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石樑鎮的結果 展開

石樑鎮

浙江省衢州市下轄鎮

石樑鎮隸屬浙江省衢州市,位於柯城區中北部。面積119.59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29545人(2017年),鎮政府駐石樑村。

2018年9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准石樑鎮開展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

歷史沿革


1950年分設石樑、靜岩二鄉,后合併設石樑公社,1984年改鄉,1986年設鎮,1992年下村鄉併入。1996年,位於衢縣西北部,面積122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石樑、塘公、麻蓬、楊家源、九田、過溪、珊塘、白嶺、流塘、上靜岩、下靜岩、大埂、兩頭塘、蕎麥塢、李家、祝家山、里前塢、后塘、中央方、梅村、柘川、蔣家、柴家坊、下村、張西、寺橋、大源山、大俱源、半源、坎底、派溪頭、童前、小溝、黃茶34個行政村。
2002年劃歸柯城區管轄。2005年末,面積119.5平方千米,人口3.13萬人,轄石樑、塘公、麻蓬、過溪、楊家源、九田、上靜岩、蕎麥塢、下靜岩、中央方、柘川、祝家山、蔣家、梅村、李家、后塘、柴家坊、流塘、白嶺、珊塘、兩頭塘、大埂、里前塢、小溝、童前、半源、大俱源、下村、黃茶、派溪頭、墈底、大源山、寺橋、張西34個行政村。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石樑鎮鎮政府駐石樑村前山。東南距城10.5公里,轄區東界九華鄉萬田鄉,南連姜家山鄉、航埠鎮,西鄰常山縣,北靠七里鄉

地形地貌

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山地約佔總面積70%以上,屬千里崗山脈延伸部分。海拔千米以上山峰20座,最高峰為西北邊境的白菊花尖,海拔1395米,西坑嶺海拔1348米,石門山、安山、翁家山、黃山分佈於西部邊境。青龍山、蜜峰尖、大源山、大考山、九龍山、塢石崗分佈於北部和東部邊境。白雲山、衢門山獨立於中部田野。境內山谷遍布,山谷低部形成部分山間盆地和小平原。

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平均氣溫16℃,無霜期250天左右。

自然資源


石樑鎮以悠久歷史而得名,又以自然生態、人文名勝而取譽。2000年歷史的釋道儒三教勝地——白雲山、唐末黃巢農民起義軍紮營安寨之地——營盤山、寧景德三年(1006年)定光古佛轉輪處——大考山青銅書院,還有現代武俠小說巨匠金庸和著名小說家阿章的讀書棲身之處……。境內桔海萬頃,漫渺霞蔚;溪水潺孱、竹木蔥鬱,是城市居民休閑旅遊的絕佳勝地。
石樑鎮黨委政府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高標準、高起點的規劃為龍頭,以“搶抓機遇,接軌西區,借力發展”為強鎮戰略,以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衢州市後花園為抓手,牢牢把握生態立鎮這一發展主線,在發展生態經濟,改善人居環境,弘揚生態文化等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逐步把石樑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發達,人居環境良好,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集休閑、觀光、度假、會議為一體的真正的城市後花園。

行政區劃


石樑鎮轄34個行政村,126個自然村,271個村民小組,8871戶,30985人。其中畲族壯族等少數民族213人,其餘皆是漢族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數255人。
石樑塘公麻蓬過溪楊家源九田上靜岩
蕎麥塢下靜岩中央方柘川祝家山蔣家梅村
李家后塘柴家坊流塘白嶺珊塘兩頭塘
大埂里前塢小溝(舊名:秀俱)童前半源大俱源下村
黃茶派溪頭(舊名:破溪頭)新溏底大源山寺橋張西

人口民族


該鎮農村人口28218人。轄34個行政村。

旅遊


白雲山

衢州石樑鎮風光
衢州石樑鎮風光
石樑白雲山海拔206.5米,位於衢州府城之西,過衢江沿白雲山路西行十餘里即到。白雲山系千里崗山伸向金衢盆地的邊緣余脈,北臨石樑溪,南沿流塘澗,由白雲山、大崗、衢門山三座西東走向逶迤相連的山峰組成。民間傳聞山型如卧狀麒麟,白雲山是頭,大崗若背、衢門山似尾,山呈靈氣。《康熙縣誌》:城西二十白雲山亦名佛位坪(俗稱塔山庵)。是儒、釋、道三教聖地,距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
“白雲山——衢門山旅遊風景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古城西隅一處歷史文化古迹,因歷史原因此古迹已荒廢多年。站在城區大西門城樓“碧春樓”上向西眺望,近處的一座秀山即衢門山,向西順延緊靠衢門山的就是白雲山。在遠處高聳的千里崗襯映下,白雲山——衢門山顯得小巧玲瓏。她離古城西安門僅5公里,與新規劃的衢州西區僅僅不足千米的距離。杭金衢高速公路翁梅(衢州)出入口就在衢門山下。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決定了這裡是一處建設衢州西區後花園的極佳選址。

張西村

柯城區石樑鎮張西村,原名西坑村,一九八一年改名。其位於衢州市西北部,距市區23公里,村莊坐落於衢州北高峰——“白菊花尖”(海拔1394米)的山腳下。全村116戶,320人口,山地面積16000餘畝,盛產毛竹、杉木、茶葉、筍乾等。
村莊四周群山環抱,高山疊翠,白菊花溪、涼亭崗溪和石鼓溪三支溪流彙集穿村而過,民居沿溪相侍而住,灰瓦白牆,疏密有致,風情古樸,十里峽谷風光帶異彩紛呈,豐恣神韻誘人。原始生態造化了村中自然鳳光獨特的優勢:自然景觀鬼斧神工,有石槽飛瀑,石鼓鳴天,觀音浣紗,九龍戲水,花溪疊影,石筍擎天等景觀;有野生筍乾、野蜂蜜、野山茶、野藥材等土特產;有山豹、野豬、野山鹿、野山牛、猴子等飛禽走獸,具有“青、幽、秀、奇”渾為一體之特色。山莊常年沐浴在雲煙飄渺之中,“步入張西村,猶如雲中行”,有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被人們稱之為“浙西小九寨,清涼休閑谷”的遊覽勝地。
主姓張氏歷史源遠流長,據張氏家譜記載:張西張氏後代為漢朝留侯張良的後裔,始祖第34代孫張士洪、張益超兄弟倆遷徙與繼承先祖張良於白雲山書院修鍊業績有緣,於康熙38年從閩上杭縣白沙鎮遷徙衢西勝堂源西坑,住居繁衍至今已有13代300餘年歷史。這為張西村的人文內涵奠下了神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