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寺

遼寧省北鎮市寺廟

雙峰寺位於遼寧省北鎮市西南羅堡鎮雙峰寺村西北的山坡上。南、北、西三面環山,始建於明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曾重修。

雙峰寺也叫北鎮廟,是北方鎮山醫巫閭山的山神廟。醫巫閭山隋代時期被封為“廣寧公”,遼、金兩代封被為“廣寧王”,元代加封“貞德廣寧王”,明初改封“北鎮醫巫閭山之神”。據歷史文獻記載,從隋代開始,各鎮山“就山立祠”,建廟設主,春秋祭祀。北鎮廟始建於金代,明清兩代加以重修和擴建,現存建築保持著明清兩代的風格。

建築特點


雙峰寺坐北朝南,南北長90米,東西寬70米,佔地面積6300平方米,依山而建,坐落在三層砌平台之上。據悉,第一平台南北長30米,東西寬40米。中部尚存一長12.2米、寬7.2米的建築基址,從當地百姓而知為原大殿基址。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為硬山式建築。殿頂四周覆瓦,中部覆蘆葦。殿內有泥塑佛像和壁畫。第二層平台南北長25米,東西寬30米。第三層平台南北長35米,東西寬30米,建在山崖之下。在平台北半部發現三層建築基址。北部中墓址長10.5米,寬6.5米。基礎清楚,殘存有高0.5米,厚0.42米的牆基。基址前東西兩側各有一建築基址,長9.7米、寬5.5米,為廂房基礎。現今,平台表面只散布有大量磚瓦瓷器殘片,柱礎石、碎碑塊等。

歷史沿革


雙峰寺始建年代,據《閭山雙峰明宮大空和尚行錄》載,始建於明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曾重修。清至民國年間又曾多次維修。1956年廟被當地群眾拆毀,北鎮縣人民政府曾利用廟址建傳染病院。病院搬遷后,廟址荒廢,但石砌平台保存十分完整。現今,平台表面只散布有大量磚瓦瓷器殘片,柱礎石、碎碑塊等。謹此,無一不記載著歷史的痕迹與戰爭的洗禮。一九九六年,因一殊勝因緣,此勝景古寺被游山居士信眾們發現,驚嘆之餘,決心重興這一佛門聖跡古佛道場。經數載寒屬艱辛,當地各級人民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領導,群眾的大力幫助下,復興開發建設了今日的涵宗教活動,人文建築,自然風物,遊覽觀光為一體的雙峰山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