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白鵝

雁形目鴨科動物

皖西白鵝原產於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區,是中國優良的中型鵝種。該品種是經過長期人工選育和自然馴化而形成的優良地方品種,適應性強、覓食力強、耐寒耐熱、耐粗飼、合群性強。早期生長速長快,肉質細嫩鮮美,特別是羽絨產量高、且絨品質優。

2020年5月,皖西白鵝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

物種簡介


皖西白鵝是勞動人民經過長期人工選育和自然馴化而形成的優良地方品種,歷史悠久。適應性強、覓食力強、耐寒耐熱、抗病力強、耐粗飼、耗料少,且合群性強。早期生長速長快,肉質細嫩鮮美,特別是羽絨產量高、且絨品質優。
皖西白鵝雛鵝絨毛為淡黃色,喙為淺黃色,脛、蹼均為橘黃色。成年鵝全身羽毛潔白,喙橘黃色,喙端色較淡,脛、蹼均為橘紅色,爪白色。皮膚為黃色,肉色為紅色。頭頂肉瘤呈橘黃色,圓而光滑無皺褶,公鵝肉瘤大而突出,母鵝稍小。皖西白鵝體型中等,頸長呈弓形,胸深廣,背寬平。

分佈範圍


六安市為皖西白鵝中心產區。主要分佈在六安市的霍邱縣、壽縣、金安區、裕安區、舒城縣(佔85%)及合肥市的肥西等縣(10%),以及與六安市相鄰的河南省固始縣淮濱縣一帶,因此也被稱為固始鵝、淮濱鵝。皖西白鵝也被引種到吉林、河南、湖北、廣東、內蒙古等近十個省市以及本省的大部分地區。

棲息環境


地理條件

六安地區地跨東經115°20′~117°14′,北緯31°01′~32°40′,地處安徽西部,大別山北麓,統稱“皖西”。海拔一般在30—200米,山區海拔最高達1774米。

氣候條件

產區處亞熱帶的北緣,屬濕潤季風氣候。季風顯著,雨量適中;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為l4.6℃~15.6℃,極端最高氣溫達43.3℃,極端最低氣溫達零下24.1℃。年平均日照時數1960~2330小時,全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900~1600mm,無霜期平均為211~228天。全區風向,冬季以偏北風為主,夏季以偏南風為主,春、秋兩季是風向轉換季節,全年最多風向為偏東風,年平均風速為3.2~3.4m/s。

土質水源

佛子嶺、梅山、龍河口、響洪甸、磨子潭五大水庫總蓄水量為67.3億立方米,水源充沛,水質優良。

形態特徵


皖西白鵝
皖西白鵝
皖西白鵝雛鵝絨毛為淡黃色,雛鵝喙為淺黃色,脛、蹼均為橘黃色。
成年鵝全身羽毛潔白,部分鵝頭頂部有灰毛。喙橘黃色,喙端色較淡,脛、蹼均為橘紅色,爪白色。皮膚為黃色,肉色為紅色。體型中等,體態高昂,頸長呈弓形,胸深廣,背寬平。頭頂肉瘤呈橘黃色,圓而光滑無皺褶,公鵝肉瘤大而突出,母鵝稍小。虹彩灰藍色,約6%的鵝頜下帶有咽袋。少數個體頭頸後部有球形羽束,即頂心毛。
公鵝頸粗長有力,母鵝頸較細短,腹部輕微下垂。

主要價值


產肉性能

早期生長發育快,90日齡體重可達4.5~5.0kg。飼料轉化率為(3.6~4.0):1。育雛期(0~30日齡)成活率平均高達96.8%。

產絨性能

皖西白鵝產毛量高,羽絨潔白,彈性好,蓬鬆質佳,尤其以絨毛的絨朵大而著稱。一年可活拔毛3~4次。平均每隻鵝產毛349g,其中產絨毛量為40~50g。目前產區每年出口羽絨佔全國出口量的10%,居全國第一位。鵝皮可鞣製裘皮,柔軟蓬鬆,保暖性好。每平方米重量僅有700克左右,是製作服裝、工藝品等的好材料。

生長繁殖


公鵝6月齡性成熟,但配種多在8~10月齡以後;母鵝6月齡也可開產,但當地習慣早春孵化,有利於仔鵝的生長,故人為地將開產期控制到9~10月齡。公母配種比例為1:4~5,組成一個小的配種群,常年飼養在一起,任其自然交配,群眾稱之為“一架鵝”。母鵝就巢性強,一般年產兩期蛋,每產一期,就巢一次,有就巢性的母鵝佔98.9%,其中一年就巢兩次的佔92.1%。還有3~4%的鵝可連產蛋30~50個,而不抱窩,群眾稱為“常蛋鵝”,但不符合當地自然孵化的繁殖習慣,多被淘汰。

保護現狀


安徽省六安市於1979年開始進行皖西白鵝品種資源保純工作,並在霍邱戶胡建立繁殖選育區。1981年皖西白鵝被正式編入《中國家禽品種志》,被國家列為二類保護物種、重點保護禽種;1986年列為重要的農業開發項目。2003年農業部投資新建了皖西白鵝原種場,對皖西白鵝品種資源的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皖西白鵝已被農業部列為“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的地方品種。
羽絨集中區
裕安區集中在固鎮鎮新安鎮。固鎮鎮被譽為全國四大羽絨交易地之一。

所獲榮譽


2020年5月,皖西白鵝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