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村橋

東村橋

東村橋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其結構科學合理,施工簡便且牢固耐用,至今保存完好,是研究古代橋樑類型及其發展演變的重要實物例證。

村情概況


東村橋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北宋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
東村橋為三孔石樑橋,全長8.90米,橋面寬1.92米。橋柱八字形,與橫樑隼卯連接,形成八字撐架結構,以增強橋柱的穩定性和抵禦水流的衝擊,其間架石樑為橋面;整座石橋造型簡潔,雖體量不大,但用材厚實,橋面石樑側面刻有“宋癸酉元祐八年六月徐宅建造記旦”題記。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54畝(其中:田131畝,地523畝),人均耕地0.71 畝,主要種植包穀烤煙等作物;擁有林地17655畝,其他面積10453.70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話,無路燈。有23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3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0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88.5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戶,(分別佔總數的17.80%)。
該村到德苴鄉政府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輛,摩托車84輛。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8.80 萬元,佔總收入的68.67%;畜牧業收入37.10 萬元,佔總收入的21.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52頭,肉牛76頭,肉羊頭);漁業收入0萬元,佔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1萬元,佔總收入的0.58%;第二、三產業收入8萬元,佔總收入的4.62%;工資性收入6萬元,佔總收入的3.47%。農民人均純收入842元,農民收入以烤煙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人(占勞動力的2.41%),在省內務工2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36戶,共鄉村人口914人,其中男性481人,女性433人。其中農業人口914人,勞動力55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887人,彝族27人,其他民族0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79人,參合率85.23%;享受低保2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36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68平方米,擁有教師6人,在校學生101人,距離鄉中學14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1人,其中小學生101人,中學生30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4個,共有黨員38人,少數民族黨員3人,其中男黨員33人、女黨員5人。村委會由 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8個村民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