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名
譜名
譜名:族譜中的名字。也就是沒出生就被修族譜的人確定的,死後寫在家譜中的也是這個名字,有點像現在的“泛字”。為明血統,防亂宗,譜名一般包含里籍。
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圖書體裁。有些家譜,在立譜時,便確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輩分序列,而且事先標定字型大小,輩分清楚,鄉間名之為“排輩”,實則是排資論輩的意思。由於歷史上形成的重男輕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時,必須以預定的某字作為名字的一部分。這個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間或最末,各個輩數層次不一定完全一樣,但有著約定俗成的規矩。
族譜中,家族遷居(開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嚴格分明,不容混淆。這往往是族譜中最具史實價值的部分。福建的許多家族,都實行名字排行制(古稱“昭穆”),俗稱“排輩分”。即在同一輩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須用某個統一規定的單字起頭,再與其他單字結合成名或字,以示區別。如某一父輩生三子,兒輩名按“永”字排列,分別稱“永志”、“永仁”、“永貴”。如此,在族譜中一看“永”字排行便可知其為兄弟或堂兄弟輩份。已去世者,則在其名上寫上謚稱並加上“公”字,以示區別,沙縣一帶習俗,收養子若無族長和六親認可,不可上譜排字輩,否則會被罵為“出透的人”而遭岐視。排輩份除少數由祖、父輩臨時決定外,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選定的排行用字。南靖縣雙峰村《丘氏族譜》載:從其二十一世始,標定的昭穆用字是:“文章華國,詩禮傳家。創垂顯奕,繼述藏嘉。光前榮耀,世德作裘。仁親義祖,燕翼貽謀。桂芳蘭茂,日新月盛。思皇多佑,福祿來成。慶余善積,譜澤綿延。宗風丕振,億萬斯年。”
(《南靖文史資料》第二期86頁《雙峰丘氏的歷史淵源》林明波)已傳至“垂”、“顯”字輩,即第三十至三十一世。這種按族譜排輩份的方法,使農村常可見到這樣的俗象,由於世系分支發展速度不一,一些年屆七旬的老翁,要向三歲稚童稱“叔”或“伯”。永定俗謂:“白頭哥,坐地叔”(即對平輩的白頭老翁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輩,即使上年紀老者也要喚其為叔)。為了區別同輩中的年齡次序,“排輩分”之外還要“排號”。永泰縣同安鄉張氏族譜規定,族人添丁按先後次序排號,日常稱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號,如同輩中是第20個出生的,就直呼“二十”以代名字。這一習俗在當地一些年高者中至今仍頗為流行。
朱氏家族譜名
各家朱氏譜牒,其體例分類多少不一,內容詳略也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是大同小異。一般的朱氏族譜,大都有這幾項內容:
(1)譜名,(2)譜序,(3)目錄,(4)凡例,(5)恩榮錄,(6)遺像、像贊,(7)五服圖,(8)家規家法,(9)宗支世系,(10)譜系本紀,(11)任宦記,(12)家傳,(13)祠宇,(14)墳塋,(15)藝文,(16)族產,(17)派語,(18)后跋,(19)領譜字型大小,(20)雜錄等等,共約20類。可見,族譜相當一部志書,其內容極為豐富,它記述了本族姓的來源、世系、遷徙、婚姻、族人事迹、經濟狀況、喪葬、祀典、家規家法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可以說,族譜是中國傳統宗族主義文化的百科全書,而譜名在家譜的修撰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孔氏家譜譜名
希(士)、言(伯)、公(文)、彥(朝)、承(永)、
宏(以)、聞(質)、貞(用)、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興(起)、毓(鍾)、傳(振)、繼(體)、廣(京)、
昭(顯)、憲(法)、慶(澤)、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這二十個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孫至一百零五代孫的行輩。其用心可謂久遠矣。
孔姓在自孔子之後的兩千多年裡,族屬繁衍日眾,遍及全國各州府縣。為了使族屬代代不亂,長幼有序,老少尊卑各有條理,孔氏宗族逐漸形成了一套嚴格的規範條例。在明代以前,孔氏後裔沒有固定的行輩,那時人數尚少,各家取名很隨意。從四十五代起,已注意訂定行輩,但還不嚴格,同輩人多採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輩字。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後賜給孔氏十字作為行輩字,從五十六代起排,此後孔氏族人不準隨便取名。衍聖公府還專門頒布了《孔氏行輩告示》:“……今依所定吉字開列於後,凡本族人俱當遵照所開列行輩,取名訓字。有不欽依世次隨意妄呼者,不準入譜。”明崇禎年間,六十五代衍聖公孔胤植報請皇帝,又立十字十輩。清同治年間,七十五代衍聖公孔祥珂經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輩。1919年,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由中華民國內務部備案續立二十字二十輩。以上幾次訂定的行輩字計五十字五十輩,為五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依次為:
希言公彥承弘(宏)聞貞尚胤(衍)
興毓傳繼廣 昭憲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 永錫世緒昌
以上第六十五代本為“胤”字,衍聖公孔胤植為避皇帝廟諱,而將“胤”字改為“衍”字。到20世紀90年代,曲阜當地的孔氏已傳至八十代“佑”字輩,以下尚有25字可續。
用俗名還是譜名。
俗名方便今人,譜名方便後人,說到底譜更多是為後人準備的,何況大家今天看前人也是查譜名的。因此俗名不能明世系,更不能由其歸族,假如雲南昭通的祖墓上所有的留名都用譜名,對後人的尋根歸族就太有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