鰨魚

魚類的一科

魚類的一科,體側扁,呈片狀,長橢圓行,像舌頭,有細鯪,頭部短小,有絨毛狀的牙,兩眼生在身體的右側,有的背鰭,尾鰭與臀鰭相連。左側向下卧在海底的泥沙上,捕食小魚。

形態特徵


鰨魚體側扁,呈舌狀,頭部很短,眼小,兩眼均在左側,口下位,吻部向下向後彎曲后呈弓形,左右不對稱,鱗較大,無胸鰭,尾鰭尖形。

分佈範圍


鰨魚分佈在北海、地中海

生長繁殖


1.歐洲鰨魚的苗種繁育
1.1歐洲鰨魚的生物學概況歐洲鰨(?Solea solea) 分佈在北海、地中海,向南到塞內加爾直至維德角,棲息水深範圍是0~150m,在海底的底泥或沙子中埋棲生活。歐洲鰨身體呈橢圓形,頭部鈍圓,背鰭從頭部開始,一直延伸至尾柄基部。最大體長是70cm,最大體重是3kg,最長生活期是27年。肉食性,以蠕蟲、貝類和小型甲殼類為食。荷蘭的瓦登海是歐洲鰨的主要繁殖場。一般情況下,成熟雄魚體長20~45cm,成熟雌魚體長是25~60cm,分佈於細沙質、較深、溫暖的低鹽度海域,冬季洄遊到深水中生活。
鰨魚
鰨魚
1.2歐洲鰨魚的育苗
1.2.1產卵及孵化
親魚管理:親魚池為直徑為3m的黑色的PE圓形池(面積7m2),池壁外圍一圈有泡沫塑料,水體5m3,池頂蓋黑塑料布以遮光,池頂中央設置一個40W的燈泡,測定燈光到達水面的光強是170lx。親魚放養密度為1~3kg/m2。雌魚平均重量約500g,雄魚平均重量約200g,雌雄魚放養比例大致為1∶1。產卵季節每周投喂親魚三次(隔天一次),一次是貽貝肉,另外兩次都是蠕蟲(Nereis virens和 Arenicola marina),以充分保證親魚在產卵期的營養,日投餌率為1.5%~2%。非繁殖季節投喂一種自製的冷凍濕顆粒餌料,成份為熟貽貝肉、養殖鰻魚餌料和魚粉。親魚產卵:歐洲鰨的人工繁育不適合採用激素催產的辦法,只能模擬其自然繁殖期的光照和溫度來人工調節光溫,促使其產卵。在實驗中發現,歐洲鰨親魚產卵所需的日光照時間是11~17h,溫度8~12℃,隨著產卵延續,魚卵質量逐步提高。繁殖期間雌魚產卵量達到333~496g/kg體重。
鰨魚
鰨魚
魚卵的孵化:歐洲鰨魚卵直徑1.1~1.6mm,透明,油球多個,分佈均勻,1g可含700~900個魚卵,隨著產卵的進行,卵徑逐漸減小。受精卵在13℃左右大約經過96h即可孵化出仔魚。用100L錐形孵化筒流水、充氣孵化受精卵,孵化海水鹽度32.4‰,溫度13℃左右,一般在產卵后的第二天下午即可識別胚胎。
1.2.2仔魚的培育初孵仔魚體長2.6mm左右,腹部有一個直徑1~1.2mm的卵黃球,在孵化出的最初幾天消化道還未貫通,以吸收卵黃球的營養為生。當卵黃球的直徑縮小到0.35mm左右的時候,仔魚開口攝食。一般在仔魚孵化后第三至第四天將其轉移至幼體培育系統,逐漸升溫至17~19℃左右。仔魚開口攝食后即開始投喂鹵蟲無節幼體,日投2次,投喂密度為5個鹵幼/mL。在仔魚開口后第四至第五天,開始投喂用富含DHA的強化劑(Algamac-2000)強化過的鹵幼。攝食經過強化的鹵幼可以使仔魚的色素髮育正常,即有眼側有色素和花紋,無眼側無色素和花紋,避免出現白化魚。在投喂強化鹵蟲的同時開始輔助投喂顆粒餌料AGLO0,再過約5~6天後投喂顆粒餌料AGLO1,一直到仔魚孵化出的第十七至第二十一天左右完全停喂鹵蟲,全部投喂顆粒餌料。
實驗證明,有效掌握生物餌料停喂時間非常關鍵。停喂生物餌料越早,仔魚體長差異越大。但顆粒餌料具備仔魚生長發育所需的較為全面的營養,適當較早地停喂生物餌料對仔魚的生長非常有利。
1.2.3變態仔魚培育期間有一個變態的過程。17~19℃情況下,仔魚從孵化后第十四天左右開始伏底變態,即從浮遊轉入伏底生活,左眼開始上移,孵化后第十八至第二十四天左眼完全移至身體右側,完成變態。
鰨魚
鰨魚
1.2.4日常管理中應注意的問題仔魚培育期間要注意調整投餌技術,開始時每天投喂鹵蟲兩次。仔魚開口后,慢慢讓它習慣食用顆粒餌料,即每天早晨和傍晚的2次投喂都是在仔魚飢餓的時候投喂顆粒餌料,1h后再投喂鹵蟲。仔魚孵化出第二十一天左右安裝皮帶投餌器,放置仔魚一天所需餌料,24h自動投喂。
2.歐洲鰨魚的成體養殖
2.1養殖設施及方法在研究所附近的溫室設有4個圓形黑色PE養殖實驗池,直徑3m,單池面積7m?2,水深0.8m。養殖用水為再循環系統所控制,整個設施非常先進,從魚池排出的水依次經過物理過濾、生物過濾、壓力增氧程序后流回到養殖池。養成區養殖著於2000年孵化的歐洲鰨魚。其中一池還放置了一層網板,網板上鰨魚覆蓋率達到100%,有效擴大養殖面積。自2003年9月份開始,實驗安裝蘑菇生產裝置進行淺水分層養殖,此裝置長21m,寬1.36m,並做成兩層養殖水槽(可以多層),內鋪防水內襯,進、排水管道和溫室的再循環系統連接,以進水筏門控制水流速度。此前,已經在小型實驗中取得了關鍵的水流速度數據,既能使鰨魚充分攝食,也能使剩餌被有效地排除。此養成方法的優點在於,利用鰨魚身體側扁佔用水體相對較小的特點,利用淺水多層養殖結構充分利用空間,非常有效地擴大了養殖面積。
2.2管理措施對於在圓型池中養殖的鰨魚,每天以自動散播投餌器24h投喂顆粒餌料,日投餌率為0.5%~2%。每天從池中央排污管清理殘餌和死魚。養殖密度最大達到25kg/m?2,一般密度為10~20 kg/m?2。約經2~3年養殖,鰨魚最大個體可達800g。在淺水層養殖結構中,以皮帶投餌器24h自動投餌。
鰨魚
鰨魚
3.問題及討論
3.1人們普遍認為,歐洲鰨魚卵的浮性率高則受精率也高。然而,在實驗中發現歐洲鰨魚卵的浮性率和受精率沒有關係。有時魚卵浮性率非常高而受精率卻很低,有時浮性率很低而受精率不低。在有些批次的魚卵中發現大多數受精卵是沉性的,而且這些沉性受精卵孵化出的仔魚很健康。
3.2在實驗起始階段用glutaraldehyde 消毒魚卵,但發現經過消毒的魚卵孵化率反而降低,分析消毒使卵膜變硬,影響了仔魚的孵化,因此在5月份后不再消毒,孵化率反而上升。

主要價值


清蒸鰨魚
清蒸鰨魚
富含銅,銅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對於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頭髮、皮膚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內髒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
富含磷,具有構成骨骼和牙齒,促進成長及身體組織器官的修復,供給能量與活力,參與酸鹼平衡的調節。
富含鉀,具有有助於維持神經健康、心跳規律正常,可以預防中風,並協助肌肉正常收縮。具有降血壓作用。
富含蛋白質,具有維持鉀鈉平衡,消除水腫。提高免疫力。調低血壓,緩衝貧血,有利於生長發育。
適宜人群:
適宜出現頭暈、乏力、易倦、耳鳴、眼花,皮膚黏膜及指甲等顏色蒼白,體力活動后感覺氣促、骨質疏鬆、心悸癥狀的人群。
適宜甲狀腺功能亢進的人。
適宜消瘦,免疫力低,記憶力下降貧血,水腫等癥狀的人群。
適宜生長發育停滯的兒童。
食療:
鰨魚
鰨魚
1.提高免疫力:蛋白質是維持免疫機能最重要的營養素,為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份。銅等礦物質形式與免疫機能有關的酵素。
角蛋白的必需成分。
3.健腦:含磷,是合成卵磷脂和腦磷脂的重要成分,可增強記憶力,延緩腦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腦血栓形成。

簡介


鰨魚本品為鰨科Cynoglossidae舌鰨屬Cynoglossus擬舌鯧亞屬Cynoglossoides斑頭舌鰨,三線舌鰨亞屬Are/ascus斷線舌鰨、半滑舌鰨、短吻三線舌鰨的肉和全體。捕後去鱗、鰓和內臟,鮮用或晾乾備用。干品務必儲藏於避光、乾燥、通風之處,並要防霉防蛀。

烹調


鰨魚燉肉
鰨魚燉肉
鰨魚燉肉
原料:鰨魚、五花豬肉
製法:將鰨魚去皮洗凈均勻切段,沾面油炸至金黃色箅出;熟五花肉改刀成長方塊,連同炸好鰨魚段一起入鍋加調料燒制熟爛即可
特點:口味咸鮮,醇香酥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