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頭山白馬關
鹿頭山白馬關
鹿頭山白馬關,是中國的文化古迹之一,是古代著名戰場之一。
目錄
“江鎖雙龍台,關雄五馬候,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鹿頭山,東麓納羅江縣城而抵紋江,西麓觸綿遠河(古稱綿陽江)與綿竹故城(鹿頭山西十里的綿遠河西岸,今德陽市旌陽區袁家鄉境)隔水相望,羅紋江水蟠於東,綿遠河西繞;東之流下注涪水,西之水環平原聚為沱江,緣此,逶迤綿綿的山嶺因兩側江河流向各異而被古代朝廷定為東、西兩川的分界,獨特的區位又使它成為蜀都北部的“門戶”、四川著名的古戰場。三國時曾於此設綿竹關;南北朝至隋唐置鹿頭關;五代移鹿頭山西南綿遠河右岸的黃許鎮,另名白馬關至今。這裡有帝王諸侯的足跡,有名流雅士的詠嘆,有商賈車駕的轍痕,有戰騎、馱馬的蹄印,更有叱吒風雲的將帥、英雄豪傑在取王朝,為了保衛領土,為了實現江山一統,千千萬萬的血性男兒在這裡躍馬馳騁、在這裡拼殺、在這裡躺下……
“享享山獲影,落落路招魂,”年年載載,載載年年。“鹿頭關,百戰人堆瓦。”“至今松柏夜哀號。”今天,鹿頭山不再有血雨腥風,那眾多的歷史故事與傳說也大都被人們淡忘。但是,古代政治家,軍事家龐統輔助蜀漢先主劉備得益州卒葬山頭,與龐統共佐劉備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及劉備義弟張飛之孫張遵等,為保衛蜀漢疆土、匡扶後主劉禪戰死關上的史跡仍在這裡熠熠發光,“南州冠冕芳名在,坡上猶余浩氣浮。”“相門父子全忠孝,不愧先賢武忠候。”關上古柏森森,驛道轍痕依舊;龐統冢墓啾啾,祀祠莊嚴肅穆;凄涼蕭殺的落鳳坡,血戰曹魏征西將軍鄧艾的倒灣、將台,千百年來仍然默默地講述著三國鼎立時蜀漢“忠烈”的壯舉,講述著蜀漢風雲開闔的五十年。“英雄千古恨,父老歲時思。”這可歌可泣的史實,這保存完好的三國蜀漢遺跡,不斷吸引著眾多的政治家、軍事家、史學家、企業家、文人學子和海內外遊人來此訪古尋蹤,來此觀瞻、憑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