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化蝶:來自大學心理諮詢的案例報告
201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破繭化蝶:來自大學心理諮詢的案例報告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
ISBN: 9787544426985
《破繭化蝶:來自大學心理諮詢的案例報告》是上海師範大學心理諮詢與發展中心組織編寫的一部反映大學生心理輔導成果的心理諮詢諮詢案例集。上海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近20年,尤其在近年獲得全面普及和提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該書整理和總結上海師範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年來在學生個案處理方面的經驗,每個案例由“案例起因/導入”、“案例基本情況”、“諮詢處理過程”、“諮詢師的思考”等部分組成,涉及的主題有大學生的人際關係、情感問題、家庭關係、職業發展、大學生活等問題。
前言
新生適應
喜歡自己的喜歡
雲的階梯
插上翅膀,放鬆飛翔
小敏的大學生活第一課
學習學業
“高四”生的煩惱
學在其中樂悠悠
自主學習巧使勁
與外教衝突的女生
人際關係
咫尺或天涯的室友
優等生背後的“賊手”
愛戀自己的倩影
找呀找呀找朋友
戀愛情感
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
走出單相思的漩渦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我是不是該安靜地走開
家庭關係
愛貓的女生
爸爸,回家吧
是誰捆住我飛翔的翅膀
愛恨糾纏的母女
職業發展
尋找屬於自己的天空
職場路漫漫
敢問路在何方
成功就業早規劃
個人成長
亂花漸欲迷人眼
叛逆的青春
為壓力找個出口
自卑的孔雀
情緒困擾
吃“蘋果”的故事
那個家,我還應該回去嗎
雙重的背叛,情何以堪
重建自信,擁抱人生
走出灰色情緒,激發青春本色
生活在父母之愛中的憂鬱女孩
控制抑鬱,迎接陽光
寒風過後,春暖花開
神經症
撥開陰霾,迎接燦爛
眼的枷鎖,心的掙扎
都是“逗號”惹的禍
強迫的奧秘
(創傷后)應激(障礙)
釋放自己,敞開心扉
沒有告別的告別
噩夢不再,美麗重現
留級線上的掙扎
危機干預及其他
深夜的呼救——來自自殺現場干預者的報告
兩極的男生
重拾生命的春天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學
21世紀是競爭日益激烈、變革越發快速的世紀,隨著生存空間的巨大變化,人們會感到越來越多的不安全感和緊迫感,內心面臨更多的矛盾衝突。尤其是新一代的大學生群體,他們的家庭物質條件雖然富裕,並常有作為獨生子女的心理優越感,但仍掩飾不了可能會有的內心的脆弱。
“弓工調角,水人調船,材匠調木,智者調心。”對一個人來說,心理健康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滿懷激隋地投入到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去。好在人們逐漸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出現心理問題后開始走進心理諮詢室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在不斷地暴露自我和剖析自我中認識自我、調節自我,從而悅納自我及他人,最終達到心理的平衡。心理諮詢就像生病時就醫一樣,因其日益普及,勢必逐漸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當今流行於市面的心理諮詢類書籍甚多,此書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它在真實性、專業性、生動性和實踐性等方面做到了較好的平衡。
本書是一本來自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諮詢綜合性案例報告。其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包括在校大學生在新生適應、學習學業、人際關係、戀愛情感、家庭關係、職業發展等方面常見的心理問題,以及神經症、心境障礙等異常心理問題和自殺危機等。全書結構統一、文風生動,每篇案例分別從實際個案的起因、基本情況,心理諮詢師的專業評估及處理過程,諮詢師的思考及對類似案例的建議等方面人手,由不同的諮詢師結合自身所長撰寫完成。所選案例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和生動性等特點,大大減少了閱讀的沉悶、單調;諮詢處理具有專業性、啟發性和針對性等特點,可有效提高閱讀的動機、興趣和實用價值等。
3.諮詢策略及理論依據
在20世紀70~80年代,美國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家科胡特(Heinz Kohut)根據他的臨床發現,對自戀型人格給予了最全面的描述和臨床解釋。
科胡特的主要觀點如下:(1)一體化的自體客體關係(self-objeel)。在這種關係中,主體無意識地將客體當作一個從屬於自己的個體,當作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這種人際關係表現為嚴重的自我界限混亂或沒有自我界限。(2)無所不能的自體(self)。緣於早期養育關係中,養育者不能共情地接納兒童,而導致正常發展所必需的早期雄心和理想化父母印象的缺失。缺失的後果就是上述需要代償性加強,表現為在隨後的人際交往中對他人過分理想化,以及自認為無所不能。(3)對讚美的無限需要。將他人過分理想化反映了早年的心理創傷,患者希望以此來代替自體缺失的那部分精神結構。也就是說,他需要一個全能的神化的他人,並無意識地將其當作自己的一部分。(4)缺乏共情的能力。所謂共情是指能站在他人角度體驗他人苦和樂的能力。自戀者由於與他人之間缺乏人際界限,他們無能力去理解他人行為的意義,他們讚美他人是將他人無意識地當作一個自體客體以滿足自己的自戀。(5)環境與文化對自戀病理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並起了重要的作用。環境必須提供給人必需的經驗,讓一個孩子成長不光是作為一個人,而且要感覺到是個人。自戀型人格障礙者是一群悲劇性的人(tragicman),這種悲劇性人格表現在他們除了在乎他人、社會的評價外,並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由於既不能感受自己也不能感受他人,而成為真正精神上的孤獨者。
初次訪談后,我初步判斷王鼎可能是個自戀性障礙的來訪者,我打算用一段時間從心理動力的角度和他一起去理解他的內在關係。可惜我們的諮詢只見了四次,他宣布他很好了,大部分問題都已解決,且期末學習很忙,提出中斷諮詢。
第一次諮詢主要是建立信任關係,搜集背景資料,他談了家族和自己過去的光輝歷史,會談后我的覺察是王鼎看起來斯文溫和,說話口氣認真,看似容易內省,較興奮地說過去的故事,故事帶有戲劇性,好事壞事分明,很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童年似乎沒有“關係”,內在客體紊亂,沒有建立完整的自體,自體感比較脆弱,用理想化、貶低、迴避等方式來維持自尊,較多採用投射、分裂等原始防禦機制,在外部表現為和別人的關係不大好。我考慮是與自戀人格有關的人際關係問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