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窯鎮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轄鎮

紅窯鎮隸屬於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漣水縣轄鎮。位於縣境中北部。東依鹽河與東胡集鎮五港鎮相望,西至寧連高速公路與岔廟鎮為鄰,南連朱碼鎮,北與連雲港市灌南縣新集鎮交界。面積163.72平方千米,人口9.23萬人(2011年)。轄3個居委會、34個行政村。有“中國雲錦之鄉”美譽。235省道公路貫穿南北。

2019年10月,紅窯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1957年建紅窯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清設淺上鎮,1981年建淺集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紅窯鄉面積60.9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轄紅窯、汪表、劉碼、三村、浦庵、欽北、梁鍋甑、朱圩、十支、金沙、潘小園、蔡庄、八支、潘老莊、黃鍋甑、小金圩、大金圩、西徐圩、丁鍋甑、朱集、官河、顏下庄、龍興23個行政村;淺集鄉面積54.8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淺集、花庄、金城、王劉、劉老、大沖、河灣、劉橋、延壽、孔王、朱梨園、五支、李庄、潘碼、徐老莊、后興、夏樓、淺東18個行政村。2003年,紅窯鎮轄紅窯、淺集2個居委會和劉碼、朱圩、金沙、蔡庄、潘老莊、顏下庄、朱集、新燈塔、河灣、潘碼、夏樓、劉橋、西徐圩、李庄、朱梨園、延壽、孔王、金成、花庄、王劉、欽北、三村、浦庵、大金圩、小金圩、黃鍋甑26個行政村(包括淺集辦事處)。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面積117.42平方千米,人口6.98萬人(2011年)。轄2個居委會、26個行政村。有“中國雲錦之鄉”美譽。235省道公路貫穿南北。是遠近聞名的紅色熱土、人文家園、生態之鄉、投資福地。國家三級航道——鹽河劃界而走,南承縣工業園區,西至寧連一級高速。

氣候

紅窯鎮
紅窯鎮
紅窯鎮地處漣水縣域中心,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2度,陽光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行政區劃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紅窯鎮1居14村320826114:
~001121紅窯居委會 ~200122劉碼村 ~201220欽北村
 ~202220三村 ~203220浦庵村 ~204220朱圩村
 ~205220金沙村 ~206220蔡庄村 ~207220潘老莊村
 ~208220大金圩村 ~209220小金圩村 ~210122黃鍋甑村
 ~211220顏下庄村 ~212220朱集村 ~213220西徐圩村
淺集辦事處1居12村320826409:
~001123淺集居委會 ~200123劉橋村 ~201220李庄村
 ~202220朱梨園村 ~203220延壽村 ~204220孔王村
 ~205220金成村 ~206220花庄村 ~207220王劉村
 ~208220新燈塔村 ~209220河灣村 ~210220潘碼村
 ~211220夏樓村 

人口民族


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 顯示,該鎮方圓113.14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4.3萬畝,人口56112人(2017年)。全鎮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06個村民小組,7250個農戶。

經濟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5億元,獲省生態鎮、衛生鎮、文明鎮、自駕游基地、市衛生鎮、市農民健身促進行動示範鎮、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示範鄉鎮等稱號,更有“中國雲錦之鄉”美譽。2012年,我鎮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並首獲全縣綜合考評一等獎,招商引資、村鎮規劃建設等8項工作獲得先進單位單項獎;在全市鄉鎮綜合考評中躍居同組第二名,榮獲進位獎。
2012年,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8.64億元,同比增長450%;完成招商引資4.63億元,同比增長479%;實現工業開票銷售收入7.3億元,同比增長364%;工業入庫稅金1366萬元,同比增長239%;實現財政收入4823萬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性收入4204萬元;全年新上項目8個,其中超億元以上項目2個,千萬元以上項目6個。滙豐木業佔地255畝,總投資2.5億元,廠房主體完工,設備安裝基本完成,即將試生產,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億元,利稅4000萬元。投資1.2億元的豐騰紡織項目,建成廠房1.2萬平米,綜合樓、倉庫6000平米,一期工程形成1萬紗碇的生產能力,二期工程也已投入試生產,預計年可銷售1.5億元,稅收1000萬元;這二個項目被列入市重大項目考核,並徹底改變了紅窯鎮無大企業的歷史,使工業經濟發展有了堅實基礎和強力支撐。
2021年4月28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21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交通


國家三級航道——鹽河劃界而走,南承縣工業園區,西至寧連一級高速,再有235省道貫穿南北。

社會


民生建設

建成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廠並投入運行;鋪設鎮區主、支污水管網11.48公里,配備垃圾清運車、村莊保潔車163輛,新建密閉式垃圾池223座;投入142萬元封閉一斗河溝,興建全新的鎮東農貿市場;新建農橋6座,改造水廠5個,鋪設中學門前路、一干河路等共11條10.2公里;完成大金圩、西徐圩、龍興、顏下庄、朱集等5個村3000戶改廁;辦理大病救助260人次,發放低保金180萬元,優撫優待金、現役軍人代耕費330萬元,為450位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140萬元,淺集敬老院通過市三星級敬老院驗收;實行有線電視整鎮推進,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1241戶;在全縣率先開通新能源城鄉公交;開展“頌輝煌、詠黨恩、展新貌、喜迎十八大”文藝下鄉巡演活動,受到省市媒體高度關注,成為全市首批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學習實踐基地。

獲得榮譽


2014年7月,紅窯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4年9月,環境保護部授予紅窯鎮2012年—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8年3月,江蘇省環保廳公布紅窯鎮為首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村。
2019年10月,紅窯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2月,紅窯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農業農村部認定紅窯鎮為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蘆筍)。
2021年4月,紅窯鎮入選2021年農業強鎮創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