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簍

葫蘆科葫蘆屬植物

瓜簍又稱葯瓜、野瓜、吊瓜、野葫蘆,學名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葫蘆科栝樓屬,多年生藤本植物。塊根圓柱狀,富含澱粉。莖有直棱及直槽,被柔毛,多分枝。單葉互生。瓠果肉質,橢圓形或球形,成熟時黃褐色。瓜簍,滿身是寶,根(天花粉)、籽、皮、瓤均可入葯。瓜簍,莖蔓生葉密如蓋,可以遮陽,過去大宅門庭院深深,多有栽培,夏日藏在樹陰下納涼祛暑真是一樂事也。瓜簍為雌雄異株植物,自然授粉受到一定限制,坐果率、結實率不高。

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長達10米;塊根圓柱狀,粗大肥厚,富含澱粉,淡黃褐色。莖較粗,多分枝,具縱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葉片紙質,輪廓近圓形,長寬均約5-20厘米,常3-5(-7)淺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僅有不等大的粗齒,裂片菱狀倒卵形、長圓形,先端鈍,急尖,邊緣常再淺裂,葉基心形,彎缺深2-4厘米,上表面深綠色,粗糙,背面淡綠色,兩面沿脈被長柔毛狀硬毛,基出掌狀脈5條,細脈網狀;葉柄長3-10厘米,具縱條紋,被長柔毛。卷鬚3-7歧,被柔毛。花雌雄異株。雄總狀花序單生,或與一單花並生,或在枝條上部者單生,總狀花序長10-20厘米,粗壯,具縱棱與槽,被微柔毛,頂端有5-8花,單花花梗長約15厘米,花梗長約3毫米,小苞片倒卵形或闊卵形,長1.5-2.5(-3)厘米,寬1-2厘米,中上部具粗齒,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狀,長2-4厘米,頂端擴大,徑約10毫米,中、下部徑約5毫米,被短柔毛,裂片披針形,長10-15毫米,寬3-5毫米,全緣;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長20毫米,寬18毫米,頂端中央具1綠色尖頭,兩側具絲狀流蘇,被柔毛;花藥靠合,長約6毫米,徑約4毫米,花絲分離,粗壯,被長柔毛。雌花單生,花梗長7.5厘米,被短柔毛;花萼筒圓筒形,長2.5厘米,徑1.2厘米,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橢圓形,綠色,長2厘米,徑1厘米,花柱長2厘米,柱頭3。果梗粗壯,長4-11厘米;果實橢圓形或圓形,長7-10.5厘米,成熟時黃褐色或橙黃色;種子卵狀橢圓形,壓扁,長11-16毫米,寬7-12毫米,淡黃褐色,近邊緣處具稜線。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瓜簍植株和果實
瓜簍植株和果實
瓜簍適應性很強,耐寒,耐旱,多野生於田間、山坡及林間。瓜簍較為理
想的生長環境是氣候溫暖、光照柔和、土層深厚、土壤濕潤、較肥沃的沙質壤土,不宜在低洼地和鹽鹼地栽培。種植瓜簍的主要問題是一些集中產區病蟲害嚴重,藥材的農藥殘留量超標,質量下降,藥材和中成藥的出口受到極大影響。中國是瓜簍傳統生產國,有較高的國際信譽度。只要選擇無公害、無污染的種植地域,並注意採用生物防治法防病治蟲,限制農藥的使用種類、使用量以及使用時間,並及時作好商品的檢驗,人工栽培瓜簍的生產前景將是非常廣闊的。

分佈範圍


產遼寧、華北、華東、中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和雲南。生於海拔200-18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中、草地和村旁田邊。因本種為傳統中藥天花粉和栝樓,故在其自然分佈區內、外,廣為栽培。分佈於朝鮮、日本、越南和寮國。

生長繁殖


種子繁殖

成熟瓜簍
成熟瓜簍
9月--10月選橙黃色、短柄的成熟果實,剖開取出種子,洗凈
,曬乾,第2年春天“清明”至“穀雨”期間,將種子用40℃--50℃溫水浸泡一晝夜,取出晾乾,然後與河沙混勻,在20℃--30℃的溫度下催芽,種子裂口后以行距20厘米、株距12厘米的標準穴播。穴深4厘米,每穴播種子1枚--2枚,種子裂口向下,復土,澆水,保持苗床濕潤。苗長到10厘米時即可移栽,移栽的株行距為0.5米x2米。

分根繁殖

瓜簍
瓜簍
北方在“穀雨”前後,南方在“秋分”至“立冬”期間,挖取3年--5年生健壯的瓜簍根,直徑以3厘米--6厘米為宜。如以收穫瓜簍果實為目的,則挖根時注意多挖雌株的根,少挖雄株的根。然後,將種根切成6厘米--10厘米的小段,切口蘸上生根劑或草木灰,於室內通風乾燥處晾放一天,待切口癒合後下種。在做好的畦內按株行距0.5米x2米的規格挖穴,將種根平放在穴內,復土3厘米--4厘米,壓實,再培土10厘米--15厘米,以利保墒。栽后20天,除去保墒土,1個月左右即可出苗。如遇天旱,可在離種根10厘米--15厘米處開溝澆水,但不能直接向根上澆水,以免爛根。栽時要注意雌雄株的搭配,一般按5:1--10:1的比例搭配栽種。

壓條繁殖

在夏季雨水充足氣溫高的季節,將生長健壯的莖蔓放在事先施足基肥的土地表面,在其節上壓土,待根長出后即可切斷莖蔓,長成新株。來年春季即可移栽到大田。

栽培技術


1.中耕除草。春秋季節要注意中耕,既能提高地溫,加速瓜簍根的生長,並可除去雜草,節省肥力。中耕時宜淺不宜深,防止損傷種根。
2.肥水管理。每年追肥2次--3次。第1次追肥應在苗高50厘米時,或在以後每年莖蔓開始生長時。在距植株約30厘米處,開溝環施腐熟的人糞尿、廄肥和餅肥,畝用量3000千克,隨後蓋土。第2次追肥宜在6月上中旬開花初期進行,每畝用農家肥1500千克--2000千克。瓜蔞喜潮濕怕乾旱。每次追肥后,要澆透水一次。地塊積水時應及時排水。
3.搭架。為了使繁茂的瓜簍莖蔓在空間分佈均勻,通風透光,需要在莖蔓長到30厘米--40厘米時搭設棚架。一般架高1.8米左右。可用長2米左右的竹、木杆作立柱,每隔2米--2.5米立一根,2行--3行之間搭一橫架。在每株瓜簍旁插兩根小竹竿,將莖蔓牽引到架上,用細繩輕輕捆住。
4.整枝。上架前每株留2根--3根粗壯的莖蔓,去掉其餘分枝和腋芽。上架后要及時摘除瘋杈腋芽,剪去瘦弱和過密分枝。
5.授粉。瓜簍為雌雄異株植物,自然授粉受到一定限制,坐果率、結實率不高。為了提高果實和種子產量,開花期間宜進行人工授粉或蜜蜂授粉。人工授粉的方法是在早晨8點鐘--9點鐘,用毛筆蘸雄花粉,逐朵塗抹雌花柱頭,使大量花粉進入柱頭孔內。通過人工授粉可大大提高坐果率,但這種方法很費人工,成本較高。
6.培土越冬。北方寒冷地區,上凍前在瓜簍根周圍施入農家肥,並從離地面1米處剪斷莖蔓,把留下的部分盤好,放在根上,用土埋好,形成高30厘米左右的土堆。
栽培管理

選地整地

栝樓為深根作物,宜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地塊種植。封凍前深耕土壤,耙細整平,按行距1.5m、寬30cm、深50cm挖溝,風化熟化土壤。翌年春天栽種前,每畝(667平方米/畝,下同)將腐熟廄肥、餅肥、鈣鎂磷肥等混合堆漚的肥料2500kg施入溝內,與溝中的土壤混合均勻作基肥,再用細土將溝面填平,並順溝澆透水,待墒情適宜時栽植。

播種

栝樓一般採用種子繁殖。選取成熟的果實,取出種子,3月中旬進行溫床育苗。播種前,將選好的種子用40~50℃的溫水浸泡8~10小時,取出稍晾,用濕沙混勻,放在25~30℃的環境中催芽,當大部分種子裂口時,按行距15~20cm、株距7cm、深4cm的規格足墒播種,播后覆蓋細土3cm,溫床覆蓋地膜以利保溫、保濕。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挖取移栽。移栽時,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m,株距、穴徑、穴深各30cm的規格挖穴,穴內施足基肥,與底土混勻,再填細土10cm,每穴栽入幼苗2~3株,覆土稍壓緊后澆水。

田間管理

生長期及時中耕除草,植株封行后停止除草。移栽后10~15天,噴灑1次0.1%的尿素和10~20mg/kg赤霉素,加快植株生長。當植株1.5m高時,每畝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000kg。7月份,每畝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500kg。從第2年開始,當苗高30cm時,每畝追施腐熟廄肥500kg,於行間開溝施入,施后覆土澆水;開花前,每畝追施腐熟廄肥1000kg、過磷酸鈣20kg,於行間開溝施入,施后覆土澆水。當栝樓莖高30cm時,搭1.5m高的棚架,每株留粗壯莖蔓2~3條,任其攀援上架生長,其餘側蔓剪除。栝樓上架后,及時摘除過密和細弱的分枝、徒長枝和腋芽,使莖蔓均勻生長。在栝樓行間或架子旁,按6:1的比例配置雌雄株。在花期,選擇上午8~9時,用毛筆蘸取當天開放的雄花粉,逐朵塗抹在雌花的雌蕊柱頭上,通過人工授粉可大大提高坐果率。封凍前,結合中耕在植株根際周圍施入適量廄肥,然後在距地面1m處剪除莖蔓,留下的莖蔓盤在地上,培土成30cm高的小土丘,以防凍害。

近種區別


1.真品瓜簍子。扁橢圓形,長12毫米--15毫米,寬6毫米--10毫米,厚約3.5毫米,表面淺棕至棕褐色,邊緣光滑,沿邊緣有一圈橢圓形溝紋。種臍端較尖,另端鈍圓或較狹窄。種皮堅硬,破開后可見子葉2枚,黃白色,富油性,外被灰綠色薄膜。氣微,味淡。
2.瓜簍混淆品之一----全緣栝樓
類十字形,表面有突起的細皺紋,中間有一條寬3毫米--4毫米的隆起環帶,環帶中間凹陷呈槽狀。種皮堅硬而脆,種子類長方形,長約6毫米,寬約4毫米,厚約3毫米,灰棕色。
3.瓜簍子混淆品之二----翹子栝樓
類長方形,表面灰棕或灰褐色,略粗糙,有乳突狀皺紋,兩端平截,微凹或有洞孔,中間有一條寬約4毫米微隆起的環帶。破開后,可見2枚長方形的子葉。富油性。氣微,味淡。
4.瓜簍子混淆品之三----長萼栝樓
類長方形,表面灰白或灰棕色,兩端均平截,中央有一條稍隆起窄帶,窄帶兩側各有1行瘤狀細皺。皮稍薄。
5.瓜簍子混淆品之四----紅花栝樓
長卵或長圓形,稍扁,中央鼓凸,表面光滑,灰棕或淺棕黃色,無稜線。種臍端稍近平截,常帶黑色,另端鈍圓或稍窄。
6.瓜簍子混淆品之五----兩廣栝樓
扁平卵形,稍有細皺紋,距邊緣3毫米--4毫米處有一圈橢圓形凸紋。種臍端平截,中央微凹,另端楔形。種皮薄而脆。
7.瓜簍子混淆品之六----長方子栝樓
類長方形,有瘤狀凸起皺紋,中間有一條隆起的直線,稍粗糙。種臍端平截或斜截形,另端截形。
8.瓜簍子混淆品之七----馬乾鈴栝樓
類長方狀或楔形,扁平,稍彎曲,有的稍翹扭,中央有一條稍隆起的窄帶,有的不明顯。種臍端平截,另一端窄縮。

主要變種


1長興栝樓
長興栝樓為浙江省長興縣地方特色良種。長興縣以栽培食用栝樓為主。其籽粒殼薄仁肥、質脆香濃、口感好。主要分佈於長興縣泗安、二界嶺、槐坎、白峴、煤山及小浦等鄉鎮。目前,已引種到江蘇、安徽、江西和四川等地。
2皖蔞1號
皖蔞1號為安徽省潛山縣農委通過選擇培育的品種,2003年報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備案。
3皖蔞2號
皖蔞2號為安徽省潛山縣農委通過選擇育種方法培育而成,2003年報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備案。
4花山1號
花山1號是由浙江省諸暨市華夫栝樓研究所與諸暨市花山苗木專業合作社於2003年從長興食用栝樓農家品種中發現的坐果早、果型大、結實率高、籽仁大、抗病性的優良單株。
5越蔞系列
越蔞系列包括越蔞1號、越蔞2號和越蔞4號,均為浙江省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選育的優良品種。
6仁栝樓
仁栝樓原產山東省泰安肥城,是由葯農觀察、培育而成的藥用品種。
7糖栝樓
糖栝樓果實長圓形,個體較大,表皮光滑,黃紅色,皮質脆而易碎,果瓤糖汁稀,不易乾燥,質量次於仁栝樓。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刷鍋、洗菜……諸多粗活兒,婦女全得干。如此天長日久,勢必將那一雙倩手玉指糟蹋得不成樣子。尤其是手紋里隱藏的污垢,一時洗不幹凈,伸出手來,不堪入目!這會兒除豬胰子外,瓜簍便派上用場。
瓜簍,莖蔓生葉密如蓋,可以遮陽,過去大宅門庭院深深,多有栽培,夏日藏在樹陰下納涼祛暑真是一樂事也。
瓜簍,滿身是寶,根(天花粉)、籽、皮、瓤均可入葯。這在辭書藥典中全記載。只是它的另一功用卻被人忽略了。那就是它有極強的去污力,而且防皺防裂。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瓜蔞蛋兒也由嫩綠變成橘黃,果實累累,煞是喜人。種有瓜蔞的人家,摘采之後,除自家留用外,分送親友,多的還可以送到藥鋪賣它幾文錢。
洛陽居家人入秋多有收藏瓜蔞以備冬用的。冬天,女勞動之後,再摳點瓜蔞瓤的汁液擦在手上,保證皮不皴,不裂口子,更為可喜的是手紋里的污垢立馬除去,雙手柔軟、潤澤如常。

食用價值

營養價值
瓜簍
瓜簍
瓜簍籽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多種維生素以及鈣、鐵、鋅、硒等16種微量元素。食用瓜簍籽,對急性心肌缺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對離體絨癌細胞的增殖和艾滋病病毒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有輔助療效,能提高肌體免疫功能,並有瘦身美容等多種功效,應用範圍非常廣泛。

防治方法


栝樓適應性強,病害發生較少,主要是蟲害。
蚜蟲常聚集在嫩莖、葉上汲取液汁進行為害。防治方法:用40%的樂果乳油800~1000倍液噴殺。
2黃守瓜
黃守瓜為害葉部,幼蟲還可蛀入主根。防治方法:用90%的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