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嶺鎮

慶嶺鎮

慶嶺鎮,隸屬於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地處蛟河市西部,東與拉法街道、河南街道接壤,南與松江鎮相連,西與吉林市豐滿區毗鄰,北與天崗鎮交界,東距蛟河市51千米,區域面積420.32平方千米。 

清宣徠統元年(1909年),慶嶺鎮境域南部屬永吉縣旺起鎮,北部屬江密峰區;1998年3月,天南鄉改為慶嶺鎮。截至2018年末,慶嶺鎮戶籍人口為16776人。截至2020年6月,慶嶺鎮下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開河村。 

慶嶺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大豆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黃牛為主。 2018年,慶嶺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2個。 

鄉鎮概況


慶嶺鎮位於吉林省吉林市和蛟河市之間,地處老爺嶺西麓,松花湖東岸,距蛟河市區48千米,東與拉法鎮、池水鄉相鄰,西與永吉縣、吉林市隔湖相望,南與松江鎮毗連,北與天崗鎮交界。面積421.11平方千米。清宣統元年(1909年),慶嶺鎮境域南部屬永吉縣旺起鎮,北部屬江密峰區;1998年3月,天南鄉改為慶嶺鎮。截至2018年末,慶嶺鎮戶籍人口為16776人。截至2020年6月,慶嶺鎮下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開河村。轄新開河村、伙棚溝村、中興村、聯江村、新華村、豐收村、楊木溝村、葡萄溝村、靠江村、慶嶺村、解放村、和平村和五豐村等13個村,95個自然屯,人口1.8萬,有漢、滿、朝、回等民族。
慶嶺鎮人民政府轄區13個行政村,其中:4個行政村,沿302國道,7個行政村臨松花湖。全鎮95個自然屯,總戶數5364戶,總人口18501人。慶嶺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大豆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黃牛為主。慶嶺鎮的資源豐富,蘊精蓄銳,物華天寶,素有“立體資源寶庫”之稱,現已探明礦產資源達30種,有巨大的開發價值。花崗岩探明儲量為3.5億立方米,是東北較大的花崗岩原料基地之一。石灰石探明儲量為3億立方米,蘭晶石探明儲量超過500萬噸。這裡盛產木材、林蛙、石灰石、花崗岩、瓷石硅石,中草藥品種達365種,其中以天麻、細辛、霍香、串地龍月見草居多;松花湖魚以鏈、鯉、鯰為主,而且有珍惜品種“三花一島”,即鯽花、鰲花、鯿花、島子魚;土特產品有鹿茸、林蛙、人蔘、山葡萄、山核桃、蕨菜、薇菜、五味子、紅松籽、榛子、核桃、凍蘑、黃肚蘑;野生動物有環頸雉、野鴨、狍子、林蛙、腹蛇等。

建置沿革


清宣統元年(1909年),慶嶺鎮境域南部屬永吉縣旺起鎮,北部屬江密峰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永吉縣江密峰保。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天崗村。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設烏朝自治鄉。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劃歸蛟河縣,設天南區;同年12月,屬天崗特區。
1954年,分為富強、和平、中興、新華4村。
1956年,富強、和平、中興、新華4村改富強、和平、中興、新華4鄉。
1958年8月,4鄉合併為天南鄉。
1959年7月,改為天南公社。
1983年,天南公社改天南鄉。
1998年3月,天南鄉改為慶嶺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慶嶺鎮下轄天南1個社區,新開河、伙棚溝、中興、聯江、新華、豐收、楊木溝、葡萄溝、靠江、慶嶺、解放、和平、五豐13個行政村;下設1個居民小組,11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慶嶺鎮下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慶嶺社區、新開河村、伙棚溝村、中興村、聯江村、豐收村、楊木溝村、葡萄溝村、靠江村、慶嶺村、解放村、和平村、五豐村、新華村,鎮人民政府駐新開河村。

人口


2011年末,慶嶺鎮總人口1776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689人,城鎮化率21%;另有流動人口2065人。總人口中,男性9345人,佔52.6%;女性8416人,佔47.4%;以漢族為主;有朝鮮等4個少數民族。2011年,慶嶺鎮人口出生率7.2‰,人口死亡率3.2‰,人口自然增長率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2.18人。 
2017年末,慶嶺鎮常住人口為15464人。 
截至2018年末,慶嶺鎮戶籍人口為16776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慶嶺鎮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338人,專任教師29人;小學8所,在校生559人,專任教師10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79人,專任教師4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慶嶺鎮教育經費612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59萬元,比2010年增長21%;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9%。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慶嶺鎮有科技人才29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58人,經營管理人才19人,技能人才54人,農村實用人才61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慶嶺鎮綜合文化站1個;文化廣場1個;有文化活動中心1個,村農民文化大院2個,群眾業餘文化活動隊伍5個;俱樂部1所;農家書屋4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藏書0.38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6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1人。2011年末,慶嶺鎮有學校體育場5個;85.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2011年末,慶嶺鎮廣播綜合覆蓋率65%;有中央電視台等42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431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5%。 

醫療衛生

2005年,慶嶺鎮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達11734人,參保率達到91.26%;做到了疫苗注射率達到100%,預防措施普及率達到100%。2011年,慶嶺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3個,有衛生院1個;病床6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6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4張,固定資產總值5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9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40人,註冊護士1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專業衛生人員4人。2011年,慶嶺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7000人次,住院手術75台次,出院病人850人次。2011年,慶嶺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15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4%,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2738人,參合率82.7%。 

社會保障

2011年,慶嶺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56戶,人數512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0戶,人數516人,支出43.34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月人均70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9人,支出5.8萬元,比2010年增長1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6人,支出17.4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醫療救助1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82人次,共支出2.41萬元,比2010年增長5%;農村臨時救濟22人次,支出0.44萬元,比2010年增長10%;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5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2萬元;有敬老院1家,床位50張,收養農村五保29人。

交通


2011年末,慶嶺鎮境內國道總長29千米;縣鄉(鎮)級公路2條;鄉村水泥路總長110千米。慶嶺鎮有G302國道經過境內。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慶嶺鎮原名天南鄉,因境內有“慶嶺活魚一條街”,更名為慶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慶嶺鎮地處蛟河市西部,東與拉法街道、河南街道接壤,南與松江鎮相連,西與吉林市豐滿區毗鄰,北與天崗鎮交界,東距蛟河市51千米,區域面積420.3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慶嶺鎮境內屬長白山老爺嶺支脈,山區半山區,地勢三面環山,西南濱湖,中部為山間盆地,駐地高程365米,最高點位於塔子山,海拔1108.2米。

水文

慶嶺鎮主要河流有二道河,流經解放、慶嶺、靠江3個村;小香水河,流經和平、五豐、中興3個村;新開河,流經新開河、伙棚溝、中興3個村。

自然災害

慶嶺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雨季瞬時洪水、冰雹、乾旱、洪澇、大風、低溫、霜凍、雷擊。

森林資源

該鎮森林覆蓋率為67.29%,天然林以闊葉林為主,人工林以針葉林為主,國有林面積26650公頃,集體林1804公頃。

野生動植物

慶嶺鎮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盛產木材、中草藥、松花湖魚。中草藥材品種達1112種,其中以天麻、細辛、霍香、串地龍、月見草居多。湖魚以鰱、鱅、鯽、鯉、鯰為主,而且有希有品種“三花一島”--鯽花、鰲花、鯿花、島子魚。土特產有紅松籽、榛子、核桃、凍蘑、黃肚蘑。野生動物有環頸雉、野鴨、狍子、林蛙、腹蛇等。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盛產石灰石、花崗岩、磁石、瓷石,其中瓷石在吉林省儲量最大。東部主要有花崗岩、硅石、磁石;中部主要有石灰石;西部主要有花崗岩。地下礦藏有水晶石、蘭晶石、磁鐵礦石。其中石灰石儲量豐富,質量在吉林省屬上品;花崗岩有吉林特色品種--玉蘭花和牡丹紅。

旅遊資源

慶嶺鎮瀕臨松花湖,地處302國道兩側,氣候宜人、山川秀美、交通便利、景觀奇特各異,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景區有:松花湖度假村、南湖瀑布旅遊區、慶嶺活魚街、明砬子旅遊區等。旅遊業已成為慶嶺鎮的支柱性產業之一,並已成為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省內外享有盛名。

基礎設施


慶嶺鎮
慶嶺鎮
慶嶺鎮抓住小城鎮建設的契機,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加大投入、建設力度,已初步形成“三路一區”的建設格局,即烏圖路莊園式農業開發帶,內環路工業開發帶,瀕湖路旅遊開發帶,慶嶺經濟開發區。積極對村鎮進行改造擴建,政府所在地街路由“丁”字街打通為“井”字型街路,即慶達街、慶豐街、學府路、永安路、並已實現硬覆蓋。慶嶺經濟開發區街路除規劃為“七區”格局外,實現路燈化。全鎮有14個村屯達到標準屯,主幹路全部達到花香路標準,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屯一特的樣板區。在供水供電方面,新增一座自來水供水站。在通訊方面,實現了村村通閉路電視、通電話,達到了無線通訊覆蓋。在文教衛生方面,95%以上的農民得到了科技培訓,全鎮村村設有小學校,普及率達到98%,全鎮有健全的社區醫療保健網路,村村有文化活動室。

經濟概況


綜述

2005年,慶嶺鎮實現生產總值28170萬元,其中一產增加值8392萬元;二產增加值9392萬元;三產增加值10388萬元;財政全口徑收入155.3萬元,本級財政收入116.1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9710萬元,實現招商引資278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180元。2005年,慶嶺鎮實現招商引資總額2780萬元,引進項目固定資產投資2450萬元,全口徑固定資產投資9710萬元。
2011年,慶嶺鎮財政總收入0.49億元,比2010年增長22.92%;人均財政收入278.37元,比2010年增長22.44%。2011年,慶嶺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005元。 
2018年,慶嶺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2個。 

農業

2005年,慶嶺鎮新建百頭牛場4個,完善百頭牛場8個,建成省級畜牧業小區2個,市級畜牧業小區13個,其中種植業園區3個、中草藥園區1個、黑木耳園區2個。2005年,慶嶺鎮發展訂單農業2830公頃,佔耕地區域面積的67.4%。
2011年,慶嶺鎮有耕地面積8.7萬畝,人均5畝。2011年,慶嶺鎮農業總產值3.2億元,比2010年增長10.6%,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5%。慶嶺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大豆為主。2011年,慶嶺鎮生產糧食2.6萬噸。慶嶺鎮主要經濟作物有食用菌、山葡萄等。慶嶺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黃牛為主。2011年,慶嶺鎮生豬飼養量8700頭,年末存欄2450頭;黃牛飼養量4700頭,年末存欄2000頭。2011年,慶嶺鎮生產肉類2370噸,其中豬肉750噸,牛肉1550噸;畜牧業總產值1.1億元。2011年,慶嶺鎮水果種植面積750畝,產量225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葡萄等。慶嶺鎮漁業以水庫養殖為主。2011年,慶嶺鎮漁業總產值650萬元。 

工業

2011年,慶嶺鎮工業總產值為3.4億元,比2010年增長19.9%,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7.6%。2011年,慶嶺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職工429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6億元,比2010年增長68.7%。 

商貿

2011年末,慶嶺鎮有商業網點308個,職工1098人。2011年,慶嶺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3億元,比2010年增長11%。 

金融

2011年,慶嶺鎮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0.91億元,比2010年增長22.92%,占生產總值的0.56%,實現稅收500萬元;年末有2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存款餘額為0.97億元,比2010年增長19.75%,人均儲蓄5385元;各項貸款餘額4.4億元,比2010年增長7.31%。 

風景名勝


慶嶺鎮作為蛟河市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秋天童話”——紅葉谷、“森林浴場”——慶嶺瀑布、“美食一絕”——慶嶺活魚、“山水畫廊——松花湖等景區在省內享有盛名。還有待開發的五豐溶洞、明砬子景區等更具獨特。慶嶺活魚,魚肉味道香美,肥而不膩,不僅使過往行人流連忘返,而且吸引了眾多省內外美食家來一飽口福。

蛟河文輝度假村

蛟河文輝渡假村
蛟河文輝渡假村
位於松花湖上游,慶嶺鎮楊木溝村一社,距慶嶺活魚一條街12公里處。度假村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水域面積16,000平方米。文輝度假村總投資150餘萬元。可容納近百人用餐,一次性可接待遊客200餘人,是集餐飲、娛樂、住宿、遊玩為一體的旅遊、休閑場所。年純收入12萬元。文輝度假村還可提供垂釣、水上娛樂等多項服務。

慶嶺活魚

慶嶺活魚的傳說吉菜美食講究天然、營養、綠色、健康,吉菜名菜“慶嶺活魚”堪稱吉菜的代表,是以慶嶺把蒿、活水、活魚天然原料烹飪出的人間美味。而白山松水孕育的關東文化賦予“慶嶺活魚”美麗的傳說,讓人聽來回味悠長。一個深山溝里的一片毫不引人注意的荒蕪土地,在短短的10年間,憑著“慶嶺活魚”這塊牌子,變成了寸土寸金的寶地,這就是吉林省蛟河市的慶嶺活魚一條街。
慶嶺位於長白山余脈,是全國各地通往“雞鳴達三國,犬吠聞三江”的吉林琿春的必經之地。慶嶺活魚一條街的開發始於1986年,一名叫王選的當地人採用家傳的烹調手藝,第一個開起了魚餐館。慶嶺活魚的做法簡單,用姜爆鍋;所用佐料是蒿。而慶嶺活魚之所以清香爽口,肥而不膩,風味獨特,關鍵就在於把蒿上。把蒿,也叫土薄荷,學名香薷,為野生藥用植物。李時珍曾將其列入《本草綱目》中。當地人把從松花湖運來的鯉魚放在小溪中的網箱和魚窖中,遊客想吃時,可以用抄網自已捕撈,既可體會到捕魚的刺激,還可嘗到慶嶺活魚的美味。在慶嶺活魚出名后,現在全國各地掛起“慶嶺活魚”牌子的有3000多家,但只有用慶嶺的泉水和把蒿才能做出真正的慶嶺活魚。
慶嶺活魚一條街,不是利用行政手段抓出來的。在其產生、發展過程中,蛟河市政府按照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辦事,對凡願到慶嶺投資開發的一律接納,簡辦手續,減免費用,對經營價格一律放開,完全由市場調節,為投資者創造了寬鬆的競爭環境。1986年,在慶嶺辦活魚館的不足10家,年接待遊客幾千人,收入不到5萬元,從1993年後,就發展到了110家,年接待遊客30多萬人,創產值3000多萬元,利稅500萬元。據統計,這條僅有半公里的慶嶺活魚一條街,曾接待過全國各地遊客。此外,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南韓、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也慕名而來,品嘗這道中華名菜——慶嶺活魚。

紅葉谷

吉林紅葉谷是長白山余脈老爺嶺的一條山谷,位於吉林市蛟河慶嶺鎮解放屯,北起慶嶺瀑布,南臨松花湖。每年深秋時節,綿延100多公里的紅葉林、白樺林各有風韻,整條山谷層林盡染,滿眼夢幻般的紅葉鋪天蓋地,構成一幅醉人的金秋畫卷。由於紅葉谷緯度高、霜期長,使這裡紅葉色彩特別艷麗,而地處長白山余脈和松花江流域的交匯地區,又為這裡在紅葉觀賞期形成五彩斑斕的效果提供了地理優勢。走進山裡,感覺到那漫天的紅葉向你鋪天蓋地襲來。滿山遍野的紅葉遠遠望去,燦如天邊的彤雲;置身其中,一束束紅葉又像是燃燒的火把,如火如荼。紅葉谷的紅葉色彩還千差萬別,有凝重純正的中國紅,有淡如芙蓉的桃紅,有艷如箔金的橙紅,有貴如珠寶的寶石紅,也有耀眼奪目的朱紅,絢爛異常。

慶嶺瀑布

徠慶嶺瀑布
徠慶嶺瀑布
南湖景區依託老爺嶺主峰,植被呈垂直分佈,從谷底到山頂共分五個林帶,可縱 覽從溫帶到寒帶千餘公里的植物變化。海拔400--800米是闊葉林帶;800--1000米是針闊葉混交林帶;1000--1200米是針針混交林帶;1200--1280米是岳樺林帶;1280米至主峰1284.7米為高山苔原。景區內還有豐富的森林種質資源,野生花卉87種,野生植物350多種,有經濟價值植物157種,樹以柞、水、胡、雲、冷杉為主。
南湖景區山林茂密,飛瀑如練,溪水潺潺,佛音縈繞。這裡形成的瀑布群有我省第二大瀑布:南湖瀑布,落差達37米。從山頂眺望,一條條白練懸掛在青山翠谷間,河水在石間迴轉,濺起了浪花,形成薄霧,在山間架起了彩虹,很是壯觀。山給了水龍的風采,水給了龍山的魂魄。南湖瀑布終年流水潺潺,盛水碧珠銀帶,枯水緞帶垂掛。瀑布下游,於青山掩映之間,溪水環繞之中,座落著報恩寺和慈恩寺,寺內鐘聲悠揚,香火不斷。還有珍珠泉、蝴蝶泉,大青楊等景點美麗的傳說,引人遐思、耐人尋味。

松花湖

松花湖
松花湖
湖景區由蛟河境內400平方公里湖面、金蟾島、額赫島及沿湖50餘處度假村組成。湖上煙波浩渺、漁帆點 點,兩岸石壁林立,曲折蜿蜒,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組成一道美妙的山水畫廊。泛舟其中,霧藹四合,微風中夾雜著湖腥味,開闊的湖面,遠處的天邊堆積著一些藍灰色的雲,讓人想起那句詩——天光雲影共徘徊。不時有灰鶴掠過湖面,清脆的鳴叫打破了湖水的寂靜。湖上兩島"金蟾島"和"額赫島"可開展踏青、捕撈、垂釣、游泳、燒烤、篝火等遊樂項目。
簡介
五豐村 五豐村 一、村名由來 五豐村原名大岔屯,上世紀50年代以後,因為有史料記載以來沒有發生過自然災害而更名為五豐,意為五穀豐登,后稱五豐大隊,隸屬鄉鎮后……[詳細]
和平村 和平村 一、村名由來和平村原名小屯,上世紀50年代更名民主,1958年實行軍事化管理改稱和平管理區,之後稱和平大隊,隸屬鄉鎮後為和平村。……[詳細]
解放村 解放村 一、村名由來 解放村原名橫道子,建國后更名為解放大隊,隸屬鄉鎮後為解放村。二、區域情況及歷史事件 解放村位於慶嶺鎮鎮政府東南2……[詳細]
慶嶺村 慶嶺村 一、村名由來 慶嶺村原名地場子,1940年更名為富強,后稱富強大隊,隸屬鄉鎮後為富強村,1990年更名為慶嶺村。二、區域情況及歷……[詳細]
靠江村 靠江村 一、村名由來 靠江村原名二道河子,因歷史上發過大洪水,南北兩條路直接衝出一條大河,而得名二道河。后稱二道河子大隊,隸屬鄉鎮後為二道村,199……[詳細]
楊木溝村 楊木溝村 一、村名由來 楊木溝村原名三家子,建豐滿水庫后改名為楊木溝,隸屬新華小鄉,撤鄉后仍稱楊木溝大隊,隸屬鄉鎮後為楊木溝村。二、區域……[詳細]
豐收村 豐收村 一、村名由來 豐收村因位於松花湖沿岸,有湖區小氣候,風調雨順,莊稼連年豐收而得名,建國后稱豐收大隊,隸屬鄉鎮後為豐收村。二、區域……[詳細]
新華村 新華村 一、村名由來 新華村原名勝利,建國後設新華小鄉,轄新華、楊木溝、豐收三個大隊,1953年以後撤鄉稱新華大隊,隸屬鄉鎮後為新華村。 ……[詳細]
聯江村 聯江村 一、村名由來 聯江村因位於松花湖沿岸始稱連江,建國前改名聯江,建國后稱聯江大隊,隸屬鄉鎮後為聯江村。二、區域情況及歷史事件 聯……[詳細]
中興村 中興村 一、村名由來 中興村民國時期稱放牛溝,解放後為中興大隊,後設中興管理區,轄中興大隊、伙棚溝大隊、聯江大隊,1959年管理區遷到新開河后仍稱中……[詳細]
伙棚溝村 伙棚溝村 一、村名由來 伙棚溝村因民國初期,三個單身漢從山東遷徙至此,選擇適宜生活的溝地,結夥搭建窩棚一起居住而得名伙棚溝。1964年前稱伙棚溝大隊……[詳細]
新開河村 新開河村 一、村名由來 新開河村1946年以前叫關門砬子,因上世紀40年代發過一次大洪水,新衝出一條大河,此後改名為新開河。先後命名關門砬子區、新開……[詳細]

領導分工


張峰瑞:黨委書記 鎮長。分工:主持黨委、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武裝工作。
王立國:人大主席 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主持鎮人大全面工作;協助黨委書記、鎮長管理黨委、政府日常工作、負責基層黨組織建設、村級集體經濟、新農村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分管黨辦(含組織、宣傳、紀檢、共青團、婦聯、工會及其他群團組織)、經管站
孫德富:副鎮長。協助鎮長負責財政工作、上爭資金、總部經濟、國土資源管理、村鎮建設和後勤工作。分管政府辦、房管所(交通辦)、土地所。兼任財政所所長。
張道順:武裝部長。協助黨委書記負責武裝工作,協助黨委書記、鎮長負責民政、社會穩定(側重信訪工作)和安全生產工作。分管武裝部、民政辦、綜治辦、司法所。
柴德儉:副鎮長。協助黨委書記、鎮長負責勞動保障、農業、林業、水利、移民、牧業工作,協助副書記抓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分管勞動和社會保障所、農業站、農機站、林業站、水管站(移民辦)、畜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