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村行的結果 展開
- 北宋王禹偁七言律詩
- 唐代杜牧創作的五言律詩
- 五代成彥雄五言絕句
- 元代高士談五言律詩
村行
北宋王禹偁七言律詩
《村行》是北宋詩人王禹偁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詩中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以村行為線索,以多彩之筆逼真地描繪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詩語真切地抒發了詩人拳拳思鄉之情。
村行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⑴信馬:騎著馬隨意行走。野興:指陶醉於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樂趣。
⑵晚籟:指秋聲。籟,大自然的聲響。
⑷蕎麥: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開白色小花,果實呈黑紅色三棱狀。
⑸原樹:原野上的樹。原,原野。
馬兒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黃,任由馬匹自由地行走興緻悠長。
千萬的山谷回蕩著聲響靜聽夜,看數座山峰在夕陽下默默無語。
棠梨的落葉紅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氣撲鼻的蕎麥花啊潔白如雪。
是什麼讓我在吟詩時忽覺惆悵,原來鄉村小橋像極了我的家鄉!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貶官商州,任商州團練副使。在王禹偁的“商山五百五十日”里,曾寫下二百餘首詩,占其全部詩作的三分之一,許多藝術水平較高的詩都作於此時。王禹偁的代表作《村行》便是這一時期的產物,作於淳化三年。
古代文人被貶謫期間,難免情緒抑鬱,但卻擺脫了案牘之勞形,可以縱情流連于山水勝景之中,而偏遠之地,美麗的大自然最能安頓遷客的心靈。商州的自然美景帶給王禹偁極大的撫慰,他曾在《聽泉》詩里自嘲說:“平生詩句是山水,謫宦方知是勝游”。時間久了,一方山水之美也就漸漸融化在他那顆詩心裡,化作人與自然相諧的動人詩篇。這首詩是他與商山的自然風景進行心靈對話的藝術結晶。
開頭兩句,交代了時、地、人、事。時令是秋季,這是以“菊初黃”間接交待的;地點是山間小路,這是以“山徑”直接點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這是從詩的結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結論;事情是作者騎馬穿山間小路而行,領略山野旖旎的風光,這是從詩行里透露出來的消息。這兩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態、濃厚的遊興。
三、四兩句分別從聽覺與視覺方面下筆。前句寫傍晚秋聲萬壑起,這是耳聞;后句寫數峰默默佇立在夕陽里,這是目睹。這裡,“有聲”與“無語”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發顯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數峰”句寫數峰寧靜,不從正面著墨,而從反面出之,讀來饒有情趣。這正如錢鍾書先生在《宋詩選注》中所說的“山峰本來是不能語而‘無語’的,王禹偁說它們‘無語’或如龔自珍《己亥雜詩》說‘送我搖鞭竟東去,此山不語看中原’,並不違反事實;但是同時也彷彿表示它們原先能語、有語、欲語而此刻忽然‘無語’。這樣,‘數峰無語’、‘此山不語’才不是一句不消說得的廢話······”
頷聯耳聞“有聲”與目睹“無語”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發顯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詩人迷戀山間那份寧靜,然而暮色已悄然降臨,還是且行且回。第三聯寫山鄉的紅葉與蕎麥花:經霜的棠梨葉隨風飄落,紅艷似火,在山野間分外耀眼;成片的蕎麥花開如雪,陣陣清香撲鼻而來。“胭脂”與“白雪”對舉,令紅的更艷,白的更純,給讀者帶來極唯美的視覺感受。詩人乘興而游,勝景觸目,吟詠成詩,可是吟完詩句,一絲悵惘湧上心頭,詩人看見了:前面的小橋流水、原野平林,很是眼熟。似乎重歸故里,那份近鄉情切的感覺也許僅在剎那間一閃,便恍然迴轉過來,——此地並非詩人的故鄉,詩人心中的那份惱意自不待言說,這次村行的情緒也由悠然轉入悵然。滿目山川,清暉娛人,宦途失意的異鄉人卻有家不得歸,此情此景,真的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在前六句詩里描繪了一幅色彩斑斕、富有詩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圖,較好地體現了宋人“以畫入詩”的特點。詩的最後兩句由寫景轉入抒情。前句設問,寫詩人在吟詩之後不知為什麼忽然感到悶悶不樂;后句作答,寫這原來是詩人因驀然發現村橋原野上的樹像他故鄉的景物而產生了思鄉之情。這樣寫,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寫有了著落,傳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悵然的變化,拓深了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