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織錦技藝

苗族織錦技藝

苗族織錦技藝,貴州省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苗錦是苗族婦女利用當地所產的蠶絲、薴麻木棉等纖維染彩而織。苗族織錦又稱織花,即以編織形成的花紋織物。彩緯充分覆蓋在織物表面,正面色彩艷麗。

2008年6月7日,苗族織錦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是Ⅷ-105。

歷史淵源


貴州省苗族織錦距今七百餘歷史。
紀,苗族織錦傳式傳,盛衰。麻江縣苗族織錦主要有錦布和花帶兩種。錦布一般寬一尺余;花帶根據用途寬窄不一,寬者五六厘米,窄者僅二三厘米,長度同樣根據需要確定。
苗族織錦絲紗素、彩,彩紗五。織錦圖案源產、,靈裝飾紋,圖形,菱形框架,各圖案紋互連,布畫,整圖案規整緊湊,飽稱,觀。

工藝特徵


苗錦是苗族婦女利用當地所產的蠶絲、薴麻、木棉等纖維染彩編織形成的織物。《黔書》稱這種織法為“通經回緯”。其使用的平紋木機,必須用長約10厘米的舟形小梭,裝入花紋色彩需要的各色彩緯,依花紋圖樣輪麻色彩分塊、分區,分段挖花緙織,其特點是:本色經細,彩色緯粗,以緯克經,只顯影緯不露經線。苗族織錦又稱織花,即以編織形成的花紋織物。彩緯充分覆蓋在織物表面,正面色彩艷麗。
苗族織錦
苗族織錦
苗族織錦有通經斷緯法和通經通緯法兩種,前者運用較為廣泛,從東部苗族的湘西到西部苗族的楚雄一帶都使用。湘西一帶織錦一般以細棉紗或絲紗為經,以粗棉、毛或絲紗為緯,多為通經斷緯法織出的錦有菱形、幾何紋,字紋、團花等,一般用作被面,稱為粗錦。過去亦有以細彩絲線為經緯紗按通經通緯法織出的花手帕、頭巾等,稱為細錦。貴州台江縣、黃平縣劍河縣一帶以通經斷緯法織出的彩錦圖案十分豐富,有龍紋、舞人紋、鷺紋、魚紋以及幾何紋等,尤以台江縣施洞、革東、五河一帶織錦圖最為豐富,色彩絢麗,一般用作圍腰和衣背。
凱里苗族織錦分素錦和彩錦兩類。
素錦主要分佈在舟溪鎮、萬潮鎮一帶;彩錦分佈在凱棠鄉灣水鎮一帶。素錦用蠶絲織造,採用通經通緯法,藍底起白色圖案。素錦最精者首推舟溪一帶“中裙苗”的背帶細絲錦。其用絲之細,每平方厘米達到60經、90緯的高精密度,手感輕柔潤滑,紋樣光鮮,精妙絕倫。
彩錦用彩色絲線織造,採用通經斷緯法,織出色彩斑斕的苗錦。
凱里苗錦紋樣豐富、計有動物紋、植物紋、天象挑紋、器物紋、幾何紋等類,不一而足。凱里苗族織錦工藝複雜,操作者面對數千根細絲線,數紗挑經、露緯起花或斷緯起花的功夫顯得格外的繁難,即使是熟工巧手,一天也不過織出寸許。動植物紋多取像大自然,經過抽象簡化變形處理,顯的十分誇張、生動、傳神;或者取其特點鮮明的部位,如頭、角、足、爪、眼睛、毛旋以象徵動物本身,可謂別具匠心。尤其是菱形紋的頻繁合理運用,使得構圖嚴謹規整、飽滿對稱。再加上巧手細作,工藝精湛,更凸顯圖案鮮潔明快,統一和諧,美觀大方,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和極好的裝飾效果。
台江苗族織錦有機織和編織兩大類,機織的為寬錦,主要流行於清水江兩岸和巴拉河一帶,編織的是錦帶,主要流行於雷公山區。機織是苗族婦女採用傳統的“通經回緯”技藝和平紋木機,利用當地所產的蠶絲、薴麻、木棉等纖維染彩織就的提花織物。
台江苗錦紋飾題材廣泛,飛禽走獸、花草魚蟲、山川日月無所不有。其表現形式豐富多彩,既有規律性的幾何紋,又有古典式的菱形、四方形,還有介於幾何紋與自然紋間的裝飾紋樣。藝術手法簡潔、大膽誇張,巧妙地運用了點、線、面的疏密虛實、粗細大小、斜直長短等進行變化與組合,總體布局均衡,結構嚴謹,在安靜中有動勢,規整中有變化,展現了一種明快活潑而又樸實純真的藝術情趣。
台江苗錦多作頭帕、裹腿、圍腰、衣袖、背飾、肩飾和床上用品。施洞型圍腰彩錦,是苗族織錦中最優美的一類。

工藝流程


苗族織錦方法主要分編織和機織兩種。
編織,即以手代替挑板或綜線來交錯上下分開經線的紡織方法,其優點是方便攜帶。將牽好的經線卷好上筘(短筘)后隨身攜帶,幹活空閑時即可隨時進行編織。將織錦帶的一端繫於固定的樹榦,一端系在織者的腰帶上,然後用綜線在織錦帶上挑織經線緯線。織平布的綜線只要兩綜,一般用黑線和白線即可織成;織錦則至少要五綜以上,經緯交織,顯出立體感較強的圖案。一般情況下苗錦都是反面織線,正面現圖,交替使用紅與綠、黑與白等綵線以造成顏色的交錯,在對比中實現圖案的和諧統一。
機織,即用織布機織錦。織錦的織布機與一般織布設備有所不同:織平布用兩綜線,而織錦則至少需五綜線。每一綜線都連著踩板,踩板一般有四塊,採用不同踩法控制踩板,所踩出的圖案不一。每次只能踩兩塊,依次進行。

傳承保護


傳承意義

苗族織錦
苗族織錦
苗錦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物品,多用做衣服、圍腰、背帶、背包、腰帶等的面料。它反映著苗族的歷史和社會形態,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織錦本身構圖精美,圖案靈活多變而又協調對稱,立體感強,具有極高的美學研究價值。由於苗族織錦全是用手工織造而成,既費時又辛苦,而年輕一代的苗民喜歡穿著漢裝,不願穿本民族服裝,所以現在從事苗錦織造的人不多,愛好而願意學習的也為數極少。目前這門富於特色的手工技藝已經瀕臨失傳,掌握它的只有極少數中老年婦女,保護苗族織錦技藝已成為當務之急。

代表人物

甘小芝,女,苗族,1985年1月出生,桃江鄉桃江村人,申報項目:苗族織錦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