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

原中國航空活動家

王弼(1899-1977)

江西永修人。中國航空活動家,現代中國航空先驅。1899年8月3日生於江西永修縣,曾用名王啟輔、賀鐸夫。

簡介


1923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鬥爭,1925年受黨的派遣赴蘇聯學習航空工程,先後求學於莫斯科中山大學、列寧格勒地勤航空學校、茹科夫斯基空軍學院航空工程系。畢業后在哈爾科夫蘇聯空軍第二十縱隊一大隊二中隊,歷任少尉、上尉、機械師和准校工程師。
1933年6月任伏羅希洛夫格勒空軍飛行學校修理廠副科長和少校總檢驗師。
1938年回國后,歷任新疆航空訓練班理論教員、延安機械工程學校校長、軍事學院工程科主任兼大隊長、俄文學校秘書長、軍委作戰部空軍組組長、晉察冀軍區航空站站長、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政治委員、軍委航空局政治委員。
他在革命鬥爭的艱苦條件下,為建立革命根據地航空學校、搜集航空器材、聚集航空人才、培養航空幹部、建立空軍的準備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0年任延安工程學校(即航空學校)校長
1943年延安成立俄文學校,王弼任秘書長,同年11月軍委總部成立中央軍委作戰部空軍組,王弼任組長。
1943年,王弼與楊光(先後擔任中央衛生部婦幼衛生普及處處長、婦幼局衛生處處長)結婚,毛澤東寫了“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阻礙人們前進的,只要奮鬥,加以堅持,困難就趕跑了”的贈詞表示祝賀。
1945年抗戰勝利后王弼奉命組建張家口航空站,任站長,
1946年3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成立,王弼任校政治委員
1949年3月,中央軍委成立軍委航空局,王弼任局政治委員。
1949年8月,王弼和呂黎平、翟雲英等隨劉亞樓赴莫斯科商談援助建立空軍事宜。
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組建后,王弼先後任空軍副政治委員兼工程部部長、副司令員
1952年,為填補我國航空工業的空白,我國在重工業部設航空工業局,李富春兼局長,王弼任第一副局 長兼總工程師。此後航空工業局與其他工業部多次合併,他歷任第一、二機械工業部第四局副局長,第三機械工業部教育局長,第三機械工業部顧問(部長級)等職,
1975年被選為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委員。他的主要譯著有《航空發動機原理》(1947年)。
1976年3月,王弼就發展我國的航空科研與工業、研究高性能飛機等問題,上書中央,提出了抓質量、抓尖端、抓航空工業的建設、重用各部門有造詣的航空技術專家的意見。
1977年8月31日卒於北京,享年78歲。 《人民日報》在訃告發布中稱王弼為“無產階級革命家、航空技術專家、教育家”

航空先驅


王弼(1899-1977年),與晉朝那個哲學天才同名,但是與我們更親近,因為這個王弼是中央蓋棺論定為“無產階級革命家、航空技術專家、教育家”的現代人物,他是我們永修縣地方人,1958年8月他回故鄉探親的時候,本地人都可以同他親近地攀談。翻閱一下《空軍傳奇》等空軍方面書籍,就可以知道,王弼是航空先驅、新中國空軍的創始人之一,是個傑出的飛機設計師、空軍專家、航空教育家。
1918年開始,他就同方誌敏、邵式平、張朝燮、王環心、趙醒儂這些人一起,開展早期革命活動,發動和組織群眾。1925年與曾去非、王經燕他們去蘇聯留學並參加黨的六大,後學習軍事與航空航天,在蘇聯就已經擁有“伏羅洛夫格勒空軍飛行學校”少校總檢驗師、“茹科夫斯基學校”飛機設計師等一大堆頭銜,1938年回國,后在延安籌辦“延安工程學校”(即航空學校),1943年11月開始他就已經是中央軍委作戰部空軍組組長了。第二年他在中央積極支持下終於修建好了飛機場,改進與設計製造了新飛機。
1946年3月開始的日子,在中央支持下王弼創辦“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並投身於創建飛行員隊伍和飛機群、空軍隊伍的事業中去。49年3月開始,他當了首任中央軍委航空局政委,為航空航天系統的成立與建設立下汗馬功勞。
新中國受到蘭色天空上的威脅,王弼接受新的任務,同劉亞樓等人去蘇聯商談建立空軍事宜,回國后還在開國大典上安排了飛機飛行表演,成立驅逐機中隊、擔任空軍副政委、空軍工程部部長等職務,積極投身支持援助朝鮮戰爭等事務。
王弼確實是個人才,在新中國那樣的情況下,努力不懈,又是組建航空隊伍,又是搞航空教育,並在航空工業局擔任副局長兼總工程師(局長是李富春),硬是把把航空事業搞的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