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
北宋詩人,代表作《小畜集》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北宋詩人、散文家。
北宋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
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30卷、《五代史闕文》。
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后又遷蘄州病死。
大事件
0987
調京升為右拾遺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王禹偁調京升為右拾遺。
0988
擔任右拾遺、直史館
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他被召見入京,擔任右拾遺、直史館。
0995
二貶滁州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二貶滁州,后移揚州。
0998
貶知黃州
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貶知黃州,故世稱王黃州。
王禹偁像刻於1827年,清孔繼堯繪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王禹偁調京升為右拾遺。
王禹偁畫像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上書向皇帝陳述備邊安邊疏,得到太宗賞識採納,後來又在皇帝親試貢士時,作了一首應制詩。太宗讚賞說:“此歌不逾月遍天下矣!”並任命他為左司諫、知制誥、兼大理寺評事。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9月2日太宗皇帝下旨,解去王禹偁左司諫、知制誥等要職,貶為商州團練副使。后太宗合祭天地於圓丘,並大赦天下。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太宗合祭天地於圓丘,並大赦天下。王禹偁隨例遷解州團練副使。同年八月入朝為左正言。后出知單州(今山東菏澤市單縣),十五日後反京,授翰林學士。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二貶滁州,后移揚州。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初即位,李繼遷遣使修貢,且求封藩。真宗雖知繼遷狡詐難服,但因國有大喪,故從其所請,恢復其姓名、官爵。不久,命為定難節度使,遣內侍右班都知張崇貴賚詔宣諭。又採用王禹偁的建議,將夏、綏、銀、宥、靜五州賜給李繼遷。
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貶知黃州,故世稱王黃州。
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逝世,年僅48歲。
王禹偁塑像
王禹偁在政治上主張改革,曾向朝廷提出許多建議,在《端拱箴》《三諫書序》《御戎十策》以及知揚州時作的《應詔言事疏》等著作中,他提出了重農耕、節財用、任賢能、抑豪強、謹邊防、減冗兵冗吏、淘汰僧尼等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主張,雖大多數未被太宗、真宗採納,卻為宋仁宗時范仲淹等人的“慶曆變法”開了先聲。
王禹偁作詩
《小畜集》 | 《對雪》 | 《感流亡》 | 《竹□》 | 《對雪示嘉佑》 | 《畲田詞》 |
《點絳唇》
王元之,濟州人,年七八歲,已能文。畢文簡為郡從事,聞其家以磨面為生,因令作磨詩,元之不思,即對曰:“但存心裡正,無愁眼下遲。若人輕著力,便是轉身時。”文簡大奇之,留於子弟間講學。一日太守席上出詩句:“鸚鵡能言爭似鳳。”坐客皆未有對,文簡寫之屏間,元之書其下:“蜘蛛雖巧不如蠶。”文簡嘆息曰:“經綸之才也。”遂加以衣冠,呼為小友。至文簡入相,元之已掌書命。
王元之病鶴詩云:“埋瘞肯同鸚鵡冢,飛鳴不到鳳凰池。”其文學才藻,登金馬玉堂不難也。竟不至其地,見於此矣。
王元之,淳化間在禁從,夢賦詩上前,記一句云:“九日山間見菊花。”莫喻其然,翌日授商州團練副使。初抵官所,菊紛盈於目。
太宗欲周知天下事,雖疎遠小臣,皆得登對。王禹偁大以為不可,上疏曰:“至如三班奉職,其卑賤可知。”云云。當時盛傳其語。未幾王坐論妖尼道安救徐鉉事,貶商州團練副使。一日從太守赴國忌行香,天未明,彷彿見一人紫袍秉笏,立於佛殿之前。王意其官高,欲與之敘位,其人斂板曰:“某即可知也。”王不曉其言而問,其人曰:“公嘗疏言三班奉職,卑賤可知。某今官為借職,是即可知也。”王憮然自失。
王元之謫齊安郡,民物荒涼,殊無況,營妓有不佳者,公詩云:“憶昔西都看牡丹,稍無顏色便心闌,而今寂寞山城裡,鼓子花開也喜歡。”
王元之初自掖垣謫商州,至道間復自學士謫滁州。真宗即位,以刑部郎召知制誥,凡再貶還朝,不無怏怏。時張丞相齊賢、李文定沆當國,以詩投之曰:“早有虛名達九重,宦途流落漸龍鍾。散為郎吏同元稹,羞見都人看李邕。舊日謬吟紅葯樹,新朝曾獻皂囊封。猶祈少報君恩了,歸卧山林作老農。”齊賢不悅,繼有黃州之遷。
王元之在朝,與宰相不相能,作江豚詩刺之,譏其肥大云:“食啖魚蝦頗肥腯。”又云:“江雲漠漠江雨來,天意為雲不幹汝。”俗雲江豚出能致風雨也。。
王元之嘗作三黜賦,初為司諫,疏辨徐鉉,貶商州,召歸為學士。孝章皇后遷梓宮,群臣不成服,元之坐訕謗出守滁州。召還知制誥,撰太祖玉冊,語涉輕誣,時相不悅,密奏黜黃州。泊近郊,將行,時蘇易簡內翰榜下放孫何等進士三百五十三人及第,奏曰:“禹偁禁林宿儒,累為遷客,漂泊可念。臣欲令榜下諸生,期集送於郊。”奏可之。至日行送過西短亭,諸生拜別於官橋,元之口佔一絕付狀元曰:“為我深謝蘇公,偶不暇筆硯。”其詩曰:“綴行相送我何榮,老鶴乘軒愧谷鶯,三入承明不知舉,看人門下放門生。”時交親縱深密者,不敢私近,惟竇元賓執手泣於合門,曰:“天乎!得非命歟!”公后以詩謝云:“惟有南宮竇員外,為余垂淚合門前。”至郡未幾,二虎鬥於郡境,一死之,食殆半,群雞夜鳴,冬雷雨雹。詔內臣馳驛勞之,命設禳謝,司天奏守土者當其咎。即命徙蘄,上表謝,略曰:“宣室鬼神之對,不望生還;茂陵封禪之文,止期身後。”上覽曰:“噫,禹偁其亡乎?”御袖掩涕。至郡,逾月卒。嘗侍瓊林,太宗獨召至御榻,面戒之曰:“卿聰明文章,在有唐不下韓、柳之列。但剛不容物,人多沮卿,使朕難庇。”禹偁泣拜。
元之自黃移蘄,臨終遺表云:“豈期游岱之魂,遂協生桑之夢。”蓋昔人夢生桑。占者雲桑乃四十八,果以是歲卒。元之亦四十八而歿也,臨歿用事猶精當如此。
王元之在黃州作竹樓與無慍齋,紀其末云:“後人公退之餘,召高僧道侶,烹茶煉藥則可矣。若易為廄庫廚傳,非吾徒也。”后安信可至訪之,則樓且半圮,而齋已更為馬廄矣。求其記,則庖人取所刻石壓羊肉,信可嘆曰:“元之豈前知也,抑其言遂為讖也。”於是樓與齋皆葺如舊,而以其記龕之於壁。
王禹偁子嘉言,為館職,平居若愚騃,獨寇萊公知之,喜與之語。萊公知開封府,一日問嘉言曰:“外人謂劣丈云何?”嘉言曰:“外人皆雲旦夕入相。”萊公曰:“於吾子意何如?”嘉言曰:“以愚觀之,丈人不若未相為善,相則譽望損矣。”萊公曰:“何故?”嘉言曰:“自古君臣相得,皆如魚之有水。今丈人負天下重望,相則有太平之責焉。而丈人之於明主,能若魚之有水乎?此嘉言所以恐譽望之損也。”萊公喜執其手曰:“元之雖文章冠天下,至於識慮深遠,則不能勝吾子也。”
皇祐間,王汾第進士甲科,以免解例當降,仁宗閱其世次曰:“此王禹偁孫也。”令無降等。及汾改京官,又命優進其秩。
澠水燕談錄
王元之嘗草李繼遷制,繼遷送馬五十匹潤筆,公卻之。后守永陽,閩人鄭褒有文行,徒步謁公,及還,公買一馬遺之。或謗其虧價者,太宗曰:“彼能卻繼遷五十匹,顧肯虧一匹馬價耶?”
《宋史·王禹偁傳》
《宋史》:禹偁詞學敏贍,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為己任。嘗云:“吾若生元和時,從事於李絳、崔群間,斯無愧矣。”其為文著書,多涉規諷,以是頗為流俗所不容,故屢見擯斥。所與游必儒雅,後進有詞藝者,極意稱揚之。如孫何、丁謂輩,多游其門。有《小畜集》二十卷、《承明集》十卷、《集議》十卷、詩三卷。子嘉佑、嘉言俱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