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海豚
灰海豚
灰海豚(學名:Grampus griseus)。灰海豚屬僅有灰海豚1種,由於無喙,上頜沒有牙齒,下頜前端與頭部前緣等齊,噴氣孔位於頭頂部等獨有特徵,所以也有分類將其單劃為1科,即灰海豚科。灰海豚身體前面部分很粗,後面部分很細。頭部較圓,無吻實。從側面看,它頭部的形狀很像領航鯨,但額部不呈膨隆狀,頭部前端正中線處略微凹陷。口裂非常大,略微向後上方傾斜。該物種廣佈於世界各地的溫帶和熱帶海域。
灰海豚分佈廣泛,主要生活在大陸坡和外大陸架(尤其是海底地形陡峭帶)的深水區域,以及經熱帶貫通的南北半球溫帶海域。
灰海豚分佈區域
在中國見於浙江洞頭附近的東海,台灣蘇澳、基隆、高雄附近海域和包括台灣南部及西南部水域的南海。
具遠洋習性。通常10頭至數十頭的群,也有數百頭的大群,有時同其它種海豚混群。灰海豚喜歡水深大於180米、水溫高於10℃的水域,但有時也到水溫為5-6℃的海域中。不集成大群,群體都在數只至20隻以下。集群時游速不算太快,但在角斗時游速卻很快,瞬時速度估計可達20多海里。在嬉戲的時候,常將半個身體或全身都露出水面以上,濺起高高的浪花,有時還一邊用尾鰭擊水,一邊繞著圈子。經過馴練的灰海豚,也可以按照指揮表演一些高難的動作,如頂球、跳躍、運亞鈴、鑽圈等。
灰海豚
上頜沒有牙齒,僅下頜的前端左右各有2-7枚牙齒,平均為3-4枚。牙齒較大,直徑約為1.5厘米,長度約為3.5-4厘米,露出齒齦的部分的長度為2.5-3厘米。吻部很寬,由於上頜沒有牙齒,所以越往前吻部越窄。鼻孔的後面隆起,呈高而尖的三角形。前6個頸椎癒合,前6對肋骨是雙頭肋骨。
全身的體色基本上都是灰色,但背部略微帶有藍灰色,腹面稍淡。有些老年個體的體色逐漸變淺,加上遍布全身的白色傷疤,看起來全身都是白色的。
鑒別的主要特徵是:頭方圓,前端鈍,無吻突,額隆前方有縱溝;背鰭高大;上頜無齒,下頜前端有齒5-7枚,標本為左6右7。
成體體長可達徠3.85米,體重約500公斤。
初生仔豚體長1.2~1.5米。可在水族館中飼養,有與寬吻海豚雜交種成活的記錄。
多數雌豚8-10歲性成熟,雄豚2.6-2.8歲性成熟,不過,相對於年齡,身體尺寸仍是海洋鯨類性成熟的主要標識。妊娠期持續13-14個月,初生幼豚平均質量20公斤,產後12-18個月斷奶。全年可生育,北大西洋和東太平洋的產仔高峰期分別在夏季和冬季。
幼豚主要由雌豚照顧,至於父本行為,在鯨類動物中極為少見,灰海豚中也無記錄。初生崽豚行為早熟,產後即能遊動,幼豚生活在由母子組成的“豆莢”群中,直至性成熟的前幾年才離開。灰海豚間的異親撫育行為也有發現,通常,當某隻幼豚的母親外出覓食時,另一隻雌豚會幫忙看護。
全球數量並無統計,各地情況如下:截止1999年,蘇祿海東部估計有950頭。1999年,斯里蘭卡沿海水域估算數為5,500-13,000頭。2008年的調查數據,在日本三個集中出現的近海水域有83,300頭。截止2006年,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的亞種群約有16,066頭;夏威夷周邊海域有2,351頭;生活在美國東部的灰海豚約有20,479頭;墨西哥灣北部有2,169頭。韋德1993年統計數據,在熱帶太平洋東部有175,000頭。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級。
地中海、北海及波羅的海的種群被列入《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MS)附錄Ⅱ。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物種(LC)。
2021年2月1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布,灰海豚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