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山椒子的結果 展開
- 山椒子
- 大花紫玉盤
山椒子
山椒子
山椒子(學名:Uvaria grandiflora Roxb.)是番荔枝科紫玉盤屬攀援灌木,長可達3米;全株密被黃褐色星狀柔毛至絨毛。葉紙質或近革質,葉片長圓狀倒卵形,葉柄粗壯,花單朵,與葉對生,紫紅色或深紅色,大形,花梗短,苞片大形,卵圓形,萼片膜質,寬卵圓形,花瓣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內輪比外輪略為大些,兩面被微毛;果長圓柱狀,種子卵圓形,扁平,種臍圓形;3-11月開花,5-12月結果。
分佈於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中國廣東南部及其島嶼也有分佈。生於低海拔灌木叢中或丘陵山地疏林中。
山椒子花果期均達半年以上,既能觀花又能賞果,根葉還可作葯,有驅蟲、抗微生物、抗腫瘤細胞毒性、抗寄生蟲、抗瘧活性及抗腫瘤多葯耐葯活性。
攀援灌木,長3米;全株密被黃褐色星狀柔毛至絨毛。葉紙質或近革質,長圓狀倒卵形,長7-30厘米,寬3.5-12.5厘米,頂端急尖或短漸尖,有時有尾尖,基部淺心形;側脈每邊10-17條,在葉面扁平,在葉背凸起;葉柄粗壯,長5-8毫米。花單朵,與葉對生,紫紅色或深紅色,大形,直徑達9厘米;花梗短,長約5毫米;苞片2,大形,卵圓形,長3厘米,寬2.5厘米;萼片膜質,寬卵圓形,長2-2.5厘米,寬2.5-3.5厘米,頂端鈍或急尖;花瓣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和寬約為萼片的2-3倍,內輪比外輪略微大些,兩面被微毛;雄蕊長圓形或線形,長7毫米,葯隔頂端截形,無毛;心皮長圓形或線形,長8毫米,柱頭頂端2裂而內卷,每心皮有胚珠30顆以上,2排。果長圓柱狀,長4-6厘米,直徑1.5-2厘米,頂端有尖頭;種子卵圓形,扁平,種臍圓形;果柄長1.5-3厘米。花期3-11月,果期5-12月。
山椒子
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也有分佈。
本種模式標本采自馬來半島。
生於低海拔灌木叢中或丘陵山地疏林中。
材料:下胚軸、莖段。
培養條件:⑴種子萌發培養基:1/2MS;⑵不定芽誘導培養基:MS+BA2.0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⑶增殖培養基:MS+BA1.0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⑷壯苗培養基:MS+BA0.2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⑸生根培養基:1/2MS+IBA1.0毫克/升+NAA0.1毫克/升。上述培養基中均添加30克/升蔗糖和6.5毫克/升卡拉膠,pH5.8。培養溫度為(25±2)℃,光照強度為40微摩爾/(平方米·秒),光照時間為12小時/天。
無菌外植體的獲得:取山椒子的成熟果實,剝出種子,洗滌劑浸泡30分鐘,流水沖洗10分鐘后,在超凈工作台上吸干水分,浸入含1滴吐溫-20的0.1%升汞溶液中20分鐘,無菌水漂洗5次。用無菌紙吸干種子表面的水分,接種於培養基⑴上。培養90天後,開始萌發,萌發率不足50%。萌發后的種子苗生長20天後,株高可達5-6厘米,其中下胚軸為3-4厘米,帶有1-2片真葉。
不定芽誘導:切取種子苗的下胚軸及不帶節莖段,分別接種到培養基⑵上。培養15天時,下胚軸略有膨大,光滑的表面形成瘤狀突起,莖段兩端膨大;培養20天時,下胚軸表面和莖段兩端分化大量帶有表皮毛的不定芽,其中莖段基部分化的不定芽多於莖段頂部。
芽的增殖:將分化的不定芽切成帶1-2個芽的莖段,接種到培養基⑶上,通過葉腋萌發進行增殖,增殖係數較低,為1-3,但周期較短,每35天可繼代一次。利用不帶芽的莖段接種到培養基⑵上,誘導不定芽叢進行增殖,增殖係數可達10以上,繼代周期為70天。
壯苗培養:將不定芽叢接種到培養基⑷上,培養30天後,不定芽伸長至1-2厘米,切取不定芽進行生根誘導。
根的誘導與移栽:取1-2厘米的不定芽轉接到培養基⑸上誘導60天左右,不定芽基部直接萌發不定根。90天左右,不定根生長至1-2厘米,不定芽的生根率為60-70%。將生根苗移栽到由河沙:表土:腐熟有機肥(5:3:2)配成的基質中,保濕遮蔭15-20天,成活率80%以上。
山椒子花果期均達半年以上,既能觀花又能賞果,根葉還可作葯,山椒子植物中提取出的番荔枝內脂是具有廣泛生物的天然產物,具驅蟲、抗微生物、抗腫瘤細胞毒性、抗寄生蟲、抗瘧活性及抗腫瘤多葯耐葯活性。從山椒子根莖中分得2種新的抗腫瘤活性番荔枝內酯,並對其絕對構型進行了研究,命名為大花紫玉盤素。大花紫玉盤素可誘導人喉癌細胞葯株及其親本細胞凋亡。山椒子果實中共檢測17種氨基酸,其中,藥用氨基酸的含量占其氨基酸總含量的37.9%,此外,山椒子果實中鮮味類氨基酸和甜味類氨基酸的含量也較高,可作為純天然的食品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