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見

崔見

崔健(筆名崔見),1963年生,江蘇東台人。先後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南京藝術學院,藝術碩士。現為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人物簡介


崔健(筆名崔見),作品參加第二屆成都雙年展、第二屆畫院雙年展優秀作品展、中國·水墨實驗20年展、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現代繪畫史代表畫家作品展、60視線文獻展等。在中國美術館、首都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山東博物館、江蘇省美術館、蘇州美術館等地舉辦個人藝術展。
出版有《崔見·中國畫作品集》《山水畫名家畫稿·崔見》《東方風景·崔見畫集》《入·境——崔見作品集》《中國畫收藏文獻·崔見卷》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首都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海南省博物館、南京大學、南京博物院、江蘇省美術館、廣東美術館等單位及個人收藏。

作品欣賞


崔見山水作品系列一 5張
崔見山水作品系列一
崔見山水作品系列二 6張
崔見山水作品系列二
崔見山水作品系列三 5張
崔見山水作品系列三

主要展覽


1987年,“中國現代藝術展”南斯拉夫盧布爾雅那現代美術館;
1988年,“東西音律·行為藝術”與加拿大約克大學帕爾森教授合作。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
1988年,“現代水墨展”南京鼓樓藝術展覽廳;
1989年,“全國第二屆體育美術展”中國美術館;
1989年,“江蘇省體育美術展”優秀作品展,江蘇省美術館;
1990年,“江蘇省首屆壁畫大展”一等獎,江蘇省美術館;
1991年,“江蘇省中國畫展”銀獎,江蘇省美術館;
1992年,“中國水墨藝術展”美國舊金山;
1993年,“崔見水墨展”北京首都博物館;
1994年,“崔見水墨展”上海朵雲競軒;
1996年,“江蘇畫刊二十周年紀念展”南京博物院;
1996年,“南京書畫院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1997年,“崔見繪畫展”南京博物院;
1997年,“中國藝術大展”布魯塞爾;
1997年,“中韓書畫家作品展”韓國大田市民會館;
1998年,“崔見畫展”山東博物館;
1998年,中國國際美術年“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中國美術館;
1998年,“首屆江蘇省美協藝委會山水畫家提名展,江蘇省美術館;
1998年,“首屆江蘇省山水畫作品展覽”銅獎,江蘇省美術館;
1998年,“首屆江蘇省美術節大展”江蘇省美術館;
1999年,“第九屆全國美術展”福建展覽館;
1999年,“江蘇省油畫大展”銅獎,江蘇省美術館;
1999年,“新動力中國畫展”南京可一畫廊;
2000年,“墨·墨·墨”展,上海朱屹瞻美術館、南京師範大學美術館;
2000年,“中韓書畫交流館”韓國大田市民會館;
2000年,“民族魂國土情中國書畫作品展”優秀作品獎,江蘇省國土廳大廈展廳;
2001年,“中國·水墨實驗二十年展”廣東美術館;
2001年,“中國第四屆山水畫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01年,“南北方中國畫大展”江蘇省美術館;
2001年,“中韓書畫展”南京美術館;
2002年,“中國實驗水墨藝術展”(青島展覽中心、加拿大多倫多中華文化中心、美國波士頓靜泉畫廊、北京紅門畫廊、湖北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
2003年,“現代都市水墨畫展”江蘇省美術館;
2003年,“七彩世紀·江蘇省中國畫大展”江蘇省美術館;
2003年,“集合·南京當代藝術作品展”江蘇省美術館;
2004年,“傅抱石獎·南京水墨畫三年展”江蘇省美術館;
2004年,“江浙滬畫家邀請展”南京榮寶齋;
2004年,“生於60年代水墨畫家作品展,南京美術館;
2004年,“江蘇畫刊三十周年 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南京博物院;
2004年,“水墨報告——當代水墨畫家聯展”上海、濟南、南京;
2004年,“日本國際美術展”日本大坂;
2004年,“江蘇省美術作品展”江蘇省美術館;
2005年,“東方風景 · 崔見畫展”江蘇省美術館;
2005年,“第二屆成都雙年展”成都現代藝術館;
2005年,“江浙滬中國畫作品展”南京博物院;
2005年,“水墨精神·二十世紀60年代”北京炎黃藝術館;
2005年,“詩意的生活·六○視線第二回展”南京榮寶齋;
2005年,“現代金陵水墨畫展”湖北省美術館,金陵美術館;
2005年,“我的風景·崔見畫展”南京榮寶齋;
2006年,“傳統的延異·中國當代紙本彩墨學術邀請展”深圳何香凝美術館;
2006年,“現代繪畫史代表畫家作品展”上海美術館;
2006年,“水墨動向·當代中青年中國畫家學術邀請展”濟南藝博會;
2006年,“中國江蘇現代水墨畫展”義大利米蘭;
2006年,“60視線文獻展”北京今日美術館;
2007年,“齊魯迎春·中國畫當代青年18家巡迴展”濟南;
2007年,“異質的水墨·中國現代水墨作品展”深圳格豐藝術中心;
2007年,“正當代·盛世中國--當代名家條幅邀請展”中國美術館;
2007年,“東方墨·第二回當代中國水墨藝術家邀請展”北京國家畫院美術館;
2007年,“筆墨新旅·江蘇省萬里寫生作品展”江蘇省美術館;
2007年,“咫尺風流·福建省畫院25周年——全國畫院國畫名家扇面藝術邀請展”福建畫院美術館;
2008年,“融·繪畫五人作品展”加拿大卡爾加里國家美術館;
2008年,“2008國際藝術年展”北京上上美術館;
2008年,“2008奧林匹克美術大會特邀作品展”北京;
2008年,“全國當代書畫印名家作品展”浙江寧波;
2008年,“聚焦西部·寧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畫展”銀川美術館;
2008年,“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江蘇省美術作品展”南京博物院;
2009年,“中國畫名家手卷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09年,“南京書畫院建院30周年中國南京2009全國名家邀請展”江蘇省美術館;
2009年,“江蘇省慶祝建國60周年美術作品展”江蘇省美術館;
2009年,“江蘇省國畫院作品展”深圳美術館;
2010年,“入·境/崔見作品展”南京圖書館;
2010年,“南京當代藝術年度展”尚東當代藝術中心;
2010年,“江蘇省美術館新館落成暨美術作品特展”江蘇省美術館;
2010年,“映·國際藝術展”南京·南視覺美術館;
2010年,江蘇省慈善書畫藝術中心太行山寫生;
2010年,“崔見畫展”常州劉海粟美術館;
2010年,“情系大運·兩岸畫家作品展”江蘇省美術館;
2010年,四川西部旅行,作《川西記行》;
2011年,“中國畫名家四條屏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11年,“勝似春光·2011江蘇省國畫院新春獻禮·賀歲大展”江蘇省美術館;
2011年,“情系大運河海峽兩岸畫家作品展”台北國父展覽中心;
2011年,“文明探源·中國書畫藝術展”洛陽龍博會館;
2011年,“東方風景 · 崔健藝術展”無錫書畫博物館;
2011年,“紅色之旅·陝北行”;
201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江蘇省中國畫書法作品展”江蘇省美術館;
2011年,《跨越 · 中國當代水墨展》斯里蘭卡科倫坡J.D.A佩雷拉畫廊;
2011年,“江山多嬌·2011金陵百家展”江蘇省美術館;
2011年,“高雅藝術進校園展”南京郵電學院;
2012年,“勝似春光·2012江蘇省國畫院新春獻禮·賀歲大展”江蘇省美術館;
2012年,“金陵風骨 其命維新·江蘇省國畫院作品展”海南省博物院;
2012年,“江蘇省國畫院花鳥畫作品展”江蘇省國畫院美術館;
2012年,“跨越·中美加三國藝術家聯展”江蘇省國畫院美術館;
2012年,“崔見的風景藝術展”南京藝+美術館;
2012年,“重返自然·2012南京山水畫年度展”軍運庫美術館;
2012年,“情畫江蘇·江蘇省百名畫家寫生作品展”江蘇省美術館;
2012年,“2012傅抱石獎·江蘇省中國畫展”提名獎,江蘇省美術館;
2013年,“崔見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13年,“勝似春光·2012江蘇省國畫院新春獻禮 賀歲大展”江蘇省美術館;
2014年,“迎春畫展”江蘇省現代藝術館;
2014年,“盛似春光·2014江蘇省國畫院新春獻禮·賀歲大展”江蘇省美術館;
2014年,“南風熏·金陵九人水墨展”南寧榜樣中國——東盟藝術館;
2014年,“大墨南京 ·趙緒成師友心作展,南京;
2014年,“東方風景 · 崔健作品展”南京更斯藝術館;
2014年,“台灣江蘇周·江蘇省名家書畫聯展”台北;
2014年,“中國夢江蘇新篇章·中青年美術家太湖行”創作採風活動;
2014年,“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2014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蘇州美術館;
2014年,“迎青奧·中國夢”江蘇書畫名家提名展,南京國際展覽中心;
2014年,“江南風度 · 中國水墨藝術展”阿爾巴尼亞國家歷史博物館;
2014年,“感知江蘇·中國藝術展”俄羅斯聖彼得堡俄羅斯博物館;
2014年,“江蘇省中青年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14年,“南京國際美術展”特邀展,江蘇展覽中心;
2014年,“四季水墨展”江蘇省國畫院美術館,張家港美術館,崑山美術館;
2014年,“中國夢·翰墨緣五畫院聯展”天津博物館;
2014年,“中國畫家美國優仙美地寫生展”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
2015年,“盛世春光·2015江蘇省國畫院新春獻禮,賀歲大展”江蘇省美術館;
2015年,“江蘇畫店·文心墨韻~國畫八家邀請展”江蘇畫店;
2015年,“玄憶夢想之境 見山·崔見”,蘇州美術館;
2015年,“水墨 形·意”作品展,芥墨藝術館;
2015年,“感知江蘇·義大利米蘭展”米蘭世博會;
2015年,“墨語文心展”海南國展中心;
2015年,“傅抱石獎·江蘇中國畫作品展”任評審委員會委員;

藝術評價


崔見的水墨意境
文/周京新
在傳統中國畫體系當中,山水畫向來是一個重頭戲,在近二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從萌芽狀態到發展成熟,出現了很多經典的語言樣式,可謂豐富多彩,體現了這一重頭戲的分量和價值。但我們細細品味一下就會發現,真正具有獨特個性,具有經典價值並一直能夠為後世所傳承借鑒的並不是很多,與整個山水畫發展的態勢相比,突顯出來的經典還是只佔了相當小的一部分比例。我想,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無外乎有兩個因素:一是具有高遠的逸氣,這是精神層面的東西,要靠克己的修為,也要靠各人的資質靈性;二是具有獨特的語言,這是技術層面的東西,需要自己的努力追求,更要不懈的積累和努力的構建。
作為一名年富力強的青中年山水畫家,崔見的創作狀態一直很飽滿,創作追求一直很明確,創作態勢一直很上勁,顯示出了不凡的進取心志。我相信,日後他的山水畫創作一定能夠層樓更上,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崔見的現代水墨:從傳統中蛻變
文/尚輝
當把筆墨還給媒材屬性的時候,中國畫高不可測的價值判斷的峰顛也就坍了,由媒材命名的水墨畫因此和其他畫種一樣,進入了更加開闊的純視覺空間。現代水墨命名的本意,就包含著在全球化語境下對本土文化的某種消解,它要表達的是在當下充盈斥目的信息中水墨圖像呈現出的精神狀態和文化理念。因此,在某種意義上,現代水墨無疑比傳統中國畫更具有國際語言的流通性,它所關注的問題也已不是窄小的山林精神和出世情懷。但現代水墨又終究繞不過他還祖的血脈,也即本土文化乃至地緣文化又會在某一類創作或某一層面的創作上發生效應,而這本身又意味深長地暗示了什麼。
在現代水墨中,崔見是從傳統山水畫中蛻變出的一個畫家。他的作品具備現代水墨的一些文化特徵,比如,凸現水墨宣紙的媒材特質,用水墨媒材承載傳統文化的信息以及這種文化信息和當下流行文化的衝撞與對比。從這個意義上,他的中國畫具有當下性,並已遠離傳統繪畫的價值判斷,他用信手塗鴉的偶然性反判傳統的程式理性,用虛擬的超現實時空控究真實的心理表達,用傳統山水畫的語言符號指代和營構現代人的生存感受和精神狀態,但相對其它現代水墨畫家,他的作品則呈現較多的古典氣息。這首先表現在他作品的圖像具有傳統山水形象的確定意義上,他從不放棄傳統山林意象的表達和庄禪精神的呈現,他是通過自我與山林的觸碰釋放自己的現實感受。其次,他的水墨畫具有較多的用筆特徵,特別是文人畫的意寫特徵,草書用筆的恣肆、灑脫、靈動,混融在非傳統水墨的構成中,並成為作品圖像的主調。
於是,崔見成了現代水墨與傳統意義上的山水畫之間的一個環鏈,從這個環鏈上人們可以分別走向現代圖式與傳統筆墨這兩個價值判斷截然不同的藝術時空,他作品的這種過渡性,正是一扇從當代語境中閱讀傳統、從古典文化里認知現代水墨的畫家,真正鑄煉於傳統規範的畫家,似乎都缺乏勇氣走出規制和範式,可見預設圖式像人生追求的理想一樣決定了每個人一生的創作道路。在崔見真正走向創作道路的時候,他就踏上了現代水墨這條“賊船”,現在看到的許多現代水墨圖式,他都曾實驗性地玩過,但不久,他對這種沒有語言根基的圖式產生了些許的厭倦。在20世紀90年代的整整10年,他潛心傳統中國畫的筆墨修鍊,試圖將他早年的水墨圖式進入傳統語言的內部,用解構的傳統語言表述現代的空間意識和文化理念。而當他一旦延伸到傳統語言的內部之後,他的現代水墨圖式則更見顯著、強化、和凸現,他的《黃山2001年》系列和《風景2002年》系列都成為真正意義上他身份的標誌和象徵。
在這些作品里,他痴迷於意態蕭散、灑脫靈動的線條,這些線條既是對具體物象的剝離又是對傳統樹法、皴法、水法、點法的整合,它是逐漸打碎、衰減傳統記憶和組裝、強化現代構成的一個過程。“水”所撞出的墨面、層次、肌理,營造了包裹線條和間離線條的精神空間磁場,它所具有的幽邃神秘的引力,瞬間吸攝了人們的視線和魂魄。它不是在有限的畫面上透視空間的縱身變幻,而是用擁塞均衡的構圖獲得可以無限展延的畫面;它建基於傳統的線條不是激濁揚清,而是拖泥帶水地追尋視覺上的渾莽、氛圍上的幽深和布勢上的韜晦。像許多現代水墨作品給人的審美啟示那樣,在反審美的視覺感受中,你抓不住具體事物的形象寓意,卻能在回首的閃念里伸手握住巨大的精神指向。
崔見沒有從傳統語言的延伸中陷落傳統,因為他的文化理念是現代的、當下的;但他同樣也沒有放棄傳統的用筆而徹底成為水墨實驗的先鋒,這種文化定位多多少少提示了他個人的精神狀態和他所處環境的文化狀態。的確,六朝金粉的南京,給人留下太多太多不得不令人回味咀嚼的文化故舊,在崔見所生活所觸摸到的文化磁場中,傳統文化的價值判斷一直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對任何人來說,這都會不自覺地形成用他者的目光審視自己判斷方式,而當用積極的心態去承受這種審視的目光時,這便會為畫家的藝術尋根帶來更深入的思考,這是一個由外而內,由內而外的互化過程。因此,與其說崔見的現代水墨是建築於傳統語言的根基,勿寧說是現代水墨觀念稼接於金陵傳統文化環境的結果—這個本欲走出地域疆界的藝術,烙上了地緣文化的特徵。他的作品被選入2001年“中國實驗水墨二十年”大型文獻展,是否也因此而擁有一席之地?
不論怎樣,這種頗帶地緣文化特徵的現代水墨,也是文化個性和藝術個性的統一,崔見的水墨藝術顯然獲得了從地緣文化走向現代文化的入場券。他作為現代水墨的一個案例,或許能更多地揭示傳統文化語意和現代文化表達之間的血脈關係,特別是人們過於強調現代水墨的文化無根性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