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青

原江西省計委副主任

馬青(1908.8 — 1989.4),原名家聲,曾化名蔣福昌、陳伯平紹興孫端吳融小車坂人。

人物簡介


馬青[原江西省計委副主任]
馬青[原江西省計委副主任]
(1908.8 — 1989.4),原名家聲,曾化名蔣福昌、陳伯平,紹興孫端吳融小車坂人。因家境貧寒,14歲 到上海一家銀樓當學徒,后因不服老闆欺壓,到襪廠做工。1933年前後,參與發動了上海華聯絲織廠工人罷工鬥爭,取得勝利,被當選為上海針織工人互助會幹事,從事工人運動。

人物生平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馬青出於抗日救國之心,到餘姚宣傳抗日救亡。10月,赴延安陝北公學學習。期間,參加了抗日民族先鋒隊。1938年春畢業,響應黨的號召,回餘姚縣戰時政治工作隊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3月,任中共餘姚縣工委委員、工運部長。同時兼任餘姚戰時政治工作隊第一區隊隊長,深入鹽區,領導庵東10萬鹽民開展反抗鹽霸鬥爭,取得勝利,並在鹽民中建立群眾救亡組織和黨組織。1939年12月,任中共寧紹特委委員兼職工委員會書記。1940年1月,寧紹特委分設中共寧屬和紹屬兩個特委,馬青任中共紹屬特委委員兼職工部部長。11月,任中共紹興縣工委書記。為發展敵後抗日游擊戰爭,利用各種方式,組建黨領導的抗日武裝。1941年7月,組建了紹興縣皋北抗日自衛隊,與日偽軍周旋。1941年9月,在前小庫成立浙東遊擊大隊,與日偽軍進行游擊戰。1942年初,又將浙東遊擊大隊與剛從三北“老三縱”學習回來的皋北抗日自衛隊合併,統一使用國民黨皋埠區隊番號,與日偽鬥爭。7月,任中共會稽工委(后改會稽地委)副書記,併兼管紹興黨的工作。11月,在諸北大宣,把南進支隊和諸北八鄉聯隊留下的10餘名傷員及地方骨幹組織起來,成立了“小三八”部隊,開闢諸北抗日根據地。1943年12月,任中共金蕭地委委員兼中共諸暨縣委書記,直接領導諸暨黨的工作。1944年1月,兼任諸北 辦事處主任,從事抗日政權建設、統戰和部隊後勤等工作。1945年2月起,先後任中共諸暨中心縣委書記、諸北辦事處民兵司令等職,為發展諸暨黨的組織,擴大民主政權和進行抗日武裝鬥爭作出了不懈努力。5月,諸暨中心縣委撤銷后,任中共諸北縣委書記。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后,浙東新四軍主力奉命北撤,馬青臨危受命出任中共金蕭地區特派員,在國民黨大肆“清剿”的艱苦環境中,領導路西、諸北、金義浦、諸義東、嵊西等地堅持人員鬥爭。1946年8月,馬青從新華社電訊中獲悉粟裕率領的蘇北新四軍反擊國民黨反動派軍隊七戰七捷、殲敵5萬的消息后,分析認為國共和談已破裂,全面內戰已成定局,下決心重建武裝,開展武裝鬥爭。11月,在嵊縣組織發動了浙東蔣管區對敵鬥爭最早的一次主動行動——石璜繳槍戰鬥,採取裡應外合,智取巧戰的方式,不費一槍一彈,取得了繳獲國民黨陳甫仁鄉自衛隊輕機槍3挺、步槍35支、短槍11支的戰果,並成立會稽山抗暴游擊隊,揭開了金蕭地區以公開的武裝鬥爭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序幕。
1947年1月,馬青擔任中共浙東工委副書記,先後在路西、永康等地發動武裝鬥爭。1947年7月,兼任會稽山人民抗暴游擊司令部政委。1948年初,到四明山任中共浙東臨委副書記兼浙東人民解放軍第三支隊政委,主持浙東臨委日常工作。2月下旬,他派周芝山楊亦明等9人重返會稽地區發展武裝力量,並宣布成立中共會稽中心縣工委、路東縣人民政府、浙東人民解放軍第二支隊第四大隊、會稽山抗暴游擊總隊等會稽地區黨、政、軍組織,為發展會稽游擊根據地作出了極其重要的決策。1949年1月,任浙東人民解放軍第二游擊縱隊司令,領導浙東地區武裝鬥爭。2月,率部解放了天台三門等縣,后率部移師諸暨陳蔡,進行整軍整風,學習城市政策,為迎接大軍南下,接管城市作準備。4月,浙東行政公署成立,馬青任行署主任。5月1日,在諸暨楓橋主持召開浙東各界慶祝南京解放暨五·一群眾大會。5月5日,馬青向浙東遊擊縱隊發出進軍紹興、諸暨縣城的命令,並於當日兵分兩路分別向諸暨、紹興進軍。5月6日,周芝山、楊亦明所率二支隊解放諸暨。5月7日下午,馬青、張瑞昌所率三支隊等解放紹興,為浙東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49年7月,馬青任中共紹興地委第一副書記、專員公署專員。
1951年3月,任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1952年,調北京任中央糧食部加工局副局長。1958年9月,調江西工作,先後任江西省化工局副局長、江西省輕化工業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江西省經委副主任、江西省計委副主任等職,1982年離休。1989年4月,病逝於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