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印寺

血印寺

血印寺,嘉興市南湖區三塔路寺院,俗稱“血印和尚廟”,已破敗;門前保存有石牌坊一座,上有司憲字祥,系明正德年間(1506—1521)立,原在城內碧漪坊,后移至此地重建。牌坊西柱為花崗岩(與牌坊非原配),上有一紅褐色圖形若僧影,人稱“血印柱”。

歷史沿革


據清康熙《嘉興府志·藝文》“血印禪僧傳”記述:清順治二年(1645)清兵佔領嘉興時,搶掠婦女數十人囚於岳王祠中,祠中和尚仗義營救,被清兵綁於石柱,亂箭射死,血沁入石,留下痕迹。
清代中期以來,在俞樾等人所著筆記小說中,將故事背景寫成在明嘉靖年間倭寇擾犯時。
有人在血印柱旁搭草棚,置塑像,奉祀血印僧。
民國14年(1925)建血印禪院,並勒碑讚頌血印僧反抗倭寇的不屈精神。
1981年,血印柱被列入嘉興市級文保單位。1983年,血印禪院對外開放,推動了寺廟的修繕步伐。1986年初,原籍三塔村的覺海寺居士章關有自告奮勇,以資深居士身份,向市佛教協會申報代管血印禪院,得到嘉興市有關部門的批准。
1987年至1991年,歷經五載春秋,血印禪院完成重建。遵照原汁原味、修舊如舊的原則,寺廟建成垣牆,東西擴容。寺院基本配額僧侶四人,有廣徹和尚與章關有、樂阿伯、陸根居士。2001年,血印禪院更名為血印禪寺。21世紀初,九華山佛學院畢業的果因法師來到血印禪寺,經十多年的辛勤耕耘,使寺廟由內而外煥然一新。血印寺雖小,卻很精緻,香火旺盛。
2009年,血印禪寺重建大雄寶殿,新建觀音閣和西邊廂房,重塑法像。
2011年新建兩層樓的觀音閣。從福建請來生漆脫胎彩繪的千手觀音以及文殊、普賢菩薩寶像。專門從西藏請來技師,用唐卡彩畫彩繪技藝,裝潢了觀音閣的四周和穹頂,並用24K金箔給寶像、柱聯和匾額貼金。整個裝修工程花了一年多時間。
今日血印禪寺,佔地1.8畝,山門前依然聳立明代正德年間的“司憲”石牌坊,進門即有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先生題寫的“大雄寶殿”匾額,門口懸掛“佛日高懸光明世界,塵輪大轉普利眾生”楹聯。山門后懸掛“功德莊嚴”匾額,兩旁一副“血脈長存秀水傳奇無限妙,印心禪靜一真智慧古剎寺”楹聯,謳歌了血印僧仗義救人的英雄事迹。後進是觀音殿廟堂,輔以東廂房及方丈室。血印禪寺設監院、知客、典座與僧眾共九人。近年,寺廟又募資百萬,建築了西廂房。

歷史人文


民國35年,詩人易君左來此憑弔,留下一副對聯:
川流不息,挺一身保數百人安全,縱遭慘死何妨?智仁勇信真兼備;
血印猶存,修三塔留千萬年業績,早自破空飛去,貪嗔痴愛了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