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淮南公主的結果 展開

淮南公主

唐高祖李淵第十二女李澄霞

徠李澄霞(621年-689年),中國唐朝唐高祖李淵第十二女,生母不詳。公主年三歲時,李淵封她為淮南公主。貞觀十五年,公主下嫁封言道(《公主傳》作封道言,誤),封言道是唐朝開國宰相封德彝之子。《大唐故淮南大長公主墓誌銘並序》中記載淮南公主擅彈琵琶,李淵特賜她紫橨槽金碮琵琶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淵第十二女李澄霞出生。
武德六年(623年),3歲的李澄霞被李淵封為淮南郡主公主,食邑三千戶。
貞觀二年(628年),封為淮南長公主,食邑依然是三千戶。
貞觀十五年(641年),淮南公主以長公主身份下嫁封德彝之子封言道。
永徽□年,加大長公主,舊別食實封三百戶,又加五十戶,食邑3500戶(實封350戶)。
弘道元年(683),又加食邑封五十戶,食邑實封400戶。
載初元年(689年)一月十八日李澄霞在淄州之城刺史宅館去世,享年六十九歲。
淮南公主死後,封言道親自為她撰寫墓誌。
天授二年(691)正月十二日,李澄霞陪葬獻陵。

家庭成員


父親:唐高祖李淵。
嫡母:太穆皇后竇氏。
夫:封言道《公主傳》作封道言,誤)。
兒子:封思履、封思敏
次女:封氏,鄭瞻妻。

公主墓誌


徠大唐故淮南大長公主墓誌銘並序 駙馬都尉封言道撰
竊聞內昭嬪則,內訓母儀,縑素紀於名行,丹青圖容止。若乃稟氣紫宸,連跗堝極。地軼魯元之寵,戚勢平陽之貴。至如柔順之道,合之於自然;肅雍之德,受之於天性,其惟公主者矣。
公主諱澄霞,高祖神堯皇帝之第十二女也。曾祖,太祖景皇帝,祖,世祖元皇帝。大哉!神堯皇帝,赤龍表觀河之感,白氣通望月之應;域中王者之大,樂推人主之尊。明一俾於三皇,察道超於五帝。備乎實錄,盛哉良史。公主分枝瓊葉,引派天潢,凝象降於胎教,徽號崇於碤褓。武德六年,年始三歲,冊拜淮南郡主公主,食邑三千戶。帝子、帝妹、帝姑、帝孫。書契以來,崇高斯極。然而言合禮儀,動中規矩。怡聲嚴父之敬,撫念特隆;養色茲母之歡,恩深膝下,是知紫微眾位,應列宿以生知;青郯克祀,帝胤而歧嶷。女則女儀,雅合班文之誠;惟碦惟碾,匪資師氏之言。貞觀二年,加長公主,封戶如舊。公主即太宗文武聖皇帝之妹也。親睦之情,碩重於同氣;愛育之義,尤切於孔懷。貴顯既隆,恩遇彌盛。公主春松日茂,秋菊歲榮,行露始滋,追冰初灃。小星三五之侯,五姬二八之年。夙成教於公宮,方下嫁於私室。六禮虔備,百兩言歸。組綬光於懿親,軒蓋飛於戚里。既而承顏溫順,無忘沃 之儀;中饋聿修,每勖奉姑之敬。於是家道既正,識女位之利貞;之子於歸,諒桃夭之宜室。然則參朝宮闕,邀游甲第,車乘流水,馬控如龍。慎行修身,無忘於造次;守禮制節,匪離於斯須。永徽□年,加大長公主,舊別食實封三百戶,又加五十戶,公主即高宗天皇大帝之姑也。帝族既尊,碪沐增厚,家人降禮,親敬日崇。公主以上元二年爰發廣府赴洛,三年春季,正屬躬桑,遂蒙恩赦,特預終獻碫行大禮,榮觀當時。皇帝居藩,將遵冠禮復公以主梳髻並著衣服,太平公主,帝女鍾愛,出降有日,敕追公主,仍賜敕書云:小女出降,故使報加,又具禮碕,須有碖母,以姑懿戚,庶屈暫來,若以淮路為遙,即莫勞動。公主既承恩旨,當即馳赴,太平公主嫁日,得□庄母。公主竭誠侍奉,實鑒聖心;臨赫孔明,特荷天碬。其於訓子之道,教以義方。乘肥衣輕,每誠綺紈之性;言詩立禮,必誨箕裘之業。如有習學不悅,既譬停機之辭;友非勝己,便陳徙宅之諭。及乎喪姑,居服縗麻,俯禮備哀,戚之送終,盡卜亮之安措,內外□則親姻具瞻。弘道元年,又加食實封五十戶,屬鼎湖外駕,顧命母臨,品物咸亨,坤儀弘大。既增寵錫,是極光榮,益口口口。常懼滿溢,故能寶貴長守,驕奢不至。逮明堂之肇建,萬國來朝。暨溫洛之出圖,三光葉曜。公主欣陪時令,慶睹嘉祥,竦踴壯觀之情,懷荷曲私之澤。言道隨例,改授淄州刺史,既從公主棕職淄川。而孟夏屆州,陪游未幾,季冬違豫,寢膳乖宜。天恩處口口醫,並賚良藥,仍降手敕慰問,特賜甘子,恭承嘉惠。庶漸日瘳,伏枕有加,餌葯無捐。豈謂東川易流,西香難至。痛汗杖之口折,嗟符使之罕逢。奄以載初元年一月十八日,薨於淄州之城刺史宅館,春秋六十九。州縣士女,行口悲泣。聖上發衣,百官陪慟,贈物有加。為造靈輦並量給傳乘,差京官一人撿校葬事。公主靈輦至神都,恩敕令品官並降中使,至宅慰問。口口司設祭。又奉敕,公主葬須近陵。既以天授二年正月十二日陪葬於獻陵。禮也。
公主性特聰敏,精彩尤異。年三四歲,見彈琵琶,即於扇上撥成小曲。至年五歲,指小仍未及柱,乃令人捻弦,遂彈得達摩,支無愁等曲。神堯皇帝聞知,大加驚異。碭至七歲,漸能彈曲,乃令王長通教缽樂,背當二日便了。神堯皇帝對妃嬪等看彈,一無錯□,□□□嘆,特蒙愛賞,賚雜碒及物數百段,長通亦得賜焉。又七月十四日,宮內欲迎佛盆,十三日,敕令長通入內,教公主龜茲佛曲。十四日迎佛盆處,公主即彈,大蒙賞異,特賜紫橨槽金碮琵琶一併錦碒等。此後,每受琵琶並五弦三兩遍,合便得,不須續上。其於插彈知音,實為絕妙。又常云:音聲一解,聞即自知。蔡琰夜別斷弦,何足書之史籍。及兒子幼學,多自教授《尚書》《周易》《毛詩》《論語》,試讀之,次略欲誦得。每稱婦德、婦禮,豈在讀書。然恥於不知,聊尋閱解悶。到於經史,無不游涉。須有篇會,援筆既成。
嘗口口口,公主等等侍宴奉上壽。仍令催酒唱歌詞,公主隨即作歌唱云:今宵送故,明旦迎新。滿移善積,年來慶臻。院梅開花,襲蕊檐竹。挺翠含筠,二聖歡娛。百福九族,獻壽千春。
又於洛城門陪宴,御制洛城新制,君官並和,亦令公主等同作。公主應時奉和云:承恩侍奉樂嘉筵。凡諸敏速皆此類也。加以志惟清慎,不尚奢侈的 衣多咲濯,食不重味。自至廣府,每稱古人云:登大庾清濁之氣分,歃石門續質之毒辣變。酌水之詠,不貪之寶,二人同心,誓銘此意。自居嶺外,凡經十年,替還之日,無絲膏腴之潤者,蓋承公主之助戒下來。性崇性佛法,通悟經曲。恆溫誦金剛般若,並自受持。其於家人嗃嗃,有嚴君焉;蘭門睦睦,有婦道焉。嘗見江學讓婚,表咲云:前代公主一何驕縱,令此表文,繁穢晉宋。兩史足是異事,斯可謂淑慎其身,儀錶將來者矣。
言道二十有三,並迎尚主。一等車降,慶喈鳴於灌木;三月廟見,欣授色於來婦。緬惟幼失嚴訓,有切終身之憂。夙背慈顏,無復一朝之樂。況乎紀年過七歲,制逾五以茲暮齒。遂此殲良杖以居哀,既增苴削之咸,拜而稽顙。還傷罔極之情。嗚呼!調弦玉指,音律之聲永絕;含姿金咲,桃壽之口長埋。追自昔之承顏歡娛,宛目痛今時之岡覿。存亡切心,是歡不偕老,終期同穴。
嗟乎!今之力拙,為此志者,紀公主之名行。述公主之生平,感敘家室,豈憑他作。編錄舊事,酸楚寄言,不無哀苦之辭。唯以悲傷為主。既涕泣而書,實臣潤色以成文。哀哉!將耄鰥夫,喪好逑而疾首;戚容哀子,失所恃以崩心。伊撫時以燭怨,願攀號而摧絕。將恐音微休歇。陵谷推遷,庶石字之可刊。等蘭菊之終古,憑茲不朽。乃作銘云:玄扈錫符,綠錯呈秘;基闡王業,慶隆神器。積德累仁,乘時守位;有命斯集,無詳不至。赫赫神堯,昭昭聖德;乃錫勇智,惟在天是則。龍飛御辯,鳳翔建國;功翦訌美,恩覃動植。何彼穠矣。誕靈帝胄;婺精毓彩。天姿挺茂,婉懿岐嶷,仁明童幼;師告月能,公宮日就。禮成椒掖,德備彤闈;一等下嫁。百兩言歸,魚軒矅彩。翟服凝暉;既彰婦道,還遵濯衣。甲第光榮,高門鼎盛;葉和琴瑟,肅雍賓敬。含章有貞,柔順無竟;懿德垂範,家道斯正。積善餘慶,無害遐年;畏仁處爽。俄悲逝川,眉凋翠柳,晗碎紅蓮;永矣言咲,徒瞻几筵。轉駕庭除,指塗窀穸;風悲日慘。雲愁霧積。蚊塋漸穢,光陰空擲地作金石聲 無復生平,唯余哀戚。天長宅措,地久哀幽;冬寒風□,春蔽回疇。茂松方偃,榮菊徙秋;一揚名行,萬古芳猷。

封言道墓誌


《周故宋州刺史駙馬都尉上柱國蓨縣開國子封公墓誌銘並序》
公諱言道,字讓,渤海蓨人。封胡為帝者之師,封甫列諸侯之國;齊卿之居海曲,漢尹之宅河南;晉則關中侍中,燕則黃門吏部。元魏之創基也,生我高祖,汾、梁、冀、安四州刺史,都官、殿中、七兵三尚書,侍中、司空、孝宣公回。生我曾祖,並、濟、梁、齊、冀五州刺史,吏部尚書、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尚書右僕射、司徒、太保、安德郡宣懿公隆之。齊隨之更王也,生我祖,穎川、渤海二郡太守,霍、通二州刺史子綉。有唐之開國也,生我考,中書侍郎、中書令、尚書右僕射,三世為三公,三世為本州刺史。金張舊業,袁揚盛門,韋賢之累葉丞相,何曾之重世太宰,復存於今矣。夫惟左滄海前濁河,畢昂躔其上,恆碣鎮其下,中間不有命世者乎?況復天興帝王,必人輔佐。身偶期運,名應圖書,若高鳥之候柯,猶巨魚之縱壑。秉樞機而登上省,衣錦繡而臨本州。言則世之存亡,動則邦之輕重;勛足以充塞盟府,德足以輝耀台階。其所由來必有六巳,公降三象之精,發五氣之秀,金聲、玉色、龍章、鳳姿。孝友之誠,得自孩笑;廉讓之美,形諸髫發。豈直杜喬賢人之家,張范名公之胤,撫劉廙之首,觀鍾會之眸而已哉。十歲,襲密國公。貞觀四年,授左千牛備身。乘景風而受封,應環日而入侍。十年,授承議郎、通事舍人。十四年,受駙馬都尉、通事舍人。十五年,授尚書司門郎中,尚高祖第十二女淮南公主。舍人師傅之餘,駙馬公侯之望。丹墀禁闥,甫見為郎;金牓仙宮,俄聞尚主。十六年,出為汝州刺史。十八年,加朝請大夫,守汴州刺史。南循汝海,左瞰梁池,申韓之薄俗坐遷。陳留之儒風克扇。永徽三年,丁密國太夫人憂。警鶴助悲,躍魚供祀。四年,起為朝議大夫,守寧州刺史。禮從權奪,慕切終身。六年,加中散大夫,守齊州刺史。顯慶元年,遷蘄州刺史。龍朔三年,加中大夫,守金州刺史。麟德二年,以公事左為虔州刺史,始終一貫,喜慍同歸。無何,檢校廣州都督。乾封二年,加通議大夫,都督廣、新、韶對廿四州諸軍事,守廣州刺史,即真也,奏免四郡,掃除一方。上元二年,召入拜滄州刺史。渤海本郡,曾高並嘗繼踵,士人榮之。儀鳳二年,遷瀛州刺史,尋遷青州刺史。涉河而南,負海之曲,人望猶雨,我動如風。其年檢校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永隆二年,加銀青光祿大夫、行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揚州別乘。既與蔣濟齊名,并州首僚,又將郭伋同志。弘道元年,遷懷州刺史。光宅元年,復為汴州刺史。垂拱元年,降授朝議郎,守貴州刺史,並奪勛爵,以第五子思履坐也。皇鑒揆余之忠誠,未及所蒞,改授溫州刺史,尋加朝散大夫,守滁州刺史。永昌元年,受圖溫洛,加勛上柱國,封蓨縣開國子,遷淄州刺史。重開故宇,必聞新政。天授元年,守普州刺史。如意元年,加朝議大夫,守婺州刺史。長壽三年,加朝議大夫,守宋州刺史。證聖元年,懸車告老,朝朔望。萬歲通天元年,預陪南郊盛禮,加中散大夫。以大周聖歷二年夏六月不豫,至廿九日暴熱薨於洛州富教里之私第,時年八十有四。嗚呼哀哉!遺令薄葬。天子聞而傷之,內賜一百段,賵贈有加焉。始,公八歲入小學,口冬富文史,嘗學王右軍《蘭亭序》《樂毅論》等,皆具體逼真,識者咸謂臨墨池而鷹行,下書林而鵲顧矣。十三受九經大義於巨儒劉彥衡,十四受史、傳及蒼、雅於秘書監顏師古,服膺耽玩,博聞強識矣。吾十有五而志於文,前後制詩、賦、碑、誄等迄成六十卷,又撰《陳朝文會集》三卷,發揮鼓動,鴻博偉麗矣。夫惟承國朝之遇,荷方伯之榮,京邑寄寶,掛之於壁;貴要托書,投之於水;所居人富,所去人思。昔者舜肇一十二州,秦置三十六郡,公為中二千石,凡歷二十三州,豈直郡中稱神,固以天下為法,求之古昔罕見,其倫若乃。資世胄之崇基,括人才之上美;投足而規矩玄對,拱手而銓尺坐分。正身可以閉邪,清心可以激濁;寬弘可以容物,誠恕可以待人。外修城池,內馳關匙,窺者莫臻其奧,游者罕測其門。澹乎若深泉之靜,皓乎若寒霜之潔。伏湛容貌,國之輝光;劉愷清廉,世之儀錶。有同徐幹輕官忽祿,不學鄧攸敬權媚貴。雖復黃金耀首,蒼玉垂腰,曷嘗以為寵也;雖復有馬千駟,積粟萬鍾,曷嘗以為富也。仲舒不問產業,平子不接俗人;無依違以取名,無激詭以干譽。自稅簪公府,授杖家國。羅君章有致事之蘭,胡伯始有延年之菊。無營無欲,何慮何思?尋微之功,不減輔嗣;遣外之情,自然中散。嘗以為:大乘者,釋教之宗極也,注《金剛般若經》焉;大孝者,孔教之宗極也,注《孝經》焉;道德者,老教之宗極也,注《道德經》焉。沉研鑽仰,窮理盡性,天下之能事畢矣。四時有疾,中暑而薨。固以痛甚,衣冠悼深,旒扆者矣。即以其年歲次已亥十月壬午朔廿八日己酉,祔於獻陵之北,富平縣之東原,淮南大長公主之舊塋,禮也。嗣子思敏,大宗百世,君子萬年;誠貫幽明,言動天地。至性加於一等,純心倍於二連。青鳥獻吉,白騏相顧,儀蓋出庭,容衣在路。背洛橋而西轉,下秦川而北度;辭京兆之國門,見咸陽之陵樹;吹切切於風景,旌搖搖於煙霧。昔時榮盛,同游泌水之園;今日悲涼,共下廬山之墓。貞規懍然,遺烈在焉。刻玄石,閉黃泉,乃作詞曰:
浩浩渤海,峨峨碣石;異氣旁流,奇光外射。卿族肸蠁,公門舄弈;鐘鼎天長,衣冠地積。兩朝台輔,三代本州;祖考之盛,物色是求。邦家之美,興廢是由;傳於國籍,被在氓謳。天挺俊人,王多吉士;景伯之胤,耀卿之子。為龍為光,不野不史;遂封宸極,俄游戚里。舍人惟何,絳衣之位;郎官惟何,綿被之地。出入方牧,往還連率;口天恤隱,與人興利。十枝送日,一葉驚年;仲翁冕掛,廣德車懸。詩掩三百,書窮八千;方登上序,遽閱中川。北坂陪陵,西階合葬;容衛岑寂,賓徒慘愴。去洛邑兮千里。過渭川兮一望。鳳簫咽兮難重聞,龍劍埋兮此相向

墓誌記載


淮南公主墓誌在《西安碑林全集》196卷1053頁。除了知道她的名字、排行、生卒年外,還顯示出淮南公主善彈琵琶。(墓誌中記述了這樣一段故事:“公主性持聰敏,精彩尤異,年三、四歲,見彈琵琶,即於扇上撥成小曲。至年五歲,指小仍未及柱,乃令人捻弦,遂彈得《達摩支》、《無愁子》曲。神堯皇帝聞知,大加驚異。才至七歲,漸能彈曲,乃令王長通教缽樂背當,二日便了。神堯皇帝對妃嬪等看彈,一無錯嘆,特蒙愛賞,齎雜彩及物數百段,長通亦得賜焉。又七月十四日宮內欲迎佛盆,十三日敕令長通入內,教公主龜〔茲〕佛曲。十四日迎佛盆處,公主即彈,大蒙賞異,特踢紫檀槽金環琵琶一,並錦彩等。此後每受琵琶並五弦,三兩遍合便得,〔不〕須續上,其於搊彈知音,實為絕妙。又常云:“音聲一解,聞即自知,蔡琰夜別斷弦,何足書之史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