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鎮

重慶市墊江縣新民鎮

重慶市墊江縣新民鎮地處縣城北郊,距縣城8公里,原名雙河口場,素有“墊江首場”之稱,全鎮面積59平方公里,人口4.1萬人,是重慶市市級中心鎮和對外旅遊接待鎮。境內水、電、煤、天然氣等自然資源充裕,地勢平坦,交通便捷,人文歷史悠久,自然景觀豐富,基礎設施配置齊全。

區域概況


該鎮 以創建“經濟繁榮、富裕文明、山川秀美的生態旅遊經濟強鎮”為奮鬥目標。切實 把經濟結構調整和招商引資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著力打造即衛星工業園,高效農業綜合開發園,縣城“後花園”。到2007年實現四個翻番;工業產值達到1億元以上;工商稅收達到700萬元以上;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100元以上;城鎮建城區面積達到1.2平方公里。
新民鎮地處縣城北郊,距縣城8公里,渝巫路貫穿全境,全鎮幅員面積59平方公里,是重慶市市級中心鎮、市級衛生城鎮和縣百強鎮。境內人文景觀豐富,有墊江之巔——峰頂山、傳奇色彩濃厚的石人山、古樸的凌雲洞、秀麗的雙河湖,及待開發的五龍門溫泉和佛教活動點——報恩寺,清新的明月山森林公園和有600多年歷史的巴渝傳統建築風格的集鎮老街。全鎮下轄12個村,1個居委,總人口4.1萬人。

人口數據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民鎮常住人口為23326人。

經濟發展


全鎮現有鄉鎮企業50個,其中非公有制企業49個,2006年新增企業4個。全年累計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13882萬元,同比增長1.2%,其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9746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4460萬元,同比增長1.5%;累計完成鄉鎮企業營業收入12279萬元,同比增長1%;實現利潤317萬元,同比增長6.4%,入庫稅金441萬元,實現年納稅5萬元以上的企業20個,年納稅100萬元以上的企業1個;全年引進企業1個,資金600萬元。全年完成財政收入961萬元,同比增長15.3%;其中本級收入完成264萬元,同比增長27.7%。2006年,全鎮推廣旱育稀植規範化技術18000畝,平均畝產達到500公斤以上,建立核心高產示範片51畝,培植大戶和示範戶11戶。示範玉米高產栽培面積2000畝,推廣良種4000公斤,配套落實好了病蟲防治,平衡施肥等高產豐產措施,使玉米生產總量達1828.9噸。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完成農機具推廣19台,高性能聯合收割機3台,機耕作業面積22173畝,機收8000畝,在明月村花家壩規劃實施了500畝的機插秧示範片。共組織人員到縣上和重慶參加維修技術培訓37人次。2006年,出欄商品豬3.1萬頭,家禽出欄32萬隻,肉兔出欄2100隻。推廣良種母豬67頭,培育了戶營規模10頭及以上的養殖大戶21戶,培育規模養殖戶40餘戶,其中散戶擴張13戶,培訓生豬養殖大戶業主6人,現戶均規模達100頭生豬以上。
2006年,按照集中成片開發的原則,修建完成的國慶步行街工程建築面積11000㎡,國華集資樓工程建築面積2400 ㎡,原運管所改建工程建築面積2000 ㎡即將投入使用。正在修建的國慶大街舊城改造工程佔地面積達11畝、建築面積達27850 ㎡;綜合農貿市場建設工程佔地面積達15畝、建築面積達33705㎡;聖達小區工程建築面積達8841㎡,大大增強了城鎮的輻射力和凝聚力,城鎮化率達到38%。

社會發展


2006年,全鄉有縣屬中學一所,在校學生2784人,教職工143人,中心小學一所,在校學生3478人,教職工16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衛生院一所,有技術人員57人。2006年,全鎮共救助各類農村貧困群眾227戶,584人,落實救助資金17.51萬元;為202戶城鎮低保戶發放低保金29.8萬元;資助4名貧困大學生現金1.3萬元,資助11名貧困中小學生現金3500元;為182名優撫對象發放補助資金30.6萬元,慈善捐款1.15萬元,發放捐贈大米1320斤;新增五保對象61人,敬老院增設健身器一台;推薦殘疾人就業25人,開展精神病人調查,上報免費白內障手術2例,聾兒免費安裝人工耳蝸1例;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4087人,參合率70.3%;深化優質服務,免費為2556名育齡群眾進行健康檢查和治療。累計藏書5650 冊,全年借閱達8200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