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

北京體育大學二級學院

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的前身武術系創建於1958年8月,2002年12月更名為武術學院。

徠學院下設武術套路、散打、體育養生以及民族民間體育4個教研室,現有46名專任教師,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12名,博士生導師2名,國際級裁判8名。多年培養世界及亞洲冠軍18人次,全國冠軍176人次;曾先後參與國家組織的武術套路、散打競賽規則的制定、修訂和武術競賽套路的創編工作;承擔了國際武術教材、全國體育院校武術教材等權威和具有影響的教材的編寫任務。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
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
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學院的前身武術系創建於1958年8月,2018年12月更名為中國武術學院(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研究院),一個機構兩個牌子。學院下設四個教研室:武術套路教研室、武術散打教研室、體育養生教研室(導引養生功中心)、民族民間體育教研室,四個研究中心和一個實驗室:武術文化研究中心、武術訓練競賽研究中心、國際武術發展研究中心、傳統運動康養研究中心和傳統養生功法運動干預實驗室,兩個基地:國家體育總局龍獅培訓基地及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科學研究基地。學院現有專職教師32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2名,博士生導師5名,國際級裁判8名,國家級裁判13名。現有學生781人,其中本科生591人,研究生190人(博士生23人,留學生13人)。
早在1936年,該院武術專業創始人張文廣教授曾代表中國參加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的武術表演,中華武術所特有的傳統文化底蘊與獨特的體育形態語言轟動過奧林匹克體壇,為武術走向世界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進入80年代后,國家的進步與強盛為武術的發展提供了更加肥沃的土壤,陸續湧現了一大批在國內外武術界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武術教授和專家,如成傳銳、張廣德、夏柏華、翟金生、門惠豐吳彬、張山、曾乃梁、闞桂香、朱瑞琪、徐偉軍等,他們幾十年如一日,以中華武術教育事業為己任,勤於耕耘、誨人不倦、在國內外桃李滿天下。
1953年北京體育大學(原中央體育學院)建校初,“武術泰斗”張文廣先生開始組建武術師資隊伍並進行教學、訓練、科研工作。隨著武術專業、學科建設的不斷深入和國家需求,1958年8月學校建立武術系,1963年招收首屆武術理論與方法專業方向的研究生,張文廣先生成為中國首位武術研究生導師。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張廣德教授創編了導引養生功,並於1992年獲國家體育科學技術進步獎,1996年被國家確定為首批全民健身計劃推廣項目,現已傳播到世界近70個國家和地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門惠豐教授組織教師對少林武術進行挖掘整理少林武術精華創編出《少林武術教材》,在本世紀初的泰山迎著第一縷陽光演練的原創“東嶽太極拳”為世界人民奉獻了太極運動的智慧。
學院成立六十年來,套路教研室深挖傳統武術,廣掘文化內涵,不斷繼承創新,優化專業結構,完善課程設置,規範教材建設,逐步建立起符合現代社會需求、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適應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需要,引領武術發展方向的學科體系;散打教研室在以散打為主體課程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專業方向,先後開設了全面反映武術格鬥徒手以及器械搏擊的“武術格鬥”課程,全面反映武術踢打摔拿的綜合格鬥課程,面向大眾的“自衛防身術課程”以及反映武術器械搏擊的“短兵”課程,形成了相對完善的課程體系;體育養生教研室致力於導引、健身氣功、養生太極的教學、科研和推廣為主的學科研究,在傳播傳統文化、促進民眾健康和推動健身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創研的“健身氣功·八段錦”、“健身氣功·十二段錦”、“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健身氣功強心運動處方的研究”、“乾隆養生術科普教材的研製”等功法,在國內外體育養生界具有較高的聲譽和重要影響;民族民間體育教研室致力於民族文化學、民俗學、傳統道德理論和現代教育理念相融合,從民族民間體育項目的挖掘整理入手,探究原生態民族民間體育,做好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出版教材26部,主持參與完成了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12項,併科研獲獎12項。目前,學院承擔著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高水平運動員和留學生多層次高素質複合型精英人才的培養任務。
學院成立六十年來,始終以傳承武術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為己任,先後參與國家組織的武術套路、散打競賽規則的制定,武術長拳、太極拳競賽套路的創編、武術散打運動技術理論體系的建立,中國武術段位制、中國武術館校教材編寫等工作,圓滿完成了國家多項武術科研任務,為中國武術的繼承、發展與傳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學院立足國內,面向世界,全面推進民族傳統體育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已成功舉辦了十三屆北京體育大學國際武術比賽交流大會和十四屆導引養生功國際比賽,先後培養長、短期國際留學生近千餘人;六十年來,學院教師先後出訪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武術教學訓練、國際比賽執裁、學術講座交流和健身氣功推廣等工作;師生多次跟隨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為到訪的外國領導人進行武術表演,展示中華武術獨有魅力,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2018年,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代表隊在國際、國內比賽中共獲得金牌73枚,其中世界比賽金牌16枚。
在新的歷史時期,學院堅定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為理論指導,結合學校“三個轉型”的綜合改革,秉承“傳承弘揚,創新分享”,以“國際化、競技化、現代化、大眾化、科學化”發展為目標,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教師教育教學科研訓練質量為核心,推進專業學科內涵式發展,做到“文武兼備,術道並重”,為實現中華民族強國夢、健康夢的目標,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體育人才。
世界冠軍
1990年第四屆女子舉重錦標賽王根英總成績抓舉挺舉
1991年第三屆女子摔跤世界錦標賽
劉東風75kg
張霞53kg
1992年第四屆女子摔跤世界錦標賽
鍾秀娥47kg
劉東風75kg
潘燕萍44kg
王朝麗65kg
1993年第五屆女子摔跤世界錦標賽
鍾秀娥47kg
劉東風75kg
王朝麗65kg
第二屆世界武術錦標賽
馮曠65kg
王世英52kg
1997年第四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左娟自選刀術
第徠六屆世界武術錦標賽范雪萍太極拳
1999年第五屆世界武術錦標賽
鄭坤友56kg
劉曉蕾刀術
2001年第六屆世界武術錦標賽
苑玉寶75kg
范雪萍太極拳
2002第一屆武術散打世界盃比賽
李傑70kg
李必金75kg
2003年第七屆世界武術錦標賽韓靜劍術、對練
2004年第二屆武術散打杯世界盃
李必金
吳松錄
2005年第八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張繼東槍術
2006年第二屆國際武術搏擊爭霸賽黃磊85kg
第三屆武術散打世界盃比賽楊明明90kg
2007年第九屆世界武術錦標賽黑志宏槍術
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武術特項馬靈娟槍劍全能
2010年首屆武博會馬蘭長拳
亞洲冠軍
1987年第一屆亞洲武術錦標賽
李霞自選劍術
張玉萍自選刀術、自選棍術、自選長拳、全能
1989年第一屆亞洲擊劍錦標賽蔣葉菲個人佩劍
1990年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蔣葉菲佩劍團體
1996年第二屆亞洲城市金杯賽李剛70kg
1998年第十三屆亞洲運動會武術比賽范雪萍太極拳
2000年第五屆亞洲武術錦標賽王曉娜個人全能、棍術、拳術
亞洲武術錦標賽鄭坤友56kg
2006年第四屆亞洲青少年錦標賽吳雄56kg
多哈亞運會武術比賽馬玲娟槍術
2007年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龍獅代表隊北獅
全國冠軍
1958年至1964年間,成傳銳、門惠豐數次在全國比賽中獲得武術冠軍。陶金漢多次獲得全國比賽擊劍冠軍,彭可光、萬德光為舉重健將。
1993年以前武術學院重競技項目全國冠軍部分名單
摔跤:許奎元、馮尚軍、李心、盧忠義、龍宿金、蘇洪濤、王曉東、張俠
柔道:杜宏里、孫軍
拳擊:張廣平、張萬軍、於德順、張忠超、周士峰
射箭:李放
擊劍:陶金漢
1984年至今全運會和全國武術錦標賽,團體和冠軍賽共獲得冠軍111人次
武術套路:張玉萍、左娟、徐向東、沈建軍、李霞、梁長興、孫勝軍、方堅、陳建雲、陳風平、張艷霞、林秋萍、邵照明、何英、韓靜、王曉娜、范雪萍、劉曉蕾、郭文芳、張繼東、何杏娜、付洋、張坤榮
武術散打:李傑、苑玉寶、庄海、夏衛忠、陳超、王世英、安虎、張鶴松、鄭坤友、黃磊、王貴賢、王薇、吳松錄
2001年至今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共獲得冠軍2人次
散打王:苑玉寶
70公斤級冠軍:李傑
1994年至今全國散打南北武狀元爭霸賽,共獲得冠軍5人次
武狀元:陳超
85公斤級冠軍:張成明
2005年至今全國傳統武術套路冠軍賽,共獲得冠軍22人次
段永斌、王麗娜、袁媛、藍天、段永斌、周倩、楊紹斌、孫楠楠、葉向高、蔣露霞、騰樹雲、尹國雄、楊香義
1989年至今全國太極拳、劍、推手錦標賽,共獲得冠軍39人次
黃康輝、宗維潔、林秋萍、李自力、柳娟、吳阿敏陳沛菊、劉志華、仝保民、董傑義、張吾俊、柳偉銳、余倩、楊曦、黑志宏、梁聞銘、王天宇
2002年至今全國舞獅錦標賽,共獲得冠軍6人次
齊飛、張聰亮、代思磊、楊香義、楊寧、施少偉、王利斌、付京波、葉健衛、董新宇、張多輝
2008年至今全國大學生比賽,共獲得冠軍14人次
周楠楠、周倩、梅寒、蘇玥、張坤榮、藍天、楊紹斌、郭玉峰、懶宇特、袁媛
1987年至今全國體育院校比賽,共獲得冠軍105人次
李英奎、朱宏、趙文卓、栗小平、陳建雲、徐向東、劉玉、王楠、文喜太、李天宇、孫獻忠、馬慶、蔣蕾、徐言平、李艷君、治雪梅、王曉芳、劉林、孫瑩、陳穎、鄭坤友、楊志強、韓靜、劉志華、左娟、王美玲、蔣雷、於宏舉、張小鷗、于濤、張繼東、黑志宏、吳馬、齊偉、馮靜昆、何杏娜、郭文芳、李艷榮、王曉娜、付洋、李傑、馬另娟、周倩、苑媛、陳俊華、張坤榮、楊紹斌、石磊、郭玉峰、黃曉洲、董陳超、李進進、黃小梅、庄劍南、李小傑、張艷俊、陳翔、路河山、顏紅英、楊瑩瑩、宋玲、劉曉蕾、王麗娜、孫楠楠

師資隊伍

為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提高我院廣大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為青年教師搭建交流平台,展現青年教師風采,我院於2019年4月9日,我院組織開展了“中國武術學院第十七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由四個教研室推薦的7名青年教師參加比賽。體育養生教研室主任胡曉飛、套路教研室主任李艷君、散打教研室主任李印東、民族民間教研室主任段全偉擔任此次比賽評委。
共有來自四個不同教研室的7位青年教師:段永斌、劉寧寧、黃磊、王貴賢、王巾軒、彭翔吉、滕樹雲參加了比賽。擔任此次比賽評委是體育養生教研室主任胡曉飛、套路教研室主任李艷君、散打教研室主任李印東、民族民間教研室主任段全偉。
本次比賽為20分鐘課程講授,同時提供90分鐘完整教案。青年教師們結合自身項目特點精心準備,講解深入、示範標準。評委現場評審打分,從教案設計、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儀態、課堂講授、動作示範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評選出一二三等獎。
學校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工作部署以來,我院積極進行了前期準備,學院符合條件的40歲以下青年教師全部參加學院初賽,青年教師在比賽中展示教學風采、交流教學方法、切磋教學技藝、積累教學經驗,為培養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及形成良好職業素養搭建平台。本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在各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取得圓滿成功。本次比賽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每位參賽教師進行了思路清晰、深入淺出的講解,並結合自身項目特點,進行示範教學。通過此次比賽,發揮了學院教師隊伍素質中的示範引領作用,培養了青年教師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的態度,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年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現代教學方法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