剋期
漢語詞語
剋期,漢語辭彙,解釋為“在嚴格規定的期限內”。近義詞有克日、按時等。出自《東周列國志》。
剋期kèqī
[on a set date;at the appointed time]在嚴格規定的期限內(完成)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九回:“武安君奏曰:‘邯鄲實未易攻也。前者大敗之後,百姓震恐不寧,因而乘之,彼守則不固,攻則無力,可剋期而下。今二歲余矣,其痛已定,又廉頗老將,非趙括比。諸侯見秦之方和於趙,而復攻之,皆以秦為不可信,必將‘合從’而來救,臣未見秦之勝也!’”
克日,解釋為約定或嚴格限定。
漢·王符《潛夫論·交際》:“懷不來而外剋期。”
《水滸傳》第七八回:“十個節度使非同小可,每人領軍一萬,剋期並進。”
限期,限定日期,不許超過。
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二折:“[解子云:]誤了限期,使不的。”
清·周亮工《復何匡山書》:“限期既迫,恐難再滯。”
鄭觀應《盛世危言·紡織》:“況換約之限期以十年,屆期毅然行之,必有成效。”
《後漢書·鍾離意傳》:“意遂於道解徒桎梏,恣所欲過,與剋期,俱至,無或違者。”
《南史·宋紀上》:“帝剋期至都,而每淹留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