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宮
女皇宮
女皇宮,英文名Banteay Srei,即女人的城堡,又譯為女王宮、斑蒂斯蕾。
建造年代
建於公元967年)的羅真陀跋摩(Rajendravarman)王朝,而於1002年的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王朝完成。
女皇宮採用高棉特有的紅土建造,色彩極為艷麗。含有大量水分的紅土既便於運輸、建築,也利於雕刻複雜細膩的圖案。而建築建成后,經過風乾,就變得異常堅硬,千年不壞。
女皇宮的牆壁、立柱、門楣等建築表面幾乎完全被浮雕覆蓋,沒有一點空隙。女皇宮浮雕刀工流暢細膩,造型繁複圓潤,線條纖巧柔美,色彩鮮艷嫵媚,在所有吳哥浮雕中首屈一指,被譽為“吳哥藝術之鑽”。
建於十世紀的女皇宮,充分展現了吳哥時期高超的雕刻功力,細膩而傳神的刻畫,代表了吳哥人民的藝術天份,與對宗教的信仰熱忱。紅色的石牆,生動的故事,交織出一幅幅柔美的圖畫,不斷訴說著印度史詩中的各個章節;透過浮雕的傳達,前人藉此留下印記,即使是過了幾個世紀之久,後代的人們都還能從中讀出一二,歷史不朽也就是如此了。
在主廟的兩旁各有一座藏經閣,右邊說的是”濕婆愛神”-卡瑪,化為灰燼后又再度復活的故事;左邊則是刻畫著”黑天神”,也就是戰神-克里希納殺死暴君甘剎的事迹,還有”諸神之王”-因陀羅騎著三頭大象,降下甘霖、解除民間乾旱的情形。
主廟上的刻畫,則是取自印度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波羅多”的題材,是猴王-蘇格發在摩羅王的幫助之下,殺死強敵巴林,進而取得王位的神話。
一幕幕的刻畫,是國師雅那發哈拉和他弟弟,建造女皇宮最注重的意義;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傳達印度教教義,而不是像一般的神廟,是為了標榜國王的功績。
女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