在一種混化狀態,這是一種尚未進入物理世界的原始混沌狀態。
至於混元子生成原始混元氣的過程與機制,詳見第三章《整體論‧宇宙整體觀》,這裡僅述其要:當宇宙各星球演化至黑洞時,黑洞內部的時空結構在強大引力作用下開始發生改變,當達到一定限度時,就產生時間、空間內向圈入而形成混元子並使引力消失,剎那間黑洞崩解,混元子充斥整個宇宙。在混元子逃逸過程中,時間和空間發生解離而成初始混元氣。對此,古人也有類似的論述,《道藏‧混元混洞‧劫運部》中說:“元氣於眇莽之內,幽冥之外,生乎空洞。”又說: “空洞之中無光、無象、無形、無名、無色、無緒、無音、無聲……”古人的這些論述與我們的觀點雖然用語不同,分析其內容不是很近似嗎?
初始混元氣層次相當於傳統氣功理論中的太極(元氣),《心傳述證錄》中說:
“太極者,靈極之漸辟而漸虛者也。洞然不雜於陰陽,朗然不虧於元體,存變化於無定極之中,而陰陽自有至定極之理。”又說:“不言元極則太極同於一物,而不足為萬化之本根;不言太極則元極淪於空寂,而不能為萬物之資始。是以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正太極之妙用也。”
《道脈圖解》中說:“太極者,陰陽之氣,升降之理,流行之氣理。”對於太極的體性,從它的“虛靈”特性上分析,則稱之為“靈極”,所謂
“藏妙有於虛靈之內,體真無於有極之先,不別而自分,不鑿而自竇,將以啟造化之初機,發靈先之始竅。”
從它的“有而能化”的特性上分析,則稱“元極”,所謂
“本元始之凝和,藏太和之氤氳,粹至精而無色,含一炁而無形”。又說:“具陰陽之體,變化有機,包三極而立混極之元,還終天而為始天之化,茲非太極之氣母乎?”(以上均引自《心傳述證錄》)
從這裡可以看出,古之所謂元極、靈極、太極是從不同側面闡述了僅次於道的這種特殊物態的體性,與我們稱述的初始混元氣相彷彿。
萬物層次的混元氣
它指實體性存在物質(原子分子動植物)的混元氣。實體性物質是常態智能可以認知的、具有一定結構與物理、化學特性的物質存在形式。這一層次的混元氣若從現實的該實體物來說,它是該物自身的形、氣、質混化而成的整體物態。任何實體物都是它自身混元氣的凝聚成形的表現,在形內有該物的流動混元氣,在形周圍有該物較稀疏的混元氣瀰漫存在,這就是上述的混元體。如山河湖海,花草樹木、動物與人等莫不如此。若從實體物的形成來說,則是由簡單物質的混元氣形成具有複雜物質全部整體特性的混元氣,而後由無形無象的混元氣凝聚為實體物。而簡單物質的混元氣是由初始混元氣演化來的(對於這一形成過程,詳見後面的“討論”中)。
實體物的混元氣是該事物的本體狀態,是超常智能與之相互作用的特殊狀態。它雖然異於常態智能狀態下的實體物的特性,但它卻是實體物的根本。實體物的各種被常態智能認知的特性,只是被分割了的局部屬性,而這些實體物呈現的局部特性,在混元氣的整體中則改變了它的局部屬性而服從於整體特性。超常智能只與具有整體特性的混元氣發生作用,因而屬於局部特徵的各種理、化特徵都不能顯現其特殊性(人體特異功能實驗、顯示,在“搬運”過程中的磁鐵的磁性,不能被檢磁計檢測到就是例證)。此即佛教禪宗“明心見性”之後所說的“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道理所在。當然,一旦功夫上進后,把超常智能與常態智能合二為一,就可同時體認到實體物的常態與超常態,此即禪宗的“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的道理。
這裡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有形之物的世界又可分為若干物質層次,即無機物世界、有機物世界、生物世界。在生物世界中又可分為植物世界、動物世界、人的世界。在這些層次中的混元氣也是不盡相同的。譬如無生機層次的物質(包括無機物、有機物),由於一物質的獨立存在不需要和外界發生作用(如果發生作用就改變了自己的性質),所以它的混元氣就是生成該物質的混元氣的原有的性狀(注意:這類物質自身也存在著不停的運動,除位移外,其自身也有漲落和振蕩,即混元氣的開合出入的運動)。生物界的物質則不然,在其整個生存過程中,需要和外界進行物質交換-新陳代謝,因此,這一層次物質的混元氣,是生成該物質的混元氣與該物生成後進行代謝(這一過程也是在前述混元氣作用下進行的)而產生的特性結合而成的(也就是說生物的混元氣不僅僅是生成該物質的原來的混元氣)。由此可以看出,生物界的混元氣包括兩部分內容,即生成該物質的原始混元氣,古人稱此為先天之氣;另一部分則是該生物在生長過程中獲得的物質之氣,古人稱此為後天之氣。這一特性在植物界、動物界又有所不同。植物在其生長過程中雖然有形、氣、質的變化,但它的生化過程完全是和外界自然進行的,主要是氣的影響及形的變化。而動物則有了主動性,有了神的活動(主要指神經活動),所以對動物的根本特性不再稱為形、氣、質,而是稱形、氣、神了。
討論:萬物的混元氣是實體物的結構特性與功能特性的整體表現。在常態智能里,物質的結構特性是在空間中得以展現的佔位特性,而功能特性則是在時間中得以展現的過程特性。眾所周知功能特性是依附於結構特性的。在這裡雖有局部結構與局部功能的對應關係,但主要是整體結構與整體功能的對應。在生物界尤其如此。混元氣的整體特性是整體結構與剎那間的功能的契合表現,或者說是物體的整體時間特徵(過程)中的某一剎那間的空間表現。譬如一棵小樹,它有一個從種子→發芽→生根→幼苗→大樹→開花→結果→死亡,在時間上展現生長衰亡的過程。這也就是這株樹的整體功能。然而這一生長過程是在不同時間內有不同的空間展現內容(結構特徵)。常態智能只能接收該物的結構特徵的信息,不能察知結構特徵中具有的時間特徵的信息。對於事物發展的過程(即時間構成)的認知是靠思維完成的。超常智能則可以直接從剎那時的物質結構特徵中把握事物的時間(過程)特徵的全部內容。因為每一剎那間的物質內容都澱積著它過去全部信息,也包含著未來變化的萌芽(詳見後面混化時間)。由此可以看出,萬物層次的混元氣與混元子、時空複合子(點空間與點時間結合的混元整體)是很相像的,它也是空間(結構整體的空間)與時間(功能整體的時間)相結合的混元整體,它是為數眾多的複合子按一定構架聚合而成的。任何具體事物的混元氣都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在宇宙萬物演化長鏈中,這一層次的混元氣是由初始混元氣演化而來的,它是無形無象之氣向有形之實體物過渡的形式,它已經有了實體物的形、氣、質的初基,正如《列子》中所說:“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當我們這個宇宙處於最初的整體狀態時,則是原始混元氣。在分化成具體事物時,也有一個從無形到有形的過程。一旦有了具體事物的特性,但形體尚未形成時,原始混元氣就變成了萬物混元氣了。當萬物形成以後,該物的混元氣則與實體物形成了混元體。
人的混元氣
人體混元氣雖然也屬於萬物混元氣的範疇,但由於人有了意識活動,而人的整體生命活動是在意識主導下進行的。因而,不僅使人體混元氣有了進一步的分化,而且使其功能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如有了隨意性。在第四章《人的混元氣》中將全面論述之,這裡從略。
意元體
它是腦混元氣發展到運用概念進行思維時的特殊稱謂,是人體混元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特有的混元氣,是人體混元氣中最精細、靈動的部分。它不僅可以指揮人體混元氣,而且可以調動外界各層次的混元氣,它有很多特徵類似混元子與原始混元氣,但它有了主動隨意性。它是宇宙發展至今已有的混元氣層次中最高層次的混元氣形式。在第五章《意識論》將全面闡述之,這裡從略。

主要特性


這裡敘述的混元氣特性是各層次混元氣的共同特點,對人體混元氣以及意元體的特性,將在後面專章中論述。

聚散性

每一層次的混元氣都有聚散特性:聚則使混元氣密度加大,到一定程度,實體物亦可散為無形無象的混元氣。這一聚散過程,在自然界中,是宇宙萬物互相作用的結果,是自然地進行的。有生機的物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這一聚散的變化過程(詳見後面的混化理論)。在人體里,人的意識活動也可使人體混元氣發生聚散的變化。當意念和氣結合后,意念向一處集聚可使氣凝聚,甚至凝聚成有形之物;反之,把意念滲透到實體物中,意念活動的疏散可以使實體物化散為無形之氣。

整體特性

每一層次的混元氣都是該物體總體的完整表現(詳見第三章《整體論》)。

分佈特性

初始混元氣分佈在整個宇宙中,它可以隨著宇宙萬物的生成而發生變化,成為構成萬物的最原始的結構、功能素材。宇宙中具體的萬事萬物的混元氣,凝聚成該物的實體並彌散地分佈於該實體物之周圍,其疏密度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弱。實體物內的混元氣的分佈與該物的結構特性有關,一般來說,在其中心部位與表面附近混元氣較多。

保留信息特性

無論是初始混元氣還是實體物之混元氣,都有保留信息的作用。譬如我們對虛空中的某一空間的混元氣加一聚或散的意念,或是推拉的意念后,雖然意念活動已經停止,但敏感的人仍可以在該空間感受到原來的意念活動的聚、散或推、拉的信息。

兼容性

各層次間的混元氣可呈現出兼容性,低層次的混元氣可以在高層次混元氣或實體物質中通暢的運行。初始混元氣是宇宙中最原始、最初的混元氣,它能在宇宙中各層次物質中暢行,它可以成為構成各層次混元氣的原始材料。生物體攝入此氣后,生命力就能旺盛。如果說,初始混元氣可以從“低”層次向“高’’層次逐一貫通,那麼人的意識活動(意元體-人腦混元氣的整體綜合-的活動)則可以從“高”層次向“低”層次逐一貫通。正因為如此,練氣功通過意念可以和不同層次的混元氣結合,並將其攝歸自身所用。

理論研究


對點、線、面、0等概念的再認識
在數學中單純一個0代表什麼都沒有;點是只有位置而無長寬高;線是有位置、有長度而無寬高的一維存在;面是有長、寬而無高度的二維存在。上述對0、點、線、面的定義是數學、幾何學的抽象描述,究之實際是不可能有的。因為宇宙中不存在空間與時間上的零態,因而導致了對點、線定義的不可理解。試想一下,宇宙中能有不佔據任何尺度(長寬高)的位置嗎?如果有這樣的點就成了0空間,而0空間這種絕對的“無”是無法變成真實的“有”的。物理學中的運動的物體在某一時間內,在某一點上,又不在這一點上,如果點在空間的長度真的是什麼都沒有的那種“0”態,那麼,標誌著0點的集合怎能成為有呢?因而產生了“運動本身就、是矛盾”的名言。在混元氣理論里,0指絕對均勻的混元子狀態。點佔據的位置就是混元子,也有一定的尺度,只不過非常小罷了(在時間上小於普朗克時間;在空間上小於普朗克長度)。因而由點移動(或稱點的集合)而形成的線,不僅有長度,而且也有線本身長寬的尺度。同理,面不僅有長、寬,而且有高度。
對物質三要素-質、能、信息的再認識
現代科學認為,質、能、信息是組成實體物質的三個分立但又互相聯繫著的基本要素。若仔細推敲之,“質”是該物質所包含的電子、質子、中子或原子、分子這些原始材料;“能”是該物與外界作用的特殊菜單現;“信息”則是事物的運動(存在)狀態和方式,有人定義信息為事物的有序性表現。現代科學己證實質量是能量的凝聚態,並有E:mc2的質能關係算式。混元理論認為,質、能、信息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質是混元氣的空間構成的內容,能(功能)是它的時間構成的內容(與外界作用時才表現出能的形式與作用),信息則是它的時空構成的整體特性。在不同的物質層次上,三者隱顯程度不同。譬如實體性物質是質這一特性處在顯在狀態,能與信息依附於質;鑒於顯在的質的特性是可以被常態智能認知,故依附於質的能、信息也可被常態智能認知。在微觀世界-場性物質層次,以能為顯在形式,質與信息依附於能量,居隱態形式,場性物質的存在形式的質,雖然處於隱伏狀態,但“能”的特性不僅可被儀器所查知,而且還可借質能轉換理論對其質量予以計算,故依附於能的信息也可被常態智能分辨與理解。而在初始混元氣層次,以信息為顯在形式,質、能都處在隱伏或潛在形式並依附於信息。這一狀態是常態智能尚無法認知的特殊存在。需要指出的是,我們這裡所說的隱伏、潛在是對常態智能的認知功能而言的,隨著科學的發展,被認知的領域將不斷擴大,隱伏、潛在的界限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若從超常智能來看,在任何層次中的混元氣,都是質、能、信息混化而成的一種“混元實體”。
對信息的新認識
混元論認為,在質、能、信息三者中,信息是宇宙萬事萬物的根本,它決定著萬事萬物的生成與變化。信息分“單純信息”與“複合信息”、“自然信息”與“精神信息” (或稱“人工信息”)。在混元子層次信息是單一的,即混元子特性,不妨稱為“信息點”,因為在混元氣理論里,無論時間還是空間,微小到一定限度就不能再分割而進行向內圈入,形成無分別狀態,因而呈現出特殊的整體性。這是一種絕對無差別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質、能、信息似乎都無從談起。但若從理性進行分析,它仍有一定的質量與能量,只是已微細到不能起作用的程度,所以我們說質、能處於隱伏或潛伏狀態。這表明,混元子這種特性,仍有它的信息內容,只不過它是一種最簡單的信息罷了。在初始混元氣層次,雖然有了時間(功能)、空間(形質)特性的區分,但其形式還是單獨存在的,只是有了沿時間、空間延伸的“線”的性質,尚未出現各單元間的組合,從而整體仍顯現為無區別狀態,所以也屬於單純信息,可稱為“信息線”。至於萬物層次則不然,單純信息出現了不同的組合,而形成了不同的空間、時間特性。可稱為“信息面”與“信息體”,這類信息統稱為複合信息。誠然,在萬物形成過程中,有形式必然有內容,內容與形式是不可分的。然而在微觀或超微觀世界里,以什麼樣的時空結構來組織物質基元,就形成什麼樣的特殊物質。似乎偏重於信息決定著整體物質的體性,信息可以把無形無象無分別的初始混元氣,聚集成為顯在的各種能,也可以使能進一步聚集成為顯在的質。這一變化過程,在自然界中是自然地進行的,稱之為自然信息。人的精神活動一具有人的意識領域中的時空結構的整體特徵,它可以藉助人的語言、行動等表現出來,並且可用聲音、符號(包括文字)以及實物把它複製保存下來。對此,我們稱之為精神信息或人工信息。人的活動著的精神信息可以聚集能與聚集質,不過在常態智能狀態下,與在超常智能狀態下兩者的過程是大相徑庭的。在常態智能狀態下是從事物局部入手的。譬如製造一台用以支撐重物-放置物品的桌子,首先需要有一個桌子的藍圖與施工的順序計劃-此實時空結構,而後按計劃對所需原材料進行施工-這是按時空架構施加(即聚集)能量的過程,也是聚集成桌子這一成品(質)的過程。征諸實際,通過信息把能聚合到材料上以形成結合能,是製作任何物的關鍵。在此過程中,能量服從於信息的要求與實物結合,轉化成新生整體的一部分,這就是勞動創造財富的道理所在。由於製造桌子是用各種原材料複合建造的過程,於是人們把依據桌子的時空結構(信息)來聚集能、質的性質與作用忽略了。在超常智能狀態下完成的很多事情,都是通過直接作用於事物的整體時空結構(信息)來完成的,搬運功能就是這一功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