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漢墓群

位於廣西北海的漢代墓葬群

漢代墓葬群。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合浦縣廉州鎮東南郊望牛嶺、風門嶺、寶塔山和東北郊堂排一帶。大部分保存有高大的土堆。自70年代以來,已發掘400餘座。

出土文物上萬件。墓室分土坑和磚室兩種。墓室除放置棺具的主室外,有的還有耳室或側室。墓道多數為斜坡式,個別為階梯式。

2021年10月,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

簡介


1971年冬清理的望牛嶺1號墓,規模宏大,結構複雜,略呈“干”字形。,最寬處14米,分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和主室等部分。主室長方形,後部中央縱陳漆棺一具,前部及漆棺兩旁放置大量銅器和漆器;南耳室存放陶器、陶俑和小量銅器;北耳室埋藏車馬器。隨葬品有銅器、鐵器、陶器、漆器、金餅、金珠和水晶、瑪瑙、琉璃、琥珀飾品等共240餘件。銅器的品種多,數量大,在隨葬品中佔主要地位。其中的鳳凰燈、提梁壺、長頸壺、三足盤,魁等,都飾以纖細而勻稱的細線花紋,在造型、紋飾方面表現了較高的工藝水平和地方特色。銅倉模型,系干欄式建築。懸山式頂,屋前有走廊,圍以欄桿,屋下有8根柱子。兩件陶提桶內壁,有朱書。九真府”字樣。墓主可能是曾任九真郡郡守或其親屬。1975年秋髮掘堂排至蛹口間的4座墓,出土隨葬品較少,但規模與望牛嶺1號墓差不多,墓主人可能也是郡守一級的地方官吏或屯戍該地的武官。

重要文物


合浦漢墓中究竟有多少稀世之珍。在有5000多件藏品、其中一級品達21件的合浦縣博物館,有一個1986年出土的東漢銅提梁壺,密封的壺裡甚至還有酒。這壺世界上最古老的酒誘發了人們無數的想像。一盞銹跡斑斑的銅燈,狀如一隻折頸回望的鳳凰,燈座置於鳳背上,燃燒產生的煙氣吸進鳳嘴,通過中空的鳳脖導入盛水的鳳肚過濾。出土於廣西北海市合浦縣漢墓的這件文物,令不少專家對兩千年前中國人的環保意識和精妙設計嘖嘖稱賞。與有編號的1200多座有封土堆的漢墓相比,平地下的漢墓數量更多。專家說,後者為前者的5倍以上。分佈密集的漢墓經常在當地工程施工中製造“新聞”,許多文物在隆隆推進的推土機前被幸運地保全下來,包括一隻古波斯所產、經“海上絲綢之路”輸進中國的琉璃環。

重大意義


史料表明,在兩漢時期,中原合浦當地的商販把陶瓷、布匹、蜀錦可能還有谷種等商品裝船,從北部灣的港口出發,遠航到印度,再轉運埃及羅馬等地,這就是已得到證明的著名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合浦就是這條古代中國與海外交往重要線路的始發港之一,
合浦縣境內已經發掘的數百座漢墓中,每座漢墓出土的隨葬品從數十件到數百件不等。它們中有陶器、銅器以及金、銀、鐵、玉、漆等器具,種類齊全,而尤為多見的是大量的琉璃、瑪瑙、水晶等舶來品。
在2007年8月發掘的一座東漢墓中,出土了一枚鐫刻有墓主名字“黃超”的印章。專家考證,合浦漢墓的主人大部分是佩帶印章的“有身份”之人,多為兩漢時貶謫百越之地的官員或望族成員,以及從事珍珠、絲綢生意的商賈。這些豐富的舶來品,一方面表明了主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時合浦對外貿易的盛況。
廣西博物館館長黃啟善說,合浦漢墓與全國其他地方的漢墓不同,眾多舶來品反映了海洋與大陸經濟、文化的結合,“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大量對外交往的物證,對了解古代中國對外交往有特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