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橋鄉

隸屬於安徽省宣城市涇縣下轄鄉

昌橋鄉,隸屬於安徽省宣城市涇縣,位於涇縣城北郊8公里,轄17個村313個村民組。

昌橋鄉東與琴溪鎮一江之隔,南與涇川鎮相接,西鄰南陵縣三里鎮,北與琴溪鎮界山鎮毗鄰,緊鄰318國道,205國道穿境而過,素有“涇縣北大門”之譽。距離合福高鐵涇縣站僅8公里,宣城火車站45公里,蕪湖港(朱家橋外貿碼頭)、蕪湖機場80公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00公里。

昌橋鄉山清水秀,地理位置優越,發展潛力巨大,政府扶持政策多,是安徽省最具有投資價值的鄉鎮之一。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昌橋鄉常住人口為16859人。

歷史沿革


1958年屬太園公社,1961年析置昌橋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56.3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昌橋、湖沖、柏山、南灣、涇店、袁店、蘆塘、新橋、黃道沖9個村委會。2003年12月,昌橋、黃道沖兩村合併為昌橋村,新橋、湖沖兩村合併為新橋村,調整后全鄉轄7個村,134個村民組。
附:童疃鄉位於涇縣北部,距縣城16千米。有公路接205國道。1958年屬孤峰公社,1961年析置童疃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44.5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童疃、新壟、桐園、祥園、泉水、中橋、花園7個村委會。
附:孤峰鄉位於涇縣北部,距縣城9千米。涇(縣)田(坊)公路過境。1958年屬太園公社,1959年析置孤峰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孤峰、龍橋、西山、景山、周沖、林業、楊泊湖、田坊、南山、栗園、官田、華橋、盤坑13個村委會。以生產“表芯紙”聞名。
昌橋鄉有著豐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
唐以前無考,據“泉北都昌壩橋修路碑記”載,宋時有昌姓居此,在村中河溝上築滾水壩一道,壩下游修有一座木橋通行,因此稱為“昌壩橋”。后因音訛為“昌板橋”,現簡稱“昌橋”。
宋時設雙浪都、岸前都歸仁義鄉轄。《錢志》、《採訪冊》、《江南通志》、《嘉慶志》等對昌橋均有記載,還湧現出童寬、昌永等多名進士在民間廣為流傳。
境內文物古迹有明代修建孤峰西山月亮井又稱“八寶龍泉井”、清代涇縣知縣於公鼎所建的於公壩、年代無考的孤峰西山陳、周、王三家所建的小廟堂,稱“二姑堂”或“姑嫂堂”。

自然資源


油菜花海
油菜花海
昌橋鄉具有較優的區位優勢,郵電通信條件良好,程式控制電話,移動網路,聯通網路遍及各村,鄉內道路四通八達,電力設施齊全,有35kv變電壓廠一座。水利資源豐富,境內有大小水庫7座,境內的孤峰河自西向東流向青弋江。
昌橋鄉林區生態環境良好,竹木資源豐富,轄區內林業用地面積15.6萬畝,其中有林地13.9萬畝。毛竹林地面積2.9萬畝,毛竹總蓄積量427萬根,年採伐量50萬根以上。杉類林地面積6000畝,蓄積量2.8萬立方米,松雜類林地面積7.6萬畝,蓄積量31.8萬立方米,松雜類林地面積7.6萬畝,蓄積量31.8萬立方米,年采積量2500立方米。

行政區劃


昌橋鄉位於涇縣城北郊8公里,轄17個行政村,313個村民組,截止2008年,該鄉有住戶10149戶,總人口3.8萬人。地域面積200平方公里。
昌橋鄉目前下屬的行政村有:昌橋村、新橋村、柏山村、南灣村、汪店村、蘆塘村、袁店村、孤峰村、龍橋村、景山村、周沖村、田坊村、華盤村、童疃村、泉水村、中橋村、新壟村。

經濟


昌橋鄉有耕地面積14837畝,其中水田面積12817畝,山場面積4.4萬畝,其中有林山場面積4.3萬畝,是一個以糧、菜油為主的農業鄉,205國道經該鄉3個村,12公里。截止2008年,全鄉從業人員7004人,其中第一產業3977人,第二產業1736人,第三產業1291人。
效益農業長足發展。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及時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綜合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家電下鄉”補貼、“汽摩下鄉”補貼等各類資金892萬元,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農業糧食種植面積達4.85萬畝,糧食總產量20116噸,再奪豐收。積極扶持茶葉、食用菌、肉雞養殖等產業發展,發展食用菌55萬棒,肉雞養殖年出欄量達450萬羽。新建了青峰肉雞養殖專業合作社、星星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興富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等3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
全鄉共發展合作社(協會)11個,發展社員2000多名,年創經營收入近億元,帶動農戶2000多戶。加強了林業生產與管理,投入200多萬元人工造林3000多畝,義務植樹9萬株。完成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14.26萬畝林地確權發證,完成率達100%,林改工作位居全縣前列。以新農村建設五年推動計劃為抓手,狠抓昌橋、新橋等兩村示範點的建設,現已全面鋪開。

社會


建設

全力加快以昌橋街道為中心、孤峰、童疃街道為重點,田坊、汪店、新壠等中心村為依託的小城鎮規劃體系建設,啟動集鎮新農村商貿開發項目。重抓國道沿線環境,嚴管集鎮秩序;結合招商引資和集鎮開發,不斷完善和加大集貿市場、停車場、垃圾池、下水道、綠化帶、路燈等公益設施建設力度,把具體內容和要求融入小城鎮建設的每個環節和部位,不斷提升集鎮整體功能;加強環保、鄉城管執法中隊等部門建設,切實提高城鎮管理水平,不斷優化城鎮環境;投入2.4萬元對童疃、孤峰等街道垃圾進行集中處理;拆除違章搭建15處,增加保潔人員3名。服務業水平有所提升;連鎖經營、綜合超市有了新發展,集鎮及鄉村市場繁榮活躍。

民生工程

遠古工藝油布傘
遠古工藝油布傘
28項民生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享受農村低保658戶1106人、“五保”388人,共發放低保金和“五保”供養金150多萬元。對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實施基本生活費保障,每人每月享受180元的生活補貼,實現了全覆蓋。享受計劃生育獎勵扶助資金83人,發放資金27萬元。核定登記移民5戶6人,累計發放資金1.14萬元。符合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政策122人(其中城鎮18人,農村104人),發放低保殘疾資金4.8萬元。政策性農業保險農民自願參保面積39300畝,參保率達80%,自繳保費11.8萬元,享受災后保險補助資金46萬元。享受“兩免一補”的學生109人,發放資金3.96萬元。建立了高校和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對110名經濟困難的學生資助4.12萬元。32305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3.3%。5288人享受了醫療保險補助,補助金額達11萬元。592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醫療救助15批次77人,救助資金10萬餘元。13人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開展兒童檢查1627人次,產後訪視152人,享受住院分娩醫療補助55人,補助資金為1.43萬元。完成24個村民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新建了昌橋、袁店等兩村農家書屋,積極籌建鄉鎮綜合文化站。開展農民創業培訓兩期60餘人,12人取得新型農民學歷,2000多人參加農業遠程教育。新建了2個標準化村級衛生室。鄉衛生院國債項目醫技綜合樓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投入資金540萬元,完成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9條21.5公里。發放1574戶貧困戶口糧救助資金16萬多元。投入40餘萬元擴建了鄉敬老院,新增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新增床位16個。大力開展了“三清四改一推”工作,推廣沼氣260口,超額完成了縣下達的任務。投入資金100餘萬元對黃道沖、青峰澇等水庫及塘壩溝渠進行了加固除險。完成向上線80萬伏高壓線路在我鄉境內的征地、拆遷等工作。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保持穩定。全年共出生31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總政策符合率為94.5%。深入開展了“五項清理”工作和村級計生“雙評”活動。長效節育率為91.76%,綜合避孕率93%,兌現兒保費8.9萬元。落實補救措施82例。對孕檢對象孕檢和環檢共5481人次。文明創建工作紮實推進。王直助教中心的創辦者王直老人獲“全國道德模範”稱號。以爭創文明鄉鎮為目標,加強了執法中隊建設。發放《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宣傳單900份,張貼創建標語17條。深入開展了“文明村”、“文明單位”、“文明戶”的創建活動,景山、新橋等村被評為縣級文明村,17個村被評為縣級平安村,湧現出帶頭致富典型37人。孤峰小學、鄉財政所被縣委表彰為“文明單位”。昌橋中學被宣城市教育局表彰為“平安校園”、“衛生學校”等。

法制

堅持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勤於調查研究,訪民情、悉民意,實行重大決策民主化、科學化。認真辦理鄉人大代表批評、意見和建議44件,辦理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開展了機關內設機構負責人與一般幹部的雙向選擇,開展了聯繫村幹部與聯繫村的雙向選擇,進一步優化了人員配備,為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梳理調整了鄉政府機關內部各項制度,進一步完善了招待和用車制度。認真開展了民主考評基層站所長活動,整體效能不斷提高。加強財務管理,有效保障了基層運轉和經濟社會建設。積極與聯繫鄉的縣直單位進行溝通和聯絡,召開了聯繫鄉單位座談會和鄉直站所負責人座談會,共謀發展大計。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紮實開展了“五五”普法和平安創建活動。排查各類糾紛52起,調處成功50起,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做好了信訪維穩工作,辦理人民來信來訪15件,有效解決了土地徵用、林地糾紛、農民工工資上訪等重點維穩案件,全鄉維穩環境得到大大改善。國防教育不斷強化,圓滿完成年度徵兵工作任務,有序開展了民兵整組、軍事訓練等工作,進一步加強了優撫安置工作。時刻牢記“安全源於警惕、事故出於麻痹”,深入貫徹實施《安全生產法》,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和例行檢查60餘次,對排查的隱患進行了督促整改,實行特種作業人員百分之百持證上崗,全年無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旅遊


該鄉山清水秀,旅遊資源極其豐富,開發潛力巨大,政府鼓勵政策多。
緊扣縣委、縣政府提出的“農家樂”旅遊發展戰略,以投資3000萬元的安徽沁夢園山莊、投資3000萬元的江南喀納斯等休閑旅遊建設、涇縣景清潭文化旅遊度假村項目等為重點,加快形成“農家樂”休閑旅遊業,推動高效生態農業和農村二、三產業聯動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
如果你厭倦了城市的喧囂,請選擇這裡的清新,呼吸是一種意外的享受;
如果你厭倦了激烈的競爭,請選擇這裡的淳樸,淳樸是一種無聲的感動;
若你喜歡大自然的風景,就不要錯過這裡的春夏秋冬,住上幾天讓心靈去旅行。

人口民族


2021年,涇縣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昌橋鄉常住人口為1685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