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音樂
動漫音樂
動漫音樂指的是一部動漫(Animation&Comic)(動畫+漫畫)作品中的音樂。
• (Opening Song):片頭曲。
• (Ending Song):片尾曲。
• (Interlude):插曲。
• (Track):曲目、音軌。
• (Character Song):角色歌
初音未來
OST(Original Sound Track):原聲音帶,即作品原聲大碟,一般收錄動畫、電影、遊戲等的主題曲、主要插曲及配樂等。
CS(Character Song):角色歌,針對動漫、遊戲中角色的形象以及個性創作的歌曲,通常由該角色的聲優以角色的身份演唱。
* 在其他情況下 CS還有commercial song的意思,用於廣告的歌曲。
COLLECTION:選集或合集。有BEST COLLECTION(精選集)、THEMES COLLECTION(主題歌集)、SINGLE COLLECTION(單曲集)等。
IMAGE ALBUM:印象集。不同於OST,其中的曲子並非是對原劇中的音樂忠實的再現,而是通過與原作有些不同的方式將原曲演奏出來,以便相對獨立的構成曲目(更適合像音樂會演奏的場合)。給人的感覺是印象中的原曲。
IMAGE SONG:印象曲,基本同上,不過這個是單曲。
MIX/REMIX:一首曲子的混音版或一張混音專輯。和印象集又有點不同,混音版的樂曲在原曲的基礎上,將多個音軌和諧地混編到一起,加入不同種類的音樂元素及音效,給人的感覺可以和原聲大相徑庭。
ARRANGE:一首曲子的改編后版本。將一首原曲重新譜寫,以供其他樂器或歌手錶現,或是用另外一種風格來演繹。
INSTRUMENTAL:一般和CD主打歌共同收錄,常見於單曲CD,是主打歌的樂器版,有些是有聲版的伴奏,有些是重新製作而有別於有聲版的純音樂演奏版本。
LIVE:實況錄音盤,一般是現場演唱會的,可以感受到實際參加演唱會的效果。
VOCAL:有人聲的,非純音樂帶,一般指歌曲,有時也代指演唱歌手。
DRAMA:類似於廣播劇,一群聲優來演出一個劇本,以語言、音樂和音效為表現手段,沒有視覺元素。一般作為動畫、漫畫或遊戲的衍生產物。
THEME SONGS:主題歌,一般是系列里最有名的歌曲。
BONUS TRACK:CD后特別附加的音軌。
SINGLE CD:單曲CD,歌曲或音樂發行的一種形式,通常包括一首主打歌和一、兩首副歌,有時也收錄主打歌和副歌的instrumental版本。一般是為了推銷已發行或將要發行的專輯而出版。
C/W(Coupled with):副歌,單曲碟中除主打歌之外的曲目,通常不會被收錄進專輯。
CD number:CD編號,每張專輯都有獨立的編號。日本的CD編號通常稱為品番,結構是每家唱片公司代碼+數字,初回盤和通常盤的品番有區別需要注意。還有JAN編號,俗稱條形碼。每一個標識對應一張CD,互不相同,如果一張CD找不到對應的CD編號,則是非官方發布的CD。大部分的動畫、遊戲音樂CD都有品番,而一般的同人專輯則不一定有。
在日本,一部動畫里的音樂包括:OP、ED、IN、TM、BGM等,而圍繞這部動畫所發行的音樂專集可能包括:OST、角色歌CD、Drama、印象集等。
一部動畫所使用的主題曲可能根據動畫量身定做,也可能從已有的歌曲中(通常為JPOP)經過考量挑選出使用曲。一部作品中負責音樂的人可能根據主題和情節的需要,創作出一系列音樂,視情況使用,因此一些作品可能會出現“未使用曲”,有些作品的未使用曲會單獨收錄於原聲CD或附加音樂CD中,大部分情況中,我們只能聽到動畫中使用的樂曲,未使用曲則大多散佚了。一部動畫的音樂質量和製作所投入的資金有重要的關係,曲目的數量沒有絕對規定,收視率高的長篇作品可能會更換不同的OP/ED。有些動畫本不是大製作,沒想到播出后收視率出人意料的好,於是製作單位一般會重新製作出新的ED或者OP。事實上,動漫音樂都是在為動漫服務,以動漫為中心的,一部動畫它的音樂製作是否成功,選擇適合為它配樂的作曲家也很重要。
而在中國內地,動漫音樂的分類就單一得多,並且無法像日本那樣取得如此巨大得經濟效益。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國人對動畫的偏見和忽視,其次就是就是投入的不足,製作粗糙。製作者往往只隨便找哪家的孩子從第一集唱到結局,而且唱的都是同一首歌。直到美式動畫《寶蓮燈》的出現,國人才開始在音樂方面認真起來了。
《寶》的動畫音樂製作並不模仿日本,更多的像是美國式的。1994年,受到《獅子王》觸動,金國平回國之後開始籌劃動畫電影《寶蓮燈》。1999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電影動畫《寶蓮燈》正式上畫,在片中製作者真正開始注意到動畫音樂的重要性,不像以前那樣隨便找了幾個小孩子說唱兩句就算。《寶蓮燈》受《獅子王》影響太大,幾乎整部動畫都是模仿作,連音樂的模式都一樣。邀請大牌明星主唱,上演前先發行主題曲唱片並大肆宣傳。《寶蓮燈》共有兩首主題曲,一首插曲,分別是李紋《想你的365天》,張信哲《愛就一個字》,劉歡《心中有天地》,並不是說這三首歌創作得特別好,但是就國內動畫史上說已經算是一個突破。在中國動畫的發展史上,她是第一部真正認真挑選過演唱者而不是找誰家的小孩說唱兩句就算的動畫,並且使用了兩首主題曲和一首優秀的插曲,這表明內地動畫製作終於擺脫了單一主題曲的模式。
然而《寶》的音樂只注意到了宣傳和包裝的作用,雖然已經算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整部動畫看起來不勉有些華麗而空洞。主題曲無法讓人看到主題的深化而且背景音樂做得也很不專業。金國平很想讓這部動畫成為《獅子王》那樣的歌劇般的動畫,可是怎麼看這部動畫的音樂都把《寶》變成了京劇式的動畫。在動畫音樂製作方面國內總是由外行人執行的多,專業人才的缺乏也是動畫音樂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香港本土化,內地日本化
說到動畫音樂,一定要提到1997年徐克作品《小倩》。當國人正因為自己的動畫而妄自菲薄的時候,《小倩》誕生了!這部作品的出現標誌著香港動畫終於擺脫了《老夫子》的陰影。根據電影《倩女幽魂》改篇的電影動畫《小倩》完全改變了原故事的恐怖陰森,而變成了一個荒誕搞笑的愛情故事。雖然說這部動畫以古代為體裁,但卻大膽地加入了流行音樂的元素,著名作曲家雷頌德還在裡面發揚他一貫的電子風格,創作了主題曲《親親桃花》,同時為黃沾所配音的角色燕赤霞創作了《天黑黑人神神》。混入電子音樂后的《小倩》更添加了一種現代氣息,同時也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鬆散的節奏和荒誕的情節。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動畫音樂此時取得了一個飛躍式的突破,那就是角色歌的出現。什麼是角色歌?就是每個重要的是代表某個角色的音樂。《小倩》的角色歌都是為每個角色度身定做的,例如姥姥的《姥姥之歌》,黑山老妖的《黑山老妖》等,要表現一個角色,除了台詞還有其他方法,《小倩》就是藉助角色歌把裡面的角色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得人物形象豐滿,有血有肉。
1997年《不思議遊戲》開創了日本動漫音樂中角色歌的先河,先前雖然隱隱約約出現過類似的動漫音樂,但是最開始被定義為“角色歌”的就是由《不思議遊戲》開始。同樣是1997年的作品,《小倩》策劃並製作了四年的傑作,而《不思議遊戲》是1992年開始漫畫連載,97年開始動畫化的,所以徐克在注意到角色歌的時間絕對不比日本要晚,可以說是國人動畫史上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
繼《小倩》后,2001年的《麥兜故事》里更加註重角色歌的作用。對於《小倩》來說,《麥兜故事》里的角色歌又上了一個台階。本土化語言與古典音樂就成為了香港特色的動畫音樂。在動畫里,麥兜的角色歌《麥兜與雞》就是採用了舒伯特的曲調,填上粵語俚語作為歌詞。除了角色歌,裡面所有音樂都是粵語版的古典音樂,換上了明快的節奏,填上了反映市民平時生活的粵語歌詞,使人更感到親切,並能與本土觀眾產生共鳴。當內地動畫拚命日化的時候,香港卻因為“本土”化動畫音樂而獲得了成功。
把目光收回內地,動畫的音樂日化現象越發嚴重,逐漸喪失本土氣息。同樣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52集的國產卡通片《我為歌狂》則標誌著TV動瓃已經開始走日本路線。北京提威廣告的徐乙元介紹,2002年底《我為歌狂》作為中國第一部校園音樂題材的卡通片,從華東風靡全國。原聲唱片僅在華東地區便售出50萬張,成為了市場的大熱。用動畫來賣唱片,這不難找到《高達SEED》和《名偵探柯南》的影子。而到了2003年《隋唐英雄傳》,則已經完全是日化的作品,雖然畫工還差很遠,但是音樂已經模仿了八成。《隋唐英雄傳》把流行音樂完美融入到精彩的動畫節目中,該片音樂製作方滾石國際唱片公司幾乎動用了旗下所有當紅歌手一齊上陣。
這種製作動畫音樂的手法,和日本模式只有一線之差:日本用專門的動畫音樂人才;國內用流行音樂的明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日本動漫的追捧越加狂熱,內地的動畫音樂勢必繼續日化下去。
久石讓(JoeHisaishi),本名藤澤守,日本知名作曲家。1950年12月6日生於日本長野縣中野市。“久石讓”這個名稱的來源是他的偶像——美國黑人音樂家及製作人昆西·瓊斯。他把“QuincyJones”這個名字改成日語發音,再聯上最近似的漢字姓名,就變成了“久石讓”。他的英文名JOE,也可以說是為了向美國配樂大師QUINCYJONES致敬。久石讓五歲的時候在鈴木慎一小提琴教室開始學習拉小提琴。他原來的音樂其主要形式是小音樂,初期作品沒有什麼人氣。久石讓早年曾就讀於日該國立音樂學院,修習作曲,因此久石讓具有深厚的學院派訓練。1998年,久石讓更獲邀擔任日本冬季長野殘疾人奧運會的音樂製作總監,如此重要的任務可說是對他在音樂界大師級地位的莫大肯定。
久石讓五歲的時候在鈴木鎮一小提琴教室開始學習拉小提琴。他原來的音樂其主要形式是小音樂,初期作品沒有什麼人氣。久石讓早年曾就讀於日本國立音樂學院,修習作曲,因此久石讓具有深厚的學院派訓練。
久石讓的音樂觀念受到菲利浦·葛拉斯(PhilipsGlass)、史提夫·萊奇(SteveReich)、史托克豪森、約翰·凱吉(JohnCage)等人,以及日本近代作曲家武滿徹、三善晃的影響。1983年,經人介紹,久石讓結識了宮崎駿,此時宮崎駿正致力於《風之谷》的創作。聽過久石讓創作的風之谷的印象音樂后,宮崎駿被深深打動了。此後影片公映后更證實了宮崎駿的眼光,久石讓為該片創作的配樂深深地打動了無數的觀眾以及評論人。因此次年宮崎駿“吉卜力”工作室后,久石讓便一直擔當宮崎駿動畫的音樂監督至今。近年來久石讓除了配樂之外,更積極以鋼琴獨奏家身份參與正統演奏會形式,包括獨奏、室內樂、協奏曲等各類型演出,獲得樂界很好的評價。
著名詞曲作家:久石讓
久石讓和GHIBLI合作的較知名的卡通電影有:1984年的《風之谷》、1986年《天空之城》、1988年《龍貓》、1989年《魔女宅急便》和《螢火蟲之墓》、1992年的《紅豬》、1997年的《幽靈公主》、2001年的《千與千尋》、2005年的《哈爾的移動城堡》等。在《天空之城》中他用到許多愛爾蘭民謠的元素,音樂與畫面結合的效果絕佳。而對於《龍貓》他則認為音樂本身就已經具備完整性和獨立性,可以單獨欣賞並為之感動。1998年他推出了由GHIBLI動畫電影《幽靈公主》配樂改編的交響組曲唱片,由捷克愛樂樂團演奏,受到了廣泛的歡迎。2005年《哈爾的移動城堡》又再次邀請捷克愛樂樂團錄製電影原聲音樂。他的音樂使GHIBLI工作室的電影更加深入人心,而久石讓的音樂也隨著GHIBLI卡通的賣座而更加水漲船高。2008年宮崎駿的復出新作《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久石讓又但當了背景音樂製作,樂隊指揮和演奏,其中的歌曲“海のおかあさん”(海的媽媽)“崖の上のポニョ”(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主題曲異常地在電影公開半年多前(2007年12月5日)就已先行發售。發賣首周排名115名,在電影上映首周急升到第6名,在8月4日時升到第3名,創下歷代吉卜力主題曲紀錄。
1998年,久石讓更獲邀擔任日本冬季長野殘疾人奧運會的音樂製作總監,如此重要的任務可說是對他在音樂界大師級地位的莫大肯定。
2006年,久石讓發行了一張錄音室專輯,Asian X.T.C.,這部作品展示了鮮明的兼收並蓄的當代東方特色。二胡演奏者詹麗君(中國女子十二樂坊成員)曾在現場音樂會中演奏過這張專輯中的經典曲目。
2008年由久石讓擔當音樂監製的電影《入殮師》獲得多項大獎,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在片中他為影片譜寫了以大提琴為主要樂器的背景音樂。琴音時而激越、時而溫柔,彷彿主人公本木雅弘內心的情感之流。這樣的配樂與電影的舞台——山形縣庄內平野相得益彰,充滿自然氣息的四季風景在琴音的烘托下,顯得抒情怡人、格外美好。
2008年4月13日,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由久石讓配樂的《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獲得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
實際上,久石讓不但是宮崎駿的音樂代言人,更與北野武漸成黃金組合,創作了《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壞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大佬》等佳作。此外的配樂大作還包括:動畫電影《阿里安》、《機器人嘉年華》,《仔鹿物語》、《水之旅人》、《寄生前夜》等。
川井憲次(Kenji Kawai)1957年4月23日出生於東京,曾就讀於東海大學工學部原子力工學科和尚美音樂院,但都中途輟學。漸漸地,川井憲次走上了音樂之路。川井憲次由於在押井守1987年的真人電影《紅眼鏡》中擔任配樂而為大眾知曉,其後,他又和押井守在《機動警察》和《攻殼機動隊》等作品中多次合作,並逐漸成為享譽日本甚至世界的知名音樂家。
川井長期從事日本民樂的研究,善於譜寫旋律優美的曲子。川井的OST既可以作為渲染動畫氛圍的工具,也能作為一個有著獨立世界觀的存在。川井憲次可以為幾乎任何類型的作品配樂。但是由於其具有深厚的音樂內涵的沉澱,川井一般也只配那些世界觀比較宏大的作品。川井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熟悉各種樂器的應用場景,哪些樂器適合戰鬥場面,哪些樂器適合描寫恬靜的日本鄉村,哪些樂器適合營造溫馨的場景,川井全部爛熟於心,這讓他對配樂駕輕就熟。此外,電子音樂也是川井的常規武器,這讓他表達音樂情感的途徑又多了一條。而對於人聲的使用,川井也遊刃有餘,偶爾地加入偏美聲的人聲,對於貫徹監督和表達原作的思想也有著顯著的幫助。
在中國的影視作品中也不難發現川井憲次的身影。《葉問》、《墨攻》和《七劍》都是川井擔當配樂。
日本ACG界知名音樂製作人。早年作為女子樂隊See-Saw的成員出道,樂隊解散后在電影、CM、動畫、遊戲和音樂劇等領域中有著不錯的發展。2001年梶浦憑藉TV動畫《NOIR》中獨具個人特色的精良配樂開始被廣大動漫迷所知曉。之後為《高達SEED》、《舞-HiME》、《翼-年代記》等人氣動畫譜寫的歌曲和配樂都大受好評,在工作量激增的同時知名度也不斷地上升,和菅野洋子、新居昭乃、岡崎律子一起被動漫fans並稱為“日本動漫音樂界的四大才女”。2007-2009年因擔當名作《空之境界》劇場版動畫的配樂而使得其音樂生涯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梶浦由記有著一般來說是不會經常聽到的混合著Pop節奏的歌劇式曲風。梶浦靈感的最大源泉——她的父親,是一個古典音樂迷,因此梶浦的作品當中揉合著流行和古典的主題要素。提及梶浦風的最大招牌,大概十有八九都會說是和聲(剩下的人會說造語),梶浦對和聲的調式和展開簡直就是她的個人簽名。在大量的實踐下,她對這種編排駕輕就熟。她的編曲也非常成熟。突出的象徵比如流行曲風加入小提琴,或者鋼琴的精巧編織。一聽即知是梶浦的作品。最後,就是她配樂作品中貫穿始終的強烈的形式感。對於梶浦由記而言,主旋律是一種概念。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加深你的印象,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用到最徹底,理解到最深。
原名菅野よう子,常用英文名Yoko Kanno,漢字名字菅野洋子一般只在中國和日本早期使用。生日為3月18日,一般認為是1963年或者1964年。日本作曲家、編曲家、音樂製作人。日本宮城縣人,丈夫是同為作曲家兼大提琴家的溝口肇(於2007年離婚)。主要為日本廣告、動畫、遊戲、電影、電視劇製作配樂,也為日本歌手製作流行音樂及擔當音樂製作人(今井美樹、小泉今日子、坂本真綾等)。
三歲時開始學習彈奏鋼琴並嘗試作曲。1987年加入了杉原徹等人組成的樂隊てつ100%,作為鍵盤手首次登台表演,同時她也在樂隊里擔當作曲和合成器的工作。1988年菅野洋子在てつ100%的隊長杉原徹介紹下,為日本光榮公司的歷史題材遊戲《蒼狼與白鹿 成吉思汗》和《信長的野望 戰國群雄傳》作曲,1989年發行了自己的首張遊戲音樂專輯,同年樂隊てつ100%解散。之後菅野洋子又為光榮公司的遊戲《信長之野望》系列及《大航海時代》系列作了大量曲目,成為光榮早期歷史題材遊戲最主要的音樂創作者之一。1991年9月15日,在昭和女子大學紀念堂舉辦的遊戲音樂會上,菅野洋子把《三國志I》遊戲的音樂編製成了交響樂,並親自指揮東京愛樂樂團演奏。
配樂風格整體感覺比較偏向歐美化,但擁有著屬於自己的強烈個人色彩。菅野在New Age方面造詣不淺,但其實她並不僅限於此,而是不論何種類型何種風格的影視作品,她都能根據劇情、畫面的需要的風格譜寫出貼和氣氛的配樂佳作。而且不管任何曲風(New Age、流行、古典、交響樂、爵士、歌劇、流行曲、電子),或屬於任何文化(亞、歐、北美、南美)的音樂,她都仿似信手拈來的創作出來,有時曲子風格差異之大令你簡直無法相信這是出自同一個人之手。
本名為白川篤史(Shiragawa Atusi),專職日本電腦遊戲及動畫音樂的作曲家。出生於東京都。 1990年,加入日本Falcom,並協助公司製作了著名遊戲系列Brandish 撼天神塔系列及英雄傳說系列等遊戲的配樂。 1999年,為當時同在 Falcom 工作的合約CG畫師新海誠之自主動畫她與她的貓擔任音樂製作,成為當時話題。2002年,退出 Falcom 公司並加入遊戲公司 minori,亦有繼續為新海誠的動畫製作配樂。
對Falcom Sound team jdk的最大貢獻在於強調了配樂作品的旋律性,即使在加入Sound team jdk初期電子搖滾風味濃重的FM音源時期,遊戲配樂旋律性在他之後也有了較明顯的改善。Sound team jdk進入midi時代之後風格逐漸豐富,在卡卡布三部曲等作品中更是由電子搖滾主導轉而向Acoustic、Jazz、Ambient、Healing、New age、Orchestra等更多元化的音樂風格邁進。
在Sound team jdk以外,白川篤史以天門名義發表的個人作品中更鮮明體現出對音畫系和治癒系音樂的得心應手,鋼琴和弦樂的悠揚旋律純靜優美、沁透人心,為新海誠動畫製作的配樂更是感動了無數青春年少的心靈。治癒系之外的作品也多半以其清新雋永的旋律引人流連忘返。雖然在編曲方面對Techno、POP和搖滾等曲風的駕馭並不那麼遊刃有餘,但由於他非常善於揚長避短,所以整體上依然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