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回心草的結果 展開

回心草

藥物

回心草,中藥材名。本品為真蘚科植物紅大葉蘚的全草。全年可采,鮮用或陰乾。功能主治為:安神鎮靜。治心臟病心慌心悸神經衰弱。①《雲南中草藥選》:鎮靜,壯陽。②《雲南思茅中草藥選》:安神鎮靜。治心慌、心悸。心臟病。

物種簡介


來源

本品為真蘚科植物紅大葉蘚的全草。全年可采,鮮用或陰乾。

植物文化


《雲南中草藥選》:淡微苦,平。

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選》:鎮靜,壯陽。
2.《雲南思茅中草藥選》:安神鎮靜。治心慌、心悸、心臟病。

主要價值


藥材性狀

本品多干縮。莖長2-3.5cm,紅褐色。莖下部葉鱗片狀,貼生,膜質;頂葉簇生呈薔薇花狀,長倒卵形,長5-8mm,寬2-3mm,邊緣上部有鋸齒,下部全緣,內卷。蒴柄細,長3-5cm,孢蒴紅黃色,下垂。氣微,味淡微苦。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

相關配伍

①治心臟病:㈠回心草一錢,大棗一兩,冰糖適量,煎湯服。(《雲南中草藥選》)㈡回心草二錢,胡椒數粒,搗細后塞入豬心內煮,連渣帶湯一起服。(《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②治精神病、神經衰弱:回心草二至三錢,辰砂草一錢,酒少許,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注意事項

《本草拾遺》“禿人毛髮,沐湯中不少許,發盡脫,亦不更生。”

形態特徵


多年生苔蘚植物;根莖橫走,長5~8厘米,暗紅褐色,有多數毛狀根;莖直立,紅褐色,高2~3.5厘米。莖下部的葉較小,膜質,呈鱗片狀貼生;莖頂的葉較大,多數簇生如花苞狀,葉片長倒卵形,長5~8毫米,寬2~3毫米,邊緣下部全緣,內卷,上部有鋸齒,葉中肋單一。蒴柄細,長3~5厘米。孢蒴圓柱狀長卵形,長7~8毫米,紅黃色,下垂。孢子期夏、秋。生於潮濕林地、溝邊陰濕土坡,或濕潤的岩石上及石縫中。

分佈範圍


分佈雲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