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聯壽
陳聯壽
陳聯壽,1934年3月7日出生於浙江舟山定海,大氣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57年陳聯壽畢業於南京大學氣象學系後分配到中央氣象科學研究所、中央氣象台工作;1982年赴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大氣科學系從事熱帶氣旋科學研究;1984年回國后擔任中央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1991年末擔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第一副院長;1993年出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院長;1998年當選為中國氣象學會副理事長;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4年獲得第10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陳聯壽長期從事天氣動力、熱帶氣旋、颱風的研究和預報工作,以及中低緯度環流相互作用研究。
合併圖冊
1957年,本科畢業後分配到中央氣象科學研究所、中央氣象台工作。
1980年,應William Gray教授邀請,於1982年赴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大氣科學系從事熱帶氣旋科學研究。
1984年,回國後繼續從事颱風研究,並先後任中央氣象台台長、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1991年6月25日,中央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更名為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年末陳聯壽擔任第一副院長。
1993年3月,出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院長(至1996年12月) 。
1999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天氣預報和動力氣象)。
• 科研綜述
熱帶氣旋研究
陳聯壽對熱帶氣旋作了系統性和開拓性研究,揭示了颱風機理的新事實,得出了颱風非對稱結構對其運動影響等多項創新研究成果,具有創導性和應用性。
颱風研究
陳聯壽對國內和國際颱風研究起了重要推動作用,是中國颱風科學研究的學術帶頭人。擔任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颱風科學試驗和理論研究”課題主持人,研究得出颱風突變的理論觀點預報效果好。
197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專著《西太平洋颱風概論》,填補國內空白,引起亞太經社理事會(ESCAP)和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美國港台等國內外專家的好評和重視。
陳聯壽還擔任國家攀登B計劃工程與技術重大基礎研究青藏高原地氣物理過程項目(TIPEX)首席科學家。1998年上高原指揮和實施了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首次獲得高原從西到東三站系統、優質的高原大氣邊界層寶貴稠密資料,對青藏高原地氣物理過程及其影響的基礎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該試驗等四大科學試驗被評為1998年全國十大科技新聞之一。
天氣預報警報研究
陳聯壽長期負責全國範圍災害性天氣預報警報的製作和發布,對減輕國家自然災害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主持並設計了全國電視天氣預報動態顯示業務系統,開創了把計算機製作的天氣預報警報圖象搬上電視屏幕的先河,在中國是一項社會影響很大的創新,收視率高達5億,全國氣象部門推廣,對減輕國家颱風、暴雨、寒潮等自然災害和森林火災的損失作出重大貢獻,颱風業務獲WMO颱風委員會集體減災獎。他還開創了天氣預報會商室的現代化技術改造,使其首次具有資料圖像檢索,加工處理和分發的功能,已普及全國氣象台站,改變了中國天氣預報環境和方式落後的傳統格局。
• 科研成果獎勵&項目承擔
陳聯壽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多項。
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項名稱 |
1985年 | 颱風路徑預報的診斷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獎 三等獎 |
1996年 | 颱風科學、業務試驗和天氣動力學研究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 |
1996年 | 颱風科學試驗和天氣動力學理論的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
• 論文著作&專利發明
截至2012年,陳聯壽基於課題研究成果,出版英文專著2部,中文專著10多部,主編論文集4冊,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50餘篇。
出版時間 | 圖書名稱 | 作者 | 出版社 |
1977.12 | 《颱風分析與預報》 | 陳聯壽,丁一匯 | 杭州大學氣象專業 |
1979.09 | 《西太平洋颱風概論》 | 陳聯壽,丁一匯著 | 科學出版社 |
1991.04 | 《南半球500百帕平均高度及距平圖集》 | 陳聯壽等編著 | 氣象出版社 |
1994.06 | 《熱帶氣旋全球觀》 | 埃爾斯本里主編;陳聯壽等譯 | 氣象出版社 |
1998.07 | 《享譽世界的中國古代建築》 | 陳聯壽編寫 |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01.01 | 《全國熱帶氣旋科學討論會論文集》 | 陳聯壽等主編 | 氣象出版社 |
2001.01 | 《異常颱風動力學引論》 | 陳聯壽等編著 | 氣象出版社 |
2002.12 | 《熱帶氣旋動力學引論》 | 陳聯壽等著 | 氣象出版社 |
2004.11 | 《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 能力建設與戰略措施卷》 | 陳聯壽,伍榮生,程國棟主編 | 氣象出版社 |
2009.12 | 《颱風災害》 | 陳聯壽等主編 | 氣象出版社 |
2012.05 | 《颱風預報及其災害》 | 陳聯壽等主編 | 氣象出版社 |
截至2016年,陳聯壽在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原中央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原南京氣象學院)培養學生,已培養博士生10多名、碩士生10多名,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陳聯壽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時間 | 題目 | 作者 | 畢業院校 | 類型 |
2016 | 東亞季風環流背景下熱帶氣旋生成發展研究 | 魏娜 |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 博士 |
2016 | 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強度變化的初步研究 | 楊詩琪 |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 碩士 |
2015 | 中國近海颱風突然增強和衰亡的研究 | 鄭峰 |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 博士 |
2015 | 孟加拉灣風暴活動與青藏高原環流的相互影響 | 柳龍生 |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 碩士 |
2013 | 孟加拉灣風暴活動對我國降水的影響 | 呂愛民 |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 碩士 |
2011 | 熱帶氣旋遠距離暴雨的研究 | 叢春華 |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 博士 |
2011 | 環境場和邊界層對近海熱帶氣旋結構和強度變化影響的研究 | 曾智華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博士 |
2010 | 登陸熱帶氣旋降水增幅機制研究 | 董美瑩 |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 博士 |
2009 | 氣候變化對熱帶氣旋活動的影響 | 馬麗萍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博士 |
2008 | 登陸熱帶氣旋特大暴雨機制研究 | 程正泉 |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 博士 |
2008 | 登陸颱風誘發地質災害預報技術研究 | 徐晶 |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 博士 |
2007 | 我國近海熱帶氣旋強度突變的機理研究 | 於玉斌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博士 |
2006 | 遼東半島熱帶氣旋暴雨的研究 | 梁軍 | 蘭州大學 | 碩士 |
2005 | 青藏高原正渦度源的形成及其對中國東部梅雨的影響 | 王慧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博士 |
2004 | 登陸熱帶氣旋維持機制的研究 | 李英 | 南京氣象學院 | 博士 |
2002 | 青藏高原對流雲團發生髮展及其東移影響的研究 | 卓嘎 | 南京氣象學院 | 博士 |
2001 | 熱帶氣旋與中緯度環流系統的相互作用 | 雷小途 | 南京氣象學院 | 博士 |
2001 | 颱風和暴雨數值模擬初值影響問題的研究及技術方案設計 | 孟智勇 |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 博士 |
1999 | 對兩類異常颱風路徑的數值模擬研究 | 張勝軍 | 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 | 碩士 |
1998 | 中低緯度環流系統的相互作用及其對颱風遠距離暴雨的影響 | 朱洪岩 | 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 | 碩士 |
1997 | 青藏高原高空流型對西太平洋颱風路徑的影響 | 徐晶 | 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 | 碩士 |
1995 | 中緯度高空切斷冷渦對颱風運動的影響 | 賴碧波 | 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 | 碩士 |
1994 | 台灣島地形對颱風運動的影響 | 孟智勇 | 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 | 碩士 |
1993 | 環境場對熱帶氣旋運動的影響及引導偏差的分析 | 高拴柱 | 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 | 碩士 |
1992 | 颱風結構對路徑影響的觀測研究 | 李文弘 | 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 | 碩士 |
1991 | 登陸親性颱風結構特徵的研究 | 亢迪 | 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 | 碩士 |
1989 | 颱風移向突變與大尺度環境場關係的研究 | 俞志平 | 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 | 碩士 |
1988 | 一個迅速發展颱風的診斷分析研究 | 李斌 | 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 | 碩士 |
時間 | 榮譽/表彰 |
1988年 |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
1991年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
1999年11月 |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
2014年06月12日 | 第10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
2014年 | 科學中國人,環境與輕紡領域 |
—— | 世界天氣研究計劃(WWRP)突出貢獻獎 |
時間 | 擔任職務 |
國家氣象局科技委員會副主任 | |
1984年- | 南京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
1984-1995年 | 亞太經社理事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年度報告編委、中國代表團顧問 |
1998年- | 中國氣象學會副理事長 |
2016年12月- | 中國氣象局第九屆科學技術委員會諮詢委員 |
ESCAP/WMO颱風委員會研究專家組(SRCG)成員 | |
大氣科學委員會(CAS)熱帶氣象研究計劃(TMRP)成員 | |
颱風委員會年度報告(TCAR)編委 | |
WMO海洋氣象委員會委員 | |
國際科聯(1CSU)世界數據中心(WDC)中國分中心氣象學科中心主任 | |
WMO國際熱帶氣旋科學大會(1WTC)組委會委員、專題主席、大會聯合主席(第一、二、三屆) | |
中日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協調委員會(JCC)主席 | |
中國氣象學會天氣與極地氣象學委員會理事(第21屆、第22屆、第23屆)、主任委員(第24屆) | |
第四屆國際熱帶氣旋科學大會聯合主席 | |
第四屆國際颱風與中緯度環流系統相互作用科學討論會主席(在美國Tallahassee市舉行) | |
國際高原大氣科學試驗學術交流會主席(第1屆、第2屆) | |
全國颱風海洋氣象專家工作組組長 | |
全國熱帶氣旋科學討論會主席(第9-11屆) | |
TIPEX—GAME/Tibet協調委員會屆會聯合主席(第1-4屆) | |
國際颱風特別試驗(SPECTRUM-90)學術大會主持人(第二屆和第三屆) |
陳聯壽是中國颱風科學研究的學術帶頭人,在熱帶氣旋預報和研究方面的突出貢獻。 (第10屆光華工程科技獎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