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惠豐

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

門惠豐,1937年出生於天津靜海縣。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武術十大名教授、中國武術九段、東嶽太極拳的創始人、擔任北京國際商務學院體育系技術顧問兼名譽系主任,國際級武術裁判。曾擔任中國武術學會委員、中國武協委員、北京體育大學武術系主任等職。是一個非常崇尚武德,多次教誨學生 1.武德高尚、2.武風正派、3.武禮謙和、4.武技精湛,練拳先做人,信守仁、義、禮、智、信、勇。潛心求學,心懷若谷,要兼收並蓄、合而異同。相關著作有《少林武術教材》、《中國武術》、《戳腳》、《48氏太極拳入門》等,並參加編寫了《四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太極拳推手對練套路》。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門惠豐
門惠豐
門惠豐,教授,國際級武術裁判員,中國武術九段。1937年6月生,天津靜海縣人。大學。現在北京體育大學武術教研室任武術研究生導師。中國武協常委、中國武術學會委員、北京市武協副秘書長、北京戳 腳翻子研究會副會長。
門惠豐
門惠豐
1963年於北京體育學院畢業后,留校武術教研室任教,曾任教研室主任,武術系副主任等職務。34年來,致力於民族武術教學認訓練、科研工作,為國家培養出大批中華武術專業人才。在武術生涯中,啟蒙老師有吳子珍、吳斌樓、戴玉斌、王金聲等,入體院從師張文廣教授。廣交武林界良師益友,傅學多藝。
新中國成立后,作為第一代北京武術運動員,曾參加第一屆全運會武術比賽,獲優秀獎。曾赴2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武術教學、訓練、裁判工作,培訓了一批國際武術太極拳教練員和優秀運動員。積極參加武術挖整工作,自1960年至今參加國內外武術大賽,任裁判長、總裁、仲裁,曾任第一屆世界武術錦標賽總裁判長。
出版武術專著10本,擔任《中國武術段位教程》、《國際武術教程》副主編。199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武術名教授。
門惠豐是一個非常崇尚武德的人,多次教誨要武德高尚、武風正派、武禮謙和、武技精湛,練拳先做人,信守仁、義、禮、智、信、勇。潛心求學,心懷若谷;要兼收並蓄、合而異同。
門惠豐
門惠豐
2005年7月4日,門惠豐教授在漢城中國文化中心教學《太極拳名師指點課程》,太極拳班的學員和來自大韓武術協會、韓國太極武術院的9位韓國太極拳練習者接受的門教授指導訓 練,門教授的女兒、文化中心太極拳班的任教老師門敢紅和她的丈夫--世界錦標賽太極劍冠軍獲得者梁成贊也一同來到文化中心協助門惠豐教授授課。
門教授重點向學員們系統教授了“東嶽太極拳一路”。門教授雖已年近七旬,但一招一式剛柔相濟,盡顯武林王者風範。對於門教授的親自來韓執教,練習者們都倍感珍惜,認真學習每一個動作,不放過一個疑點。
東嶽太極拳是門惠豐教授汲取各家之長編創的,已經正式被中國武術協會列入太極拳派系當中。 2000年1月1日,新世紀的第一個清晨,門惠豐教授在泰山之巔演練了東嶽太極拳,全球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億人觀看了這個節目當天的直播。這位把太極拳“舞”上世界之巔的老人便是門惠豐。
門惠豐德高望重,武技精湛。在武術界享有崇高聲譽。老人家習武一生,有著深厚的武術功底,且毫無宗派門戶之見,他淡泊名利,淳厚樸實。尤以虔誠的品德,魁梧的體魄,昂揚健康的形象,使之成為當之無愧的民族尚武精神的典範。門惠豐是當今武術界中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他的武功技藝、是人們終生學習的寶庫;他的武德修養、是人們終生效仿的典範;他的人格品質是人們終生敬慕的楷模!

主要成就


門惠豐
門惠豐
1956-1958年,參加全國武術表演大會獲優秀獎。1959年,獲第十一屆 全運會武術比賽對練第一名。1963年,從北京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1965-1966年,在中共中央警衛處教擒拿術。1979年,任全國武術調研組副組長。先後數十次出國講學和任裁判工作,並多次擔任國內、國際武術比賽總裁判長。1992年,應中央電視台之邀任太極拳、劍系列電視主講人。著有《少林武術教材》 《中國武術》《戳腳》《48式太極拳入門》等,並參加編寫了《四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太極拳推手對練套路》等。1995年,在“中華武林百傑”系列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十大武術名教授”。
競技武術
在第13屆亞運會中,任武術套路隊總教練,套路隊獲得4金1銀,圓滿完成任務。在此期間,他代訓的台灣太極拳一名隊員獲1金,越南一隊員獲1銅。通過集訓,為各地派來的武術運動員打下了技術和理論知識基礎,同時增強了國家與地區之間的友好往來。
1999年,受中國武術管理中心的派遣,赴越南體委教學訓練太極拳。其培養的太極拳運動員在亞洲以及國際武術大賽中名列前茅。
2001年,在上海舉辦的“全國八式、十六式太極拳(劍)交流比賽大會”和在鄭州舉辦的國際武術比賽中擔任仲裁,在河南登封“全國少林武術交流比賽大會”中任總裁判長。
九段武者
2006年6月,中國武術協會批准授予習雲泰等165人晉陞段位稱號。其中九位在武術領域中有突出貢獻的武術工作者被授予九段,他們是周永福、郭瑞祥邵善康、習雲泰、門惠豐、夏柏華、江百龍、鄧昌立、王培錕(按年齡順序)。

社會活動


社會武術活動方面,1998年,參加天安門萬人太極拳表演;2000年,參加中國武協啟動太極拳健康月活動,為千人輔導太極拳;2001年,赴三亞輔導太極拳活動參加首屆國際太極拳健康大會、段位制考核以及專家表演;赴香港參加康樂文化署舉辦的萬人太極拳表演大會名家表演;2002年5月,赴甘肅定西支援全民健身活動,開辦訓練班,推廣太極拳;為國家體育總局離退休幹部輔導太極拳;為中央國家機關工委辦班,教學太極拳;參加紀念中日恢復邦交30周年、中韓建交10周年、中日韓太極拳交流大會名家表演。
東嶽太極拳
2000年,為了將中華太極拳展示於世人,門惠豐創編了東嶽太極拳。
在泰安每年舉行一次“東嶽太極拳文化節”,吸引了本地及其他省市太極拳愛好者參與。門惠豐根據泰山自然人文氣度,以“東嶽太極拳”為母,相繼創編了東嶽太極劍、刀。槍等技術體系。
東嶽太極拳技術體系的出現,促進了器械的改革,創製了“三節多功能槍”及技術體系,拓寬了武術器械及技術的發展,豐富了群眾鍛煉內容。
2003年後,擔任國際段位制的考評任務,在首屆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江西全國太極拳劍比賽。北京市國際武術邀請賽上任仲裁。
受邀赴美、法、日、澳、韓等國講學並從事武術研討會活動。創立了北京市“東嶽太極拳研究會”,任會長;並倡議捐款在泰山修建了“東嶽太極台”,立碑銘記鄧小平題詞“太極拳好”以及“東嶽太極台”功德碑。
繁忙的工作並沒有讓門惠豐停止對傳統武術進行整理研究的工作,他對太極拳功法、戳腳翻子技術規範化、系統化、系列化,主編出版了《少林三大名拳》《東嶽太極拳、劍》 《東嶽太極刀、槍》等書。
東嶽太極拳
東嶽太極拳誕生於千年之交的東嶽泰山。公元2000年是人類社會又一個千禧之年,各國都舉辦了隆重的紀念活動。2000年1月1日,門惠豐教授作為中國千禧年慶典的代表,登上了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的泰山之巔,披著新世紀的曙光,演練了一路中華武術的瑰寶——太極拳。中央電視台全程航拍並向150多個國家實況轉播,約40億人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盛舉,引起了廣泛的轟動。門惠豐教授站在泰山堯觀頂上為世界人民祈願:“武術太極拳代表中國人的精神,將在世界發揚光大,為人類健康造福。”
東嶽太極拳“源於中國,屬於世界”,其宗旨是尚武崇德,修身養性,傳承文化,光大武術。東嶽太極拳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博採眾長,兼容並蓄,融匯傳統太極拳主要流派及其他武術門派的功法、技理,選精拔萃,求真創新,承中國武術之精髓,傳中華文明之風韻,凝聚著創編者門惠豐、闞桂香兩位教授畢生武術教學、科研的成果和心血,成為當代中國武術百花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十年發展,十年求索。東嶽太極拳櫛風沐雨,“十年磨一劍”,走過了一條令人欣慰的不平凡的發展之路。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世界一體化進程的步伐,東嶽太極拳創立伊始就深受海內外武術愛好者的青睞。到目前為止,習練者已達數十萬之眾。同時,東嶽太極拳技術體系也日漸豐富和完善。東嶽太極拳械包括拳、劍、刀、槍、棒,有完整的功法、技理和套路系統。東嶽太極拳已被接納為正式武術比賽項目。《東嶽太極拳競賽套路》已於2007年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東嶽太極拳系列叢書》也將於近期出版。
再訪陳家溝
2017年11月17日,中國武術名家門惠豐先生攜夫人闞桂香、女兒門敢紅及中生活研究院院長妙陽子、門惠豐武術院執行院長高飛先生等到訪陳家溝,陳家溝國際太極院院長陳炳前往迎接。

傳授秘笈


門惠豐
門惠豐
泰山,太極,老拳師。這一切都令世界驚嘆:這就是古老而充滿活力的中國!這位在泰山之巔演練太極拳的老人,就是中國著名的武術家,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榮獲中國十大武術教授稱號,令人尊敬的老師門惠豐先生,他演練的這套太極拳,就是聞名遐邇的中國功夫--東嶽太極拳!
門惠豐說:太極拳的健身功能是由它的運動特點決定的。無論哪一家太極拳,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緩慢柔和、連綿不斷、圓形運動。這種運動特點正好符合人的心理、生理的正常運行狀態,使人體氣血暢通。通,則百病不生,生理機能旺盛。
首先從心理方面來說,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會影響到生理上的功能。心理健康主要是道德修養、心態平衡。太極拳講究修身養性,其實就是道德的修養,一個修養好,道德情操高尚的人,在生活中就能經常保持平和的心態,有益於生理功能上的平衡健康。太極拳在練習中要求心靜、意專,時時刻刻想著練拳,這樣就能調整自己的意念,達到修身養性的效果G現代人由於生活節奏緊張,造成了精神緊張,長此以往,人就會處於疲勞的亞健康狀態。緩慢柔和的太極拳能調節人緊張的神經,使人恢復精力。
門惠豐
門惠豐
其次從生理方面來說,太極拳能改善人體的神經系統、內臟器官、骨骼肌肉系統等方面的功能。太極拳在練習上要求身正、體松、心靜,其中身正是人體的一個基本狀態。身正,就能保持脊柱、腰椎、胸椎等骨骼處於中正不偏的狀態,從而使人體的肌肉骨骼達到平衡狀態;體松、心靜,則肌肉不緊張,氣血暢通無阻。人體的許多病變,如椎間盤突出,都是由於脊柱彎曲,壓迫神經、肌肉,造成循環不暢而產生的乙太極拳要求虛領頂勁、立身中正、精神放鬆,使人體處於正常的生理狀態。這樣就能保持人體生理機能的健康二再有,人體在運動中,運動神經興奮,就能抑制病灶神經,長久地鍛煉,就能健身袪病。
總之,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健康的身體會形成良好的心態,而良好的心態也會促進身體的健康。太極拳性命雙修,就是既鍛煉身體,又調整心態,達到陰陽平衡,氣血暢通,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