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路覆冰

供電系統自然災害之一

線路覆冰指雨滴在遇到冷空氣后凝結在輸電線路上,造成大面積電線被冰包住的現象,線路覆冰是嚴重的供電系統自然災害,可造成線路塔桿傾倒、斷裂,嚴重可造成整個電網停電。

簡介


線路覆冰
線路覆冰
冷的雨滴凝結在電線上,就形成電線覆冰,如果一個範圍內的所有電線都被冰包住,這就是線路覆冰。覆冰使細的電線變成了冰棍,對於長距離輸電的高壓電線,使支撐高壓線的鐵塔加大了負重。嚴重的覆冰使鐵塔無力支持這些電線而倒塌。而鐵塔上的絕緣子串上有了覆冰就只能拉閘使輸電線停止輸電,於是造成大面積的電力中斷。線路覆冰是嚴重的災害,而人工除冰是保證電網暢通的唯一辦法。

類型


覆冰按形成條件及性質可分為五種類型:

雨凇覆冰

線路覆冰
線路覆冰
是在凍雨期發生於低海拔地區的覆冰,持續時間一般較短,環境溫度接近冰點,風相當大,積冰透明,在導線上的粘合力很強,冰的密度很高,雨凇覆冰是混合凇覆冰的初級階段,由於凍雨持續期一般較短,因此,導線覆冰為純粹的雨凇覆冰的情況相對較少。

混合凇

當溫度在冰點以下,風比較猛時,則形成混合凇。在混合凇覆冰條件下,水滴凍結比較弱,積冰有時透明,有時不透明,冰在導線上粘合力很強。導線長期暴露於濕氣中,便形成混合凇。混合凇是一個複合覆冰過程,密度較高,生長速度快,對導線危害特別嚴重。

軟霧凇

輕霧凇是由於山區低層雲中含有的過冷水滴,在極低溫度與風速較小情況下形成的。這種積冰呈白色、不透明、晶狀結構、密度小,在導線上附著力相當弱。最初的結冰是單向的,由於導線機械失衡,逐漸圍繞導線均勻分佈,在此情況下,這種冰對導線一般不構成威脅。

白霜

白霜是空氣中濕氣與0℃以下的物體接觸時,濕氣往冷物體表面凝合形成的,白霜在導線上的粘結力十分微弱,即使是輕輕地振動,也可以使白霜脫離所粘結導線的表面,與其他類型覆冰相比,白霜基本不對導線構成嚴重危害。

空氣中的干雪或冰晶很難粘結到導線表面。只有當空氣中的雪為“濕雪”時,導線才會出現積雪現象。當有強風時,雪片易被風吹落,導線覆雪不可能發生,故導線覆雪受風速制約,因此平原地區或低地勢無風地區,導線覆雪現象較山區常見。

成因


導線覆冰首先是由氣象條件決定的,是受溫度、濕度、冷暖空氣對流、環流以及風等因素決定的綜合物理現象。雲中或霧中的水滴在0℃或更低時與輸電線路導線表面碰撞並凍結時,覆冰現象就產生了。導線表面發生覆冰現象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大氣中必須有足夠的過冷卻水滴,過冷卻水滴與導線接觸,過冷卻水滴立即凍結在導線表面。

物理過程

線路覆冰
線路覆冰
導線覆冰的基本物理過程是嚴冬或初春季節,當氣溫下降至-5~0℃,風速為3~15m/s時,如遇大霧或毛毛雨,首先將在導線上形成雨凇,這時如果氣溫再升高,雨凇則開始融化,如天氣繼續轉晴,則覆冰過程就停止;這時如果天氣驟然變冷,出現雨雪天氣,凍雨和雪則在粘結強度較高的雨凇面上迅速增長,形成較厚的冰層;如溫度繼續下降至-15~-8℃,原有冰層外則積覆霧凇。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出現多次晴~冷變化天氣,短暫的融化加強了冰的密度,如此往複發展將形成霧凇和雨凇交替重疊的混合凍結物,即混合凇。

影響因素

1、風速
當具備了形成覆冰的溫度和水汽條件后,風對導線覆冰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可將大量的過冷卻水滴不斷地輸向線路,與導線碰撞而被截獲並逐步增大形成覆冰現象。據觀測,覆冰首先在導線迎風面上成長,當迎風面達到某一覆冰厚度時,導線因重力作用而產生扭轉,從而出現了新的迎風面。這樣,導線通過不斷扭轉而使覆冰逐步增大,最終導線上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覆冰。
2、風向
風向與導線平行時,或當與導線之間的夾角小於45°或大於150°時,覆冰較輕;風向與導線垂直或風向與導線之間的夾角大於45°或小於150°時,覆冰比較嚴重。
3、線路走向和導線懸掛高度及導線直徑都會影響到導線的覆冰力學。
一般來說,中國東西走向的導線覆冰,普遍較南北走向的導線覆冰嚴重,因此在重冰區線路走線時,盡量避免呈東西走向。導線懸掛高度越高,覆冰越嚴重,因為空氣中液水含量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有利於覆冰的形成。另外,導線越粗覆冰也越嚴重。

危害特點


線路覆冰
線路覆冰
1、線路覆冰倒桿(塔)斷線特點
(1)、由於覆冰時桿(塔)兩側的張力不平衡造成的。在一些地形起伏較大的地區,兩相鄰的桿(塔)在高度和距離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還未覆冰時兩側就形成了較大的不平衡張力,當線路上出現大密度的覆冰時,桿(塔)兩側的不平衡張力加劇,當張力不斷加大,直至到達桿(塔)、導線所能承受的極限時,就出現了導線斷落或桿(塔)倒塌的現象。因此,在災后恢復和未來的設計改造中,應盡量避免大高度差、大距離和大轉角。
(2)、線路上有大密度的雨凇覆冰時,因為雨凇覆冰是“濕”度增長過程,其粘附能力強,不易掉落。在風的激勵下,導線會產生大振幅、低頻率的自激振動。當舞動的時間過長時,會使導線、絕緣子、金具、桿(塔)受不平衡衝擊疲勞損傷。
2、覆冰絕緣子串的閃絡特性
(1)、絕緣子的冰閃是冰害的另一種,當絕緣子發生覆冰現象后,在特定溫度下使絕緣子表面覆冰或被冰凌橋接后,絕緣強度下降,泄漏距離縮短。在融冰過程中冰體表面或冰晶體表面的水膜會很快溶解污穢物中的電解質,並提高融冰水或冰面水膜的導電率,引起絕緣子串電壓分佈的畸變(而且還會引起單片絕緣子表面電壓分佈的畸變),從而降低覆冰絕緣子串的閃絡電壓。大氣中的污穢微粒直接沉降在絕緣子表面或作為凝聚核包含在霧中,將會使絕緣子覆冰融化時,冰水電導率進一步增加。
(2)、有關試驗數據表明,覆冰越重、電壓分佈畸變越大,絕緣子串兩端,特別是高壓引線端絕緣子承受電壓百分數越高,最終造成冰閃事故。
實際上,純冰的電阻很高,完全可以滿足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要求,只有當冰中混雜有導電雜質后,覆冰絕緣子的閃絡電壓才會降低。這不僅因為冰閃是由於冰中含有污穢等導電雜質造成的,而且從污穢絕緣子和覆冰絕緣子的耐受電壓和閃絡機理也可發現其相似性。

防治措施


線路覆冰
線路覆冰
冰害對輸電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冰害事故的發生。
1、防止輸電線路冰害事故的最重要方法,是在設計階段採取有效措施,盡量避開不利的地形,即盡量避開最嚴重的覆冰地段或“避重就輕”。
線路宜沿起伏不大的地形走線,盡量避免橫跨埡口、風道和通過湖泊、水庫等容易覆冰的地帶,翻越山嶺時應避免大檔距、大高差,沿山嶺通過時,宜沿覆冰季節背風向陽而走線,應避免轉角點架設在開闊的山脊上,且轉角角度不宜過大等,達到減少覆冰概率和減輕覆冰程度的目的。
2、經過重冰區的輸電線路應嚴格按《重冰區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定》進行設計。
對於檔距較大的重覆冰地段,採取增加桿塔、縮小檔距的措施,以增加導線的過載能力,減輕桿塔荷載,減小不均勻脫冰時導線、地線相碰撞的機遇。對重覆冰區新建線路應盡量避免大檔距,使重覆冰區線路檔距較為均勻。
增加輸電線路的覆冰承載能力,還可以在不改變原有桿(塔)位置的情況下,將鋼芯鋁絞線更換為新型的鋼芯鋁合金導線,以LGJ-400型導線為例,可將其換為新型HL4GJQ-400,這樣既保證了線路的輸電能力,又滿足覆冰過載時導線的安全運行。桿(塔)的承載沒有增大,反而減小。HL4GJQ-400鋼芯鋁合金導線比LGJ-400鋼芯鋁絞線抗拉強度增大1.26倍、重量降低9.35%。在同等地理、氣象條件下,新選擇的導線、避雷線組合比原設計的導線、避雷線組合的抗覆冰性能大大改善。
當線路走向、桿(塔)位不變的條件下,導線由LGJ-400鋼芯鋁絞線更換成HL4GJQ-400鋼芯鋁合金導線后,最大使用張力由58224.5N降至57196N,每米導線覆冰時的垂直荷重由63.93N降為62.3N,避雷線規格不變,每米避雷線覆冰時垂直荷重不變,但最大使用張力由原來的47462.7N降為39275.3N,從垂直荷載和水平張力的數據顯示,桿(塔)的荷載有了明顯的降低,桿(塔)的安全儲備得到明顯提高。導線的最大使用應力相同,HL4GJQ-400的比載較LGJ-400的小,故對地距離、交叉跨越距離有所改善。導線的安全係數由2.22(按新手冊實為2.109)提高到2.6655,避雷線的安全係數由2.5(按新手冊實為2.225)提高到2.8倍,導線、避雷線的安全係數均提高1.26倍,覆冰的過載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按50mm冰區校驗已能滿足規程要求。
3、絕緣子串的防冰
由於絕緣子串結構、形狀複雜,在自然環境條件下的風向、風速及濕沉降水種類等的作用下,絕緣子的覆冰形狀千姿百態,因此要防止運行線路的絕緣子串覆冰有較大的難度。阻斷絕緣子串裙邊融冰水形成水簾,是防止絕緣子串發生冰閃的一種有效方法。而絕緣子串水平懸掛、V型串、斜向懸掛等,則可起到防止融冰水形成垂直水簾的作用。
冷的雨滴降落到了溫度低於冰點(0℃)的物體上就形成雨凇。如果是凝結在電線上,就使電線覆冰。這就是電線覆冰。如果一個範圍內的所有電線都被冰包住,這就是線路覆冰。

災害事件


2008年1月下旬,中國中部就出現了嚴重的線路覆冰,造成10多個省的部分電力供應中斷。在湖南,電網骨幹線路覆冰總長度近6000公里,上萬名電力職工奔波在風雪交加的山區搶修“凍傷”的電網。在受冰雪災害最為嚴重的貴州省,全省電網500千伏網架基本癱瘓,41個市縣受到停電影響。
2012年12月,受強冷空氣影響,南方電網公司雲南、貴州、廣西等省區38條輸電線路出現覆冰現象。覆冰輸電線路主要分佈在雲南昭通地區昭陽區、鎮雄縣,貴州三穗、開陽畢節習水鎮遠局部地區和廣西桂林地區,其中500千伏線路8條,220千伏線路18條,110千伏線路12條。雲南、廣西電網公司分別於5日、21日發布電網覆冰藍色預警,雲南電網公司於12月22日啟動電網覆冰應急Ⅲ級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