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澤鄉鎮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轄鎮
名稱由來
大澤鄉得名於行道途中的一片低洼湖泊(該湖泊歷經千百年,經由沼澤已演化成窪地作為農耕區,現存京滬鐵路宿州市凌家橋站附近,在鐵路以北),“大澤鄉”的名稱在近代被更改。在20世紀30年代,日軍修建津浦線(天津至南京浦口,現延長為京滬線)宿州段時,為各補給站定名時,文書詢問當地人此處名稱,因鐵路穿過大澤鄉的水池鋪(轄於大澤鄉,位居西北部),答曰“水池鋪”(發聲類似天津話),文書聽不懂,根據發音,記作”西寺坡“,這個嶄新的名稱就這樣誕生了。安徽省民政廳於2014年2月11日下發了《關於同意宿州市埇橋區西寺坡鎮更名為大澤鄉鎮的批複》的文件,經安徽省政府同意,同意將西寺坡鎮更名為大澤鄉鎮。
大澤鄉鎮
更名
“‘大澤鄉’這名字一直是當地的儲備地名,沒有得到使用,白白浪費了這麼好的歷史資源。”埇橋區民政局副局長張民東說,如今西寺坡鎮更名為大澤鄉鎮,“不僅當地政府願意,老百姓也很支持。”埇橋區西寺坡鎮鎮長陳在輝說,將西寺坡更名為大澤鄉,主要是能夠藉助歷史元素,“提高鎮的知名度,讓更多人知道。”同時,更名也可以讓當地的一些歷史文化資源得到更好的挖掘與開發,“除了‘涉故台’,傳說當年陳勝、吳廣栽種的柘龍樹也在涉故台旁邊。”同時,雪花公主墓等都在西寺坡境內。“改名后可以有效地提升這裡的知名度,同時能夠促進歷史遺跡的保護。”陳在輝說,即使出去招商引資,“也能讓別人儘快知道有哪些優勢,為經濟發展提供助力。”從法律意義上來說,西寺坡鎮已經可以叫做大澤鄉鎮,但是目前當地政府仍然使用“西寺坡”的稱呼。“等過渡一段時間之後,就把新的政府牌子掛上去。”雖然安徽省民政廳是最近才批複西寺坡鎮更名為大澤鄉鎮,但是在歷史上,該地一直被當地群眾叫做“大澤”或者“大澤鄉”。甚至在新中國成立后,“大澤鄉”和“西寺坡”這兩個名字還曾交替使用過,一直到1979年才正式命名為“西寺坡公所”,一直沿用至今。
大澤鄉鎮下轄14個村分別是:幸福村、水池村、西寺坡村、洪廟村、大韓村、劉村、雪花村、興隆村、龍王廟村、張橋村、前進村、和諧村、高口村、涉故台村。
大澤鄉鎮位於宿州墉橋區東南,東與固鎮縣接壤,距宿州市區15公里,全鎮總面積119.4平方公里,轄3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60026人(2017年)。
大澤鄉鎮交通便利,水路、公路、鐵路四通八達,古老的澮河之濱已建有14個碼頭,可同時停靠一百多艘船隻,年吞吐量200多萬噸。京滬鐵路、青蘆鐵路、101省道穿境而過。境內有國家二級貨運編組站:蘆嶺火車站、西寺坡火車站。
大澤鄉鎮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氣候適宜,資源豐富,是重要的優質商品糧基地,盛產優質煙、花生、反季節蔬菜及農、林、牧、副產品。大澤鄉鎮重點培育大棚蔬菜、優質畜禽等生產養殖基地,集中連片建設蔬菜大棚16000多畝,主要種植萵苣、黃瓜、辣椒、茄子等。年產200萬噸的大型煤礦-祁東礦及龍王廟礦、桑大-庄礦座落其中。歷史人文景觀眾多,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遺址-涉故台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每年都有大批遊客慕名前來參觀,旅遊資源開發前景廣闊。
歷史上著名的大澤鄉起義就是發生在大澤鄉鎮,當年陳勝、吳廣壘土築台,用作練兵的“涉故台”目前仍然風骨猶存,被定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