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遠

經遠

裝甲巡洋艦(steel armoured cruisers)德國伏爾鏗(Vulkan)造船廠建造。經遠級巡洋艦是指中國清朝北洋水師在1886年向外定購的經遠和來遠兩艘巡洋艦。經遠及來遠屬裝甲巡洋艦,有類似定遠級鐵甲艦布局的裝甲堡。經遠級排水量2,900噸,航速達15.5節。

簡介


經遠
經遠
1887年尚未回國的“來遠”艦,從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桅杆附近舷側的艦名。(照片收藏於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編號Q41321)
“經遠”艦(照片收藏於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編號Q22237)
經遠
經遠
裝甲巡洋艦(steel armoured cruisers)德國伏爾鏗(Vulkan)造船廠建造,造價共計1739761兩銀,二艦為同級姊妹艦,“經遠”於1887年1月3日下水,“來遠”於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底2艦與“致遠”、“靖遠”、“左一”一起回國,加入北洋水師。該型艦是德國造艦史上設計製造裝甲巡洋艦的開始。1887年尚未回國的“來遠”艦,從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桅杆附近舷側的艦名(照片收藏於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艦船資料:“經遠”、“來遠”屬同級艦,長82.4米,寬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噸,動力採用2座3脹往複式蒸汽機、4座圓式燃煤鍋爐(每座重38噸),雙軸推進,功率4400匹馬力,“經遠”航速為15.5節,“來遠”約為16節,載煤量320-350噸,水線帶裝甲厚9.5-5.1英寸,裝甲甲板厚3英寸(傾斜處)/1.5英寸(平坦處),炮座裝甲厚8英寸,炮盾厚1.5英寸,司令塔裝甲厚6英寸,全艦編製202-270人,管帶為副將銜。主要武器:雙聯克虜伯210mm前主炮1座(每門炮重13.5噸,35倍口徑)、1880年式克虜伯150mm炮2門(每門炮重4.5噸)、75mm克虜伯炮2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40mm哈乞開斯炮1門、37mm5管哈乞開斯炮5門、18英寸魚雷發射管4具(3具可轉動,另外1具為固定式水下魚雷發射管,位於艦艏撞角下方)。

相關條目


艦船資料:“經遠”、“來遠”屬同級艦,長82.4米、寬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噸、動力採用2座3脹往複式蒸氣機、4座圓式燃煤鍋爐(每座重38噸),雙軸推進,功率5000匹馬力、航速15.5節(“來遠”為15.3/4節)、載煤量320-350噸,水線帶裝甲厚9.5-5.1寸,裝甲甲板厚3寸(傾斜處)/1.5寸(平坦處),炮座裝甲厚8寸,炮盾厚1.5寸,司令塔裝甲厚6寸,全艦編製202-270人,管帶為副將銜。
“經遠”艦線圖,點擊可看大圖
主要武器:雙聯克虜伯210mm前主炮1座(每門炮重10噸,22倍口徑)、1880年式克虜伯150mm炮2門(每門炮重4.5噸)、75mm克虜伯炮2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40mm哈乞開斯炮1門、37mm5管哈乞開斯炮5門、18吋魚雷發射管4具(3具可轉動,另外1具為固定式水下魚雷發射管,位於艦艏撞角下方)。
“經遠”艦
“來遠”艦
艦史:《鐵血驍騎——“經遠”級裝甲巡洋艦》

軍官


“經遠”管帶林永升北洋海軍左翼右營副將(以花翎補用游擊升署),馬尾船政學堂首屆畢業生,並留學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在黃海海戰中林永升指揮“經遠”艦奮勇殺敵,不幸被敵炮擊中身亡。
“經遠”幫帶大副陳榮,廣東番禺人,馬尾船政學堂畢業。
“經遠”幫帶大副陳策,船生出身。
“經遠”駕駛二副陳京瑩,福建閩縣人,天津水師學堂畢業。
“經遠”魚雷大副李聯芬。
“經遠”槍炮二副韓錦,天津水師學堂畢業。
“經遠”槍炮三副張步瀛。
“經遠”槍炮三副李在漢。
“經遠”總管輪孫姜。
“經遠”大管輪盧文金。
“經遠”二管輪陳應虞,機匠出身。
“經遠”二管輪劉昭亮,馬尾船政學堂畢業。
“經遠”三管輪高來,機匠出身。
“經遠”三管輪王舉賢,天津水師學堂畢業。
“經遠”槍炮教習陳恩照。
“經遠”槍炮教習江友仁。
“來遠”管帶邱寶仁北洋海軍右翼左營副將(以花翎補用游擊升署),馬尾船政學堂首屆畢業生。
“來遠”幫帶大副林文彬,福建閩侯人,馬尾船政學堂畢業。
“來遠”駕駛二副謝葆璋,福建閩侯人,馬尾船政學堂畢業。
“來遠”魚雷大副張哲榮,馬尾船政學堂畢業。
“來遠”魚雷大副徐希顏,江蘇吳縣人,天津水師學堂畢業。
“來遠”槍炮二副唐春桂。
“來遠”船械三副蔡灝元,天津水師學堂畢業,甲午戰前調任“廣丙”駕駛二副。
“來遠”船械三副邱文勛。
“來遠”舢板三副戴錫侯。
“來遠”總管輪任廷山,機匠出身。
“來遠”大管輪許德和,機匠出身。
“來遠”大管輪陳景祺,福建長樂人,學徒出身。
“來遠”大管輪梅萼,機匠出身。
“來遠”二管輪陳國珍,機匠出身。
“來遠”二管輪詹成泰,甲午戰前調任“廣丙”大管輪。
“來遠”二管輪陳天福,機匠出身。
“來遠”三管輪楊春燕,機匠出身。
經遠數據 排水量(噸) 2900
船長(米)82
船寬(米)12
吃水(米)5
馬力(匹)4400
航速(節)15.5
火炮
魚雷 457mm*4
裝甲 50-240mm 乘員(人)202
艦史
清政府通過駐德公使許景澄向德國Stettin的Vulcan船廠訂造的巡洋艦。1887年7月建成,經、來兩艦原定用於台灣及澎湖之防務,后留用北洋,並於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師,造價865000兩。經遠艦參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海戰,海戰中頑強作戰,終於不敵,沉沒於北緯39度51分,東經123度40分7秒的海面,管帶以下231人壯烈殉國,16人生還。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11月(中法戰爭剛剛結束),北洋大臣李鴻章通過中國駐德國公使許景澄向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訂造此二艦,派曾宗瀛、裘國安、黃戴監造。這次訂購在英德兩國海軍部之間引起一場技術上的激烈爭論,這次論爭引起德國首相俾斯麥(Bismarck)關注。他指示伏爾鏘船廠:“卓越地和準時地執行中國這一次訂貨具有重大的意義。”該型艦原定用於台、澎防務,后因中法關係緩和,清政府為加快北洋海軍建軍考慮,改留用於北洋水師。兩艦都參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大戰。“經遠”艦在管帶林永升指揮下奮勇作戰,在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的“吉野”等四艦的圍攻下,“經遠”艦艦橋被擊中,管帶林永升和幫帶大副陳榮、二副陳京瑩中炮犧牲。“經遠”艦中彈起火,艦上水手在無人指揮的情況下,仍然堅守崗位,繼續向日艦發炮還擊,直至“經遠”沉沒,全艦231名官兵為國獻身。“來遠”艦在黃海大戰中遭重創,其後又參加了威海衛保衛戰,於1895年2月6日清晨在威海衛港內被日軍第一魚雷艇隊偷襲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