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米蕨

碎米蕨

碎米蕨(學名:Cheilosoria mysuriensis),為中國蕨科碎米蕨屬下的一個植物種。分佈於中國廣東、海南、福建、台灣、越南、印度、斯里蘭卡及其他亞熱帶地區。生灌叢或溪旁石上。

形態特徵


碎米蕨
碎米蕨
植株高10-25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連同葉柄基部密被栗棕色或栗黑色鑽形鱗片。葉簇生,柄長2-7厘米,基部以上疏被鑽形小鱗片,向上直到葉軸栗黑色或栗色,下面圓形,上面有闊淺溝,溝兩旁有隆起的銳邊;葉片狹披針形,長8-18厘米,寬1-2厘米,漸尖頭,向基部變狹,二回羽狀;羽片12-20對,中部的相距1-1.3厘米,長1-1.5厘米,基部寬0.5-0.8毫米,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短尖頭,基部上側與葉軸并行,下側斜出,幾無柄,羽狀或深羽裂,小羽片有3-4對圓裂片;下部羽片彼此相距1.5-2厘米,逐漸縮短,三角形,基部一對變成小耳形。葉脈在小羽片上羽狀,3-4對,分叉或單一。葉干后草質,褐色,裂片多少捲縮,兩面無毛。孢子囊群每裂片1-2枚;囊群蓋小,腎形或近圓腎形,邊緣淡棕色。染色體2n=60。

生長環境


碎米蕨生長於灌叢或溪旁石上。模式標本采自印度西北部。

分佈範圍


碎米蕨產於廣東(大埔)、海南、福建(廈門南靖)、台灣(烏來),也分佈越南、印度、斯里蘭卡及其他亞熱帶地區。

主要價值


可以清熱解毒,主治咽喉腫痛;痢疾;毒蛇咬傷。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

本種提示


本種形體很象毛軸碎米蕨C. chusana(Hook.)Ching et Shing 但葉柄上的鱗片較小,葉片遠較狹,分裂度較細,葉軸上面兩側隆起的銳邊上無毛。

採收儲藏


夏、秋季來收,曬乾或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