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2條詞條名為定陵的結果 展開
定陵
朝鮮
朝鮮桓祖李子春的陵墓定陵,元延祐二年乙卯(高麗太宗忠肅王2年,1315年)年生。仕高麗,官至榮祿大夫、判將作監事、高麗朔方道(後為咸鏡道)萬戶,兼兵馬使。元至正二十年(高麗武宗恭愍王9年,1360年) 四月甲戌在朔方道去世。太祖追上廟號為桓祖(闢土服遠曰桓)。葬咸興定陵。
徠朝鮮桓祖 href="http://www.baike.com/wiki/%E6%9C%9D%E9%B2%9C%E6%A1%93%E7%A5%96">
朝鮮桓祖李子春的陵墓定陵,元延祐二年乙卯(高麗 太宗 忠肅王2年,1315年)年生。仕高麗,官至榮祿大夫、判將作監事、高麗朔方道(後為咸鏡道)萬戶,兼兵馬使。元至正二十年(高麗 武宗 恭愍王9年,1360年) 四月甲戌在朔方道去世。太祖追上廟號為桓祖(闢土服遠曰桓)。葬咸興定陵。
(圖)咸興
全州李氏分為122個支派,大部分以朝鮮王朝的王子大君和王子君為始祖。按時代不同,可分為三大派系,即從李安社的父輩以上分出的遠支宗派;李安社至李子春分出的支派;李成桂後代中分出的支派。李安社的父輩以上分出的遠支宗派包括門下侍中派(始祖為李翰十四世孫李端信),平章事公派(始祖為李翰十五世孫李琚),主簿同正公派(始祖為李翰十七世孫李英襲),大護軍公派(始祖為李翰二十世孫李允卿),門下評理公派(始祖為李翰二十一世孫李歸乙)等。李安社至李子春分出的支派包括安川、安原、安豐、安昌、安興五大君派(李安社之子),咸寧、咸昌、咸原、咸川、咸陵、咸陽、咸城七大君派(李行里之子),完昌、完原、完川、完城四大君派(李椿之子),以及完豐君派和義安大君派(李子春之子,李成桂庶兄弟)李成桂後代分為99個支派(25個大君、74個君),但因一些大君和君死後無嗣,因此實際流傳下來的只有70多個支派。其中人數最多的是孝寧大君派(始祖為太宗之子孝寧大君),其次為廣平大君派(世宗之子)、德泉君派、密城君派、讓寧大君派等。全州李氏設有宗親會,負責維繫宗族之間的連繫。根據全州李氏大同宗約院統計,全州李氏總人數約有200萬。
朝鮮王朝王室出於全州。全州府本為百濟的完山,新羅真興王(540-576年在位)置完山州,景德王(742-765年在位)改為全州,以備“九州”之數。新羅孝恭王(898-912年在位)時,甄萱(900-935年在位)建都於此,稱后百濟。高麗太祖(918-943年在位)天授19年改為安南都護府,天授23年復為全州。高麗成宗(981-997年在位)12年稱承化節度安撫使,成宗14年置十二州節度使,號順義軍,隸屬於江南道。高麗顯宗(1010-1031年在位)將全州升為安南大都護府,后改全州牧。高麗武宗(1351-1374年在位)4年,因為高麗曾經囚元使埜思不花於此地,因此將全州牧降為部曲,次年復為完山府。朝鮮太祖元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其為“御鄉”,所以升為完山留守府。朝鮮太宗3年(永樂元年,1403年)改為全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