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望京的結果 展開

望京

北京市朝陽區下轄街道

望京街道位於中國北京東北部,常住人口約30萬人。根據政府規劃,望京將建成超大規模的街道總規劃佔地16平方公里,總居住人口將達到60萬人,相當於一個標準的中等城市。

地理環境


望京位於北京東北四環、京密路、東北五環以及京承高速四條主幹道交叉形成的區域內。西是大屯,南是798藝術區,北是來廣營,東是環鐵。街道內有亞洲最大的傢具商場宜家家居、雙葉家居和各種大型連鎖商場,如新世界百貨、家樂福、沃爾瑪、華聯。望京街道學校有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青年政治學院、伊頓慧智雙語幼兒園、花家地實驗小學、朝陽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北京80中、陳經倫中學分校、94中、首師大附中等。望京街道這些醫療機構包括: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望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望京西園四區社區衛生服務站等。有常住人口約30萬人,其中,日韓籍人士佔有很大比例。根據政府規劃,望京將建成超大規劃的街道,總規劃佔地16平方公里,總居住人口將達到50-60萬人,相當於一個標準的中等城市。現已劃出部分地段成立東湖街道,望京街道現轄區10.36平方公里。 
望京北部衛星圖像
望京北部衛星圖像

行政區劃


下轄社區望京花園社區聖馨大地社區南湖東園社區南湖中園社區南湖西里社區望花路西里社區望花路東里社區花家地社區花家地北里社區花家地南里社區花家地西里社區方舟苑社區大西洋城社區望京西園社區望京東園社區南湖西園社區花家地西里社區爽秋路社區寶星園社區果嶺里社區利澤西園社區東湖灣社區

人口民族


居民構成

望京
望京
望京居民中演藝界、企業管理者、外企職工、律師、醫生、記者、外國人較多,中產階層比重較大,年齡呈年輕化趨勢明顯。望京小區的家庭私家車擁有率接近50%,地鐵有13號線望京西站,位於望京東區的地鐵15號線,14號線出行也很方便,但因街道道路不是正南正北,所以開車容易分不清方向。2004年政府在望京新建9條道路,進一步改善望京地區的交通狀況。望京擁有眾多小區,20世紀末全國最大的一筆投資投向望京,將成為中國乃至全亞洲最大的居民區。
從1992年中韓建交至今,已經有大批韓國人選擇定居在曾經滿目農田的望京地區。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韓幣遭遇大貶值,為了躲避金融危機的影響,越來越多的韓國人選擇了生活成本、勞動力成本都比韓國低很多的中國來創業和生活。據了解,最早來京工作的韓國人大多居住在馬甸橋一帶,後來望京地區開始發展,由於距離首都機場近,房價相對便宜,一些韓國公司就把為韓國職員準備的宿舍安置在這裡,漸漸地這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韓國人,成為北京最大的韓國人聚集地。

經濟


通信

望京地區通信產業和網際網路產業也非常的發達,愛立信、ABB、摩托羅拉西門子松下、微軟等高科技企業總部均設在望京,另外,本土化生活活動也非常豐富,本土望京派對網是望京地區年輕人的核心活動地帶,吃飯、運動、遊戲、戶外等均開展得有聲有色。規劃的中國移動谷位於望京科技創業園北擴區。

商圈

背靠中關村電子城科技園的規劃和發展,已形成了跨國公司總部及研發中心的聚集地、非公經濟總部發展基地和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基地。正充分發揮聚集和輻射效應,帶動電子信息、應用軟體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知名企業紛紛進駐。
西門子、摩托羅拉、三星電子、北電網路、索尼愛立信、松下、賓士總部、寶馬總部、LG等眾多知名跨國企業的陸續進駐,使得望京開放式、多元化、國際化的區域氛圍正在迅速形成。
該區域房地產市場住宅類物業開發成熟,項目品質高、居住氛圍濃厚,生活服務設施齊全。商務類物業起步較晚,商務氛圍正在形成,商務配套設施有待提高。
望京城市副都心商圈是這三大商圈中起步最晚、蓬勃興起的新經濟商圈,依託其連接北京各大成熟經濟板塊的核心紐帶優勢、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路系統、日趨成熟的多元化國際商務氛圍,正成為北京市區“最後的發展板塊”。地段、交通、國際商務氛圍三大優勢,令該區域從“首都第一印象區”轉化成為一個國際事務、國際商務和社交功能兼具的綜合型區域,接壤麗都商圈后,擴張成“新興國門商務帶”,與燕莎三元橋兩相借勢,風生水起。

文化


名稱由來

望京作為地名,至少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出處主要有四個,其中既見於典籍,亦有廣泛流傳、真實可信的民間傳說。
其一
清代于敏中所輯《日下舊聞考》及吳長元所輯《宸垣識略》中均記有“望京館”。更有歷史文獻記載,早在遼代,“幽州東北二十里有望京館”。幽州,即今北京城前身,位置在今略西。而大望京村,恰在東直門外,恰巧15華里,同時也確實位於京城東北。故此,完全與文獻相吻合。望京館,又稱望京驛館,意為今日招待所、接待處之類,是進出京城的外國使臣及南來北往、東去西回的各地客商住宿、就餐之地。
其二
望京
望京
北宋科學家沈括(公元1031-1095)所著《夢溪筆談》一書中,也記載了“望京”的來歷:京都東北處,有一座望京墩(墩即高台)。沈括所處的時代,距今九百餘年,據此推算,望京墩的存在,至少與沈括在世同期甚至更早一些。從此可見,望京地名之歷史悠久。
其三
另外還有兩個傳說,一位與清朝皇帝乾隆有關。從村中穿過的自西南向東北流向的小河,本是一條古道(民謠“多年大道熬成河,多年媳婦熬成婆”正可印證),是清王朝歷代皇族、顯貴自京城往返承德避暑山莊必經之路。村北地形獨特,中間隆起的高崗猶如龍形,東西兩側各有一土丘。乾隆登上高崗,遙望京城方向,依稀可見東直門城門樓。於是,“龍心大悅”,遂將村莊正式命名“望京”。自此,“望京”作為村名,正式使用了。而村西一里之遙的一個小村落,也欲分享此一“殊榮”,便自詡“小望京”。於是,“望京”本村,則當仁不讓地成為“大望京”了。此說法歷代相傳,沿襲至今,經久不衰。
其實
另一種傳說,則與古代征戰有關。大至將時間前移到了宋遼時代,提前了六百餘年。北京是六朝古都,據傳宋遼時代,郊區曾出現多次激戰。從東北的黑水、松遼平原入關的軍隊,與來自江南水鄉的軍隊爭奪土地,你死我活,廝殺不斷。將士們在異地他鄉,十分思念故土、親人,紛紛登上高處,遠望家鄉。只聽見一聲大喊:“快看呀,望見京城了!”一時間,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望京”的名字便誕生了,一直傳到了九百多年後的今日。
史書記載,望京作為地名最早出現在遼代,距今已有千年。沈括所言實際指的是遼代之事。遼代定都於中京(今內蒙古寧城),而把幽州(今北京)作為陪都之一,稱之為南京(亦稱燕京)。當年的望京館其實並沒有建在望京,而是建在望京東北十餘里的孫侯(今孫河村)。孫侯與望京當時都處在中京經古北口通往幽州的交通要道上,孫侯更是位居溫渝河(今溫榆河)之南岸,是當時從東北方向進出幽州必經的重要渡口,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村中曾設有瞭望敵方情況的土堡,孫侯原為孫堠。為了給南來北往的使臣提供休息飲餞之所,遼代便在孫侯建立館舍。始稱孫侯館,后改為望京館。想必是當年望京較孫侯更有名。如今到孫河村去找尋望京館的遺跡,已是一無所獲。
望京館既在孫侯,沈括所言“三十里”似有不確。故清代于敏中所輯《日下舊聞考》及吳長元所輯《宸垣識略》中均稱“望京館在城東北五十里孫侯村”。考慮到遼代幽州在今西便門至宣武門一帶,此說該較為準確。另外宋《王沂公(曾)行程錄》中還有“四十里”一說。
如果說在遼宋時期讓望京出名的是望京館,那麼到了明代築起瞭望京墩則讓望京再次揚名。望京墩建於明景泰元年(1450年)。此時的明朝正處在戰亂年代,北方蒙古族瓦剌部不斷進犯,戰事頻繁。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英宗朱祁鎮親率五十萬大軍北上討伐,卻大敗於懷來土木堡,英宗亦成為瓦剌軍的階下囚。英宗之弟朱祁鈺隨後即位(號稱景帝),上台後首要之事便是重用兵部尚書于謙,依仗其刷新內政、整頓軍隊、備足糧草、構築城防,以保京城不失。同年十月,于謙率領明軍成功擊潰兵臨北京城下的瓦剌軍。過了三月即明景泰元年閏正月,于謙為加強北京城防又奏請皇上:“京城四面,因無墩台瞭望,寇至不能知其遠近及下營處,卒難提備,可用四面離城一二十里或三十里築立墩台,以便瞭望。”景帝回曰:“所言甚善。”其令欽天監踏勘,畫圖來看。同年六月,總兵武清侯石亨再奏:“京城四面,宜築墩台,以便瞭望。”只過一月,七月就在京城北面和東北面“築德勝門雙綜鋪及東直門外望京村墩台”(《明實錄類纂》北京史料卷)。至於此墩台的形狀和規模,史書上沒有記載。但可比照當年其他地方所築墩台的大小:“高三丈,闊十二丈”。清代的《日下舊聞考》和《宸垣識略》對這座“望京村墩台”都有所提及。歷經550多年的風風雨雨,望京墩已不見蹤影。如今的望京村人都不知望京墩為何物,但村裡的老人還記得,早年村南地頭曾有一土包,人稱“單墩”,恐是望京墩的遺留之所。後來建廠房、修公路將這一僅存的土包推平了。
明後期分出大小望京村
明代以前望京只為一村,明後期分出了大小望京村。兩村以一條小河相隔,大望京村居東,小望京村居西。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大望京村已有常住人口近2000人,440多戶。小望京村則有700多人,300多戶。儘管大小望京村的人們對望京館、望京墩幾乎一無所知,但說起望京的來歷,村裡老人都會說出這樣一個事實:他們小時候站在村頭就可以望見東直門(城樓)、鼓樓
此外還能從他們嘴裡聽到一個御封望京的傳說:那一年,乾隆皇帝去避暑山莊度夏,經由御道路過此村,停下歇息,飲茶之時回頭一眼望見東直門,隨即賜名此地為望京。老人們質樸的說法和傳說大概道出瞭望京一名初始的含義,當然遼代是見不著東直門的,但可以望見當時幽州城的某一高點。此說不無根據,看看望京一帶村子的海拔高度,雖都處在大平原上,大小望京村比周圍村子差不多能高出一米,比孫河村更是高出2米多。想象一下吧,當時來自北方的使臣、商賈走出莽莽燕山,來到廣闊平原,行至望京,豁然看見京城的一角,那是何等的喜悅。大望京村的老人還有印象,早年御道穿村而過,御道兩旁商鋪、酒館一一排列,好不熱鬧。五十年前村裡還有雙關老爺廟(一殿供兩個關老爺),一步兩井等古迹,現已無存。大小望京村周圍曾有幾處明清時期顯赫人物的墓地,多已平復,僅存清末軍機大臣、大學士世續(俗稱“世中堂”)墓地的幾間殿房和兩株馬尾松

相關傳說

首都北京是六朝古都,名副其實的“天子腳下”。北京,早在宋遼時期,是遼得陪都,也稱燕京。北宋沈括,曾作為北宋朝廷的重臣出使遼國,參與北宋對遼和夏的防務。沈括在他所著的,被英國中國史學家李約瑟稱譽為“中國科學史坐標”的《夢溪筆談》中曾記載:京都東北五十里處有望京墩一座。由望京墩而來的這個地名,是目前能查閱到的最早的文字記載,而北京這個名稱是在明朝以後才有的,比望京的名字還要晚幾百年。後來,這裡就有了兩個小村大望京和小望京。
想當年,不管是來自白山黑水的金戈鐵馬,還是來自大漠以北的駝鈴商隊;不管是來自松遼平原謀生的平民百姓,還是出使中國的異國朝廷重臣,他們千里迢迢,萬里風雲,入山海關,翻燕山峰,,眼前出現一望無際的遼闊平原,心裡該是多麼高興呀!人們帶著急切的心情登高瞭望,有人大叫:“快看呀!我看見了,看見京城了!”這一發現讓大家精神抖擻:到了,終於到了!隊伍中其餘的人也紛紛登高瞭望,在那藍天白雲之下,高聳的城牆,巍峨的城樓,裊裊升起的炊煙,大家立刻整理行裝,策馬揚鞭,直奔京城。
為了便於瞭望,人們在這裡推土築墩,這便是望京墩。然後,四方商賈紛紛來這裡聚居置業,建立村舍,由望京墩而衍生出望京這個地名,便名揚四方,繁榮起來。也許,當年沈括出使遼國,歸程中也曾在這裡停留,登高瞭望過,要不怎麼會在他的書里留下這一筆呢?
文化發展
北京首家曉書館在望京小街正式開館,是全國第四座曉書館,坐落於北京市朝陽區望京街道萬科時代中心。

交通


望京地區位於北京東北四環五環交界處,西是大屯,南是798藝術區,北是來廣營,東是環鐵。東鄰機場高速、京順路、京密路,北鄰五環路,西鄰京承高速,南鄰四環路。總面積16平方公里。
30分鐘即可抵達首都國際機場、國貿中心亞運村奧運村,是北京市交通最便利、距離市中心最近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軌道交通(覆蓋望京全境)
雙地鐵的交匯點:15號線、14號線。
最便捷的換乘點:距地鐵13號線、14號線、15號線的路程均在10分鐘以內,距地鐵10號線的路程在20分鐘以內,交通十分便捷。
政府規劃的17號線北段(未來科技城北區——地鐵望京西站)也將於2017年率先建設完畢,17號線南段(地鐵望京西站——亦庄站前區南站)計劃於2019年底北段通車(南段2021年)。
由於望京商務區的規劃和建設,機場快軌可能會在五元橋或地鐵望京東站新建設一座車站,地鐵14號線的地鐵望京南站已經預留與機場快軌的換乘空間。
公交車線路(覆蓋望京全境)
130路、131路、132路、311路、359路、361路、401路、402路、403路、404路、405路、408路、409路、415路、416路、418路、421路、422路、427路、445路、450路、471路、536路、538路、547路、593路、641路、657路、677路、682路、696路、701路、740路、851路、854路、855路、909路、913路、915路、916路、944路、966路、980路、983路、985路、987路、988路、991路、運通101路、運通101快線、運通201路、運通104路、運通107路、運通111路、運通113路、運通117路、特9路、專112路、快速直達專線8路、快速直達專線88路。
道路交通
望京
望京
望京西路、曙光西路、花家地街、廣順南大街、望京街、廣澤路、廣順北大街、辛店路、姜庄路是進入望京的重要通道,也是基本通道。
四環路:四環路與京通、京沈、京津塘、京開、京石、京藏等高速公路和數十條城市幹道相連,龐大的城市系統交通網路把周邊的黃金區域串連起來;
京承高速:京承路直接連接了三、四環路以及朝陽、順義、懷柔、密雲四區縣,是北京市東北部地區的主要交通幹道;機場高速:主要路線為北京三元橋至北京機場,與北京三、四和五環路互相連接。
政府正在建設的花家地東路、阜安東路、望京東路和宏泰東街,也將會給周圍交通減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