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西街道位於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西郊,2007年5月由原城西街道與原馬崗鄉合併組建而成。總面積130.6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172個村民組,總人口3.1萬人。
明西街道交通、區位、資源優勢得天獨厚。距京滬鐵路明光站3公里,
南洛高速公路在境內設有明光西出入口,
104國道、307、309省道穿境而過,境內西徐碼頭500噸船位經淮河可達長江。玄武岩、
石英岩儲量大、品位高。黃沙、水產、農副產品、山林資源豐富。是
明光市重點工業發展區。近年來,街道黨工委、街道辦事處緊緊圍繞發展第一要務,立足產業化、城鎮化、工業化三大戰略,大力招商引資,已初步形成礦產品加工業、機械製造業、造紙包裝業和糧油加工業四大板塊經濟。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區位和資源優勢,以工業化為核心,以創新為動力,堅定不移地實施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三大戰略,做強礦產品加工、機械化工、造紙包裝和食品加工業四大板塊,統籌各項事業,為實現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甜葉菊種植
街道立足“三大戰略”,優化產業結構。一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依託市場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 業:擴大以蔡崗圩等為重點的優質水稻種植面積;擴大綠色蔬菜和甜葉菊種植面積;大力發展畜牧業和在沿河(湖)圩區的水產養殖;做強“四大板塊”,凸顯經濟特色。一是通過引進資金和技術,促進礦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二是通過以皖東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和明珠化工為主的機械化工業的發展,推動化工特色小區建設;三是扶持壯大以造紙廠、藍錫精品包裝和兩岸塑業為代表的造紙包裝業;四是扶持以波濤糧油和進鋒米業為代表的糧油貿易食品加工業。積極做好啤酒廠建設服務工作。實現“五個突破”,促進明西經濟實現跨越發展。一是生產總值平均增長8%,到2010年突破15億元,人均突破5萬元;二是財政收入平均增長82%,到2010年突破6000萬元;三是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8%,到2010年突破5000元;四是到2010年城鎮比率達60%;五是固定資產投入平均增長45%,到2010年突破2億元。2007年以來,街道先後規劃了佔地300 畝的工業園區,目前,入園企業共4家,其中2家已投產,累計完成投資2千萬元,主要涉及化工、鑄造等產業。2007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千萬元,佔全街道工業產值的2 %。工業園區的建設有效地推進了產業的集聚和升級,成為街道經濟新的增長點。
視察
以池河黃金水道為第一橫軸,依託黃砂開採與廉價水運優勢,著力打造黃砂產業帶。呼應濱河風景區和抹山明文 化旅遊區兩大項目開發,對池河堤壩進行硬化、綠化、美化改造。既享黃砂開採運輸之利,又賞
池河風景之美,寫出“開”字第一橫;以104國道為第二橫軸,依託皖東車輛、廣源工貿、永興鑄石等骨幹企業帶動,著力打造南起收費站、北至崗集工業集中區10公里“工業走廊帶”,寫出“開”字第二橫;以307省道為第一縱軸,以佳寶礦業為龍頭,著力打造一條
石英精深加工產業帶,寫出“開”字的左豎;以309省道為第二縱軸,依託波濤糧油、進鋒米業龍頭企業帶動,著力打造一條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帶,寫出“開”字的右豎。街道加大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改造沿河(湖)機電站,加大對病險水庫和塘壩除險加固,加快“村村通”等項目工程建設。加快規劃和建設工業小區;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改善投資環境。三是大力實施城鎮戰略。認真做好城鎮規劃,合理開發以崗集、蔡崗、馬崗大山頭和老馬崗街道為重點的104國道、309和307省道沿線小城鎮,著力打造崗西花園新農村示範小區建設。
明西街道雖毗鄰城區,但在餐飲服務上形成了獨特風格。“梅魚”和“鹵鵝”便是餐飲中兩道靚麗的風景。梅 魚,學名“
鮊魚”,又名“貢魚”,“
梅鮊魚”,俗稱“梅白魚”、翹嘴白。真正的梅魚必須產在梅雨季節,且需是梅雨綿綿、久日不見陽光,或者大雨如注,流經池河(明光明西境內)水位暴漲,梅魚便從池河下游乘波而上洄遊排卵后,此時新水活流翻滾,梅魚求偶情動勁滿,處於興奮狀態,成群浮遊水面,此段時間是捕獲梅魚的佳期。小者數寸,大者盈尺,眼珠晶亮頭小身扁,色白肉嫩。只有此時的梅魚魚尾才有乳汁一樣的分泌物溢出,這是梅魚區別於同類鮊魚或其它地方鮊魚的主要特徵,也是梅魚獨具鮮嫩而有營養的主要標誌。明朝時,此魚專作珍饈獻給皇帝膳用,所以也稱“貢魚”。當地農民在這個季節捕撈梅魚,“雖遇密桿(一種捕魚工具),猶昂首作衝鋒狀,毫不退卻。”因此,捕魚人可以順勢撈取之。古人徐洛珊有詩詠“梅魚”:“生氣隨新漲,黃梅雨又晴……”每當梅雨季節來臨之時,大批遊人食客便慕名來到明西,一邊感受夏日梅雨帶來的清涼,一邊品嘗明西“梅魚”和獨特風味的“鹵鵝”所帶來味覺上的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