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溥

道教第63代天師,代表作《道教文化》

張恩溥(1904-1969年12月25日),字鶴琴,號瑞齡,譜名道生(又名岩生),為天師道第六十二代天師張元旭(字曉初)之長子。天師道第六十三代“天師”。

1969年12月25日因病在台北市北投區杏林二路25號私邸羽化。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幼讀四書五經,誦習道教經典,並習道教之齋醮符籙.
1924年嗣掌天師道之玉印、法劍,道教界按傳統習俗稱之為第六十三代天師,住江西貴溪上清鎮祖傳之“嗣漢天師府”,在名義上為當時天師道(亦稱道教正一派)之首領。曾在上海、蘇州一帶開展道教教務活動,抗戰期間退隱於龍虎山。
照片
照片
1946年冬在上海倡議成立上海市道教會。標榜以“宗教為重,團結為重”,提出先產生地方性道教會,然後再組織全國性道教會的方案。依靠上海玉皇山福星觀分院住持李理山道長的經濟和人力支持,依靠當時上海民政局長張曉松在政治上的幫助。
1947年成立了以李理山為會長的上海市道教會,該會以“研究玄學,闡揚教義,刷新教務,聯絡道友感情,發展宗教事業”為宗旨。
1947年4月間該會曾印發由陳攖寧居士起草的《復興道教計劃書》,提出開展“講經、道學研究、報刊、圖書、道書、救濟、農林、科儀”等八個方面的復興計劃。因當時解放戰爭已起,社會形勢動蕩,無法實行。
1947年秋後又發起組織全國性教會,終因經費和與李理山爭地位相持不下而成為泡影。張恩溥在20世紀40年代末還曾被國民黨政府在名義上給予第二十軍副軍長頭銜。
1949年大陸解放到達台灣,攜帶長子張允賢和祖傳“玉印”及“法劍”一口。至台灣后,初隱居於台北市大龍峒覺修宮,繼續規劃教務。
1950年在台北創建台灣省道教會,並出任理事長。設立“嗣漢天師府”駐台辦公處,開展教務,傳授法籙。
1957年又附設道教居士會和道教大法師會於府內,聘用道行高深者為大居士,委派道行資深之法師為大法師。
1964年夏率團訪問了馬來西亞(吉隆坡、芙蓉、馬六甲)及新加坡等國。宣揚教義,傳授法籙,信眾求度者甚多。
1966年在原台灣省道教會的基礎上,建立了中華道教總會。
1968年當選為首屆理事長。該會提出輔導台灣道教各派整理經懺科儀,建立與各道派之間的教務聯繫,並開展對外國的傳教佈道工作。
1969年春率團赴菲律賓訪問;12月25日因病在台北市北投區杏林二路25號私邸羽化。

主要成就


社會貢獻

現任“台灣地區道教會”理事長為台北指南宮董事長,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高忠信,該會下轄台灣省、台北市、高雄市3個分會,21個支會。
在台灣團照
在台灣團照
“道教會”的組織十分鬆散,有大量歸屬道教的宮廟並未入會。據統計,到1991年底,台灣地區登記在道教名下的宮廟共6777座,非團體會員者就有3052座,佔45.03%。同期台灣道教教職人員共31640人,其中男28270人,女3370人;登記信徒990436人,如加上未登記者,信徒達274.4萬人,宮廟達8044座(1990年底數字)。道教界在台灣還開設有幼稚園169個,圖書館445個,康樂中心882個,出版定期和不定期刊物308種,其中比較知名的有《道教文化》《道教學探索》等;近年,又創辦了一所“中華道教學院”。

人物爭議


堂侄繼攝

1969年12月25日張恩溥羽化,因攜至台灣之長子張允賢早已去世,其教務遂由去台之族人堂侄張源先繼攝。張恩溥在貴溪縣留有妻子、女兒及親侄多人,因海峽阻隔,多年不通音問,故龍虎山天師府與台灣天師道發展情況,彼此均不甚了解。

遺囑爭議

個人照
個人照
2008年道教嗣漢第六十四代“張天師”張源先病逝后,接班人選競逐激烈,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的兒子張美良昨天現身,指父親臨終前指定由他襲位,但張源先不承認遺囑,繼任六十四代天師,“等了三十八年,公布真相的時候到了”。
五十三歲張美良在桃園縣擔任小學老師,他說,父親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病逝前,找來理教領袖趙東書、軒轅教領袖王寒生和大法師黃平西作證,立下口頭遺囑,“遴定張美良為應襲第六十四代天師,成年後襲位嗣法”。來年三月五日以嗣漢天師府駐台辦事處之名,刊登在中央日報第四版。
張美良說父親過世時他十三歲,遺囑指“在張美良襲位之前,天師府一切事務處理,應以大法師會議為最高權力機構”,“所有祖傳寶印和經典法物,暫交陳如平(張美良母親陳月娟的親友)保管”。沒想到,張源先不承認該遺囑效力,一九七O年十月以族人會議之名繼任六十四代天師。等他成年懂事,人事已非。
他說四年前他向陳如平後代取回八顆祖傳印鑒,包括天師印、陽賓士都功印、道經師寶印等,主要用在核發道教“萬法宗壇”(道士執業證書)的公文印信。既然正統的祖傳印鑒由他保管,這些年張源先核發道士證書的印鑒真假“自有公斷”。
中華鼎新道教會長劉漢堯支持張美良說法,他說他的父親過去是張恩溥倚重的“家臣”,張源先三十多年來用非正統的天師印信廣發道士證書,且未落實嚴格審查和保薦制度,道士的養成和訓練很辛苦,“懂點皮毛,花錢就可以買張道士證書”,看在專業道士眼裡,寒心又憂心。
“現身公布天師祖傳印鑒,是要讓道教正統得以一脈傳承,不能再用非正統印鑒來蒙蔽廣大教友。”張美良說,道教派別眾多,六十五代天師繼任人選各方人馬較勁,不能再陷入分裂危機。他將邀集正一、閭山、茅山、靈山、靈寶等派領袖,重建組織架構,誰是正統“張天師”,時間會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