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訥

吳訥

吳訥(1372~1457 )字敏德,號思庵。江蘇常熟雙溪(今吳市人)人。自幼力學,為人剛介。明永樂年間,因諳醫學被舉薦至京。

人物簡介


明成祖召對稱旨,命為宮廷顧問。洪熙元年,任監察御史。宣德年間,先後出按浙江、貴州;按貴州時恩威并行,邊民畏服。後任南京左副都御史,曾揭發光祿丞董正盜竊官物。右通政使李畛奉命到蘇松地區巡事,吳訥見其行事不謹,婉言規勸、遭忌恨,被誣入獄。釋放后,於英宗四年(1460年),告 老返里。居室簡陋,巡撫周忱擬幫助翻建,被謝絕。平時生活淡泊,常布衣食蔬。歿后,朝廷贈謚“文恪”。著有《小學集解》、《文章辨體》《思庵集》等。

相關文獻


明史

吳訥,字敏德,常熟人。父遵,任沅陵簿,坐事系京師。訥上書乞身代。事未白而父歿,訥感奮力學。
永樂中,以醫薦至京。仁宗監國,聞其名,命教功臣子弟。成祖召對稱旨,俾日侍禁廷,備顧問。
洪熙元年,侍講學士沈度薦訥經明行修,授監察御史。敬慎廉直,不務矯飾。宣德初,出按浙江,以振風紀植綱常為務。時軍犯逃者,往往令家人妄訴,逮系至千人。訥請嚴禁,即冤不得越告。從之。繼按貴州,恩威并行,蠻人畏服。將代還,部民詣闕乞留。不許。五年七月,進南京右僉都御史,尋進左副都御史。
正統初,光祿丞董正等盜官物,訥發之,謫戍四十四人。右通政李畛者,奉使蘇、松,行事多不謹。訥微誡之,畛不悅,誣訥稽延詔書等事。訥疏辯。互為台省所劾,俱逮下獄,既而釋之。英宗初御經筵,錄所輯《小學集解》上之。四年三月,以老致仕,以朱與言代。
訥博覽,議論有根柢。於性理之奧,多有發明,所著書皆可垂於后。歸家,布衣蔬食,環堵蕭然。周忱撫江南,欲新其居,不可。家居十六年而卒,年八十六。謚文恪,鄉人祀之言偃祠。

堯山堂外紀

吳訥,初為太醫院醫士,用楊文貞薦,歷官都御史,謚文恪。吳中有夜航船,群坐多人,紛紛偶語,訥嘗談及淺學後進曰:“此《韻府群玉》秀才,好趁航船耳。”蓋言此輩破碎摘裂,只足供談笑也。
吳思庵為御史時,巡歷貴州回,三司遣人賣饋黃金百兩,追至夔州,思庵欲不受,就題其封上曰:“蕭蕭行李向東違,要過前途最險灘。若有賊私並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間。”
南京大理少卿長興楊公復,在京甚貧,家畜一豕,日命童子玄武湖壖采萍藻為食,吳思庵時握都察院章,以其密邇廳事拒之。楊戲作小詩送云:“太平堤下后湖邊,不是君家祖上田。數點浮萍容不得,如何肚裡好撐船!”(《堯山堂外紀》卷八十二“吳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