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葆璋

原煙台海軍學校創校長

謝學朗(1866年1月—1940年7月),字葆璋,號鏡如,福建長樂(今福州市)人,女作家冰心父親。天津水師學堂總教習嚴復回閩招生,推薦謝葆璋北上應試,考入該學堂第一屆駕駛班肄習。十年後(1884年),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派登“威遠”艦實習。實習期滿,進入北洋艦隊服役。曾任北洋水師槍炮官,煙台海軍學校創校為校長,後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海軍司令部二等參謀官。

人物關係


投身海軍


謝葆璋
謝葆璋
清同治四年(1865年)1月3日出生於福州。是謝鑾恩的第3個兒子。4歲時,母親離開人世,由父親和姐姐撫養。謝鑾恩髮妻去世后,未再續弦,晚年才娶繼室,幫助料理生活。兩個哥哥繼承父業,做了教書先生,而謝葆璋卻隨同許多福州子弟加入海軍。
清光緒七年(1881年),謝葆璋父親的好友、天津水師學堂總教習嚴復專程回到福州,招考海軍學生。嚴復見到謝葆璋,覺得這個少年是塊當海軍的好材料。於是,出兩道題給謝葆璋做,算是考試。一道是詩題,題目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另一道是八股的破題。謝葆璋做完后,嚴復很滿意,決定收下這名學生。從此,跟隨嚴復到天津,走進水師學堂,成為該校的第一屆駕駛班學生。
謝葆璋等只用3年時間學完全部課程。畢業前夕,李鴻章邀請英國和俄國的海軍官員來校會考。他們認為,歐洲海軍學校學生到上練船階段才能學到的一些課程,天津水師學堂的學生已經提前學完。國內的官員也認為,天津水師學堂“所授繁難諸學,多為從前閩廠(福州船政學堂)駕駛學堂洋教習所未及課”。李鴻章對此非常滿意。
清光緒十年(1884年)11月,謝葆璋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結束課堂學習,轉上“威遠”練習艦實習。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北洋艦隊的“致遠”、“靖遠”和“來遠”、“經遠”4艘主力巡洋艦,分別在英國、德國建成下水。李鴻章汲取以往購艦的教訓,決定派北洋艦隊的官兵前往英、德兩國接收,不再由洋人送艦來華。這既可免“雇募資遣之煩”,又可使接艦官兵“復得沿途練習之益”。
李鴻章先派鄧世昌、葉祖珪、邱寶仁、林永升擔任四艦的管駕官(艦長)。同時,每艦派一名大副和兩名學生,協助駕駛。謝葆璋作為學生參加這次接艦行動,與邱寶仁等負責接收“來遠”艦。
這年2月,接艦官兵400餘人,在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的親自率領下,乘坐招商局的輪船,從天津出發,前往歐洲。抵達英國后,謝葆璋等部分官兵又轉德國,到伏耳鏗廠接收“來遠”、“經遠”兩艦。接收完畢,兩艦駛往英國,與在這裡接收的“致遠”、“靖遠”會齊。
隨後,在英國舉行隆重的接艦典禮。當時,偌大中國竟然連一首國歌都沒有,只好臨時選一首《媽媽好糊塗》的民歌曲調,作為國歌演奏。這件事深深刺痛謝葆璋的心,許多年以後,他還用此來教育子女。10月,從英、德接收的4艘巡洋艦,由中國人自己駕駛,穿越波濤洶湧的大西洋,過好望角,經印度洋,順利抵達福建廈門。第二年,四艦駛往北方,加入北洋艦隊。
此後,謝葆璋便留在“來遠”艦任職。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被正式任命為北洋海軍右翼左營守備,“來遠”艦駕駛二副。在此前3年,謝葆璋因資歷不夠,一直代理這一職務。

甲午戰爭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八月十八日,北洋海軍主力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展開激戰。開戰不久,日艦“赤城”被擊成重傷,轉舵駛逃。謝葆璋協助幫帶大副駕駛“來遠”艦,立即尾追攻擊,進一步重創“赤城”,迫使其逃離作戰海域。戰至下午3時20分,日本第一游擊隊“吉野”等4艦集中火力進攻“來遠”、“靖遠”。兩艦以寡敵眾,苦戰多時,均受重傷。“來遠”艦中彈200多顆,引起猛烈火災,“延燒房艙數十間”。在此危急時刻,謝葆璋奉命駕艦衝出日艦的包圍,駛至大鹿島附近滅火施救。謝葆璋作為“來遠”艦上的槍炮官,參加這次著名的大海戰。
戰鬥一開始,北洋艦隊就陷入極為不利的境地。激戰數小時后,英勇的“致遠”、“經遠”等艦相繼沉沒,“廣甲”、“濟遠”兩艦先後撤出戰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本隊6艦,將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團團包圍。號稱“帝國精銳”的“吉野”等4艘快速巡洋艦,則將謝葆璋所在的“來遠”艦和“靖遠”艦死死咬住,形勢十分嚴峻。“來遠”艦在敵艦的瘋狂圍攻下,中彈200餘發,尾炮失靈,彈藥艙爆炸,全艦燃起熊熊大火。危急之中,謝葆璋英勇地冒著敵艦的炮火,率領士兵奮力救火,終將大火撲滅,保住軍艦。
“來遠”艦帶傷堅持戰鬥,直至日艦先行逃離戰場。“來遠”艦是北洋艦隊倖存軍艦中受傷最重的一艘。戰後,“來遠”艦駛歸旅順,中外人士目睹其損傷如此嚴重,尚能平安抵港,皆為之驚嘆不已。“來遠”艦上人員傷亡十分慘重,謝葆璋妻子的一位堂侄也在戰鬥中陣亡。
他被炮彈打穿腹部,腸子炸了出來,飛濺到煙囪上。戰鬥結束后,謝葆璋含著淚把燒焦的腸子從煙囪上撕下來,放回到他的遺體。
海戰結束后,其與管輪人員密切配合,將已受重傷的“來遠”安全駛歸旅順基地。“駛回旅順口之際,中西各人見其傷勢沉重,而竟安然返旌,無不大奇之”。

死裡逃生


謝葆璋
謝葆璋
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初五日,日軍水陸夾擊威海衛港內的北洋艦隊。正月十二日凌晨,日本魚雷艇潛入港內偷襲,由於北洋艦隊的英勇抵抗,日本海軍對威海的正面進攻遲遲不能得手。於是,日軍派出魚雷艇隊,借夜色的掩護,潛入港內進行偷襲。2月5日,日軍魚雷艇施放的魚雷擊中受傷的“來遠”艦。隨著一聲巨響,“來遠”艦龐大的身軀急速地翻轉,露出紅色的艦底,不久即沉入海底,艦上官兵30多人遇難。
謝葆璋在軍艦爆炸的剎那間,縱身跳入冰冷剌骨的海中,憑著一身好水性,拚命游上劉公島,得以死裡逃生。幾天後,北洋艦隊在劉公島全軍覆沒。
甲午戰爭后,清政府將北洋艦隊編製取消,數以千計劫後餘生的海軍官兵被遣散回鄉。謝葆璋輾轉回到福州,和家人團聚,與妻子家人度過一段平靜生活。

復出任職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清政府恢復北洋艦隊。原“靖遠”艦管帶葉祖珪出任統領,原“康濟”艦管帶薩鎮冰出任幫統。薩鎮冰是福州人,與謝葆璋是同鄉。謝葆璋入天津水師學堂學習時,薩鎮冰任學堂正教習,謝葆璋在“威遠”艦實習時,薩鎮冰又是該艦管帶,所以,薩鎮冰既是謝葆璋的長官又有師生之誼,以後,兩人共事於北洋艦隊,過從甚密。北洋艦隊重建,急需海軍人才,薩鎮冰很自然就想到謝葆璋。於是,電召他重返海軍任職。
是年,清政府從英國購買兩艘4300噸的巡洋艦,一艘名為“海天”,一艘名為“海圻”,都是當時中國海軍最大的戰艦。薩鎮冰兼任“海圻”艦艦長,謝葆璋被任命為副艦長。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10月5日,35歲的謝葆璋有了第一個孩子——女兒謝婉瑩。不久,謝葆璋的妻子帶著僅7個月的女兒,從福州老家遷往上海。謝葆璋的巡洋艦多在此駐泊,一家人可以經常團聚。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冬,謝葆璋出任煙台海軍練營管帶,又離開上海。
甲午戰爭期間,北洋艦隊在旅順、威海的海軍學校都毀於戰火。清光緒二十六年,謝葆璋的母校天津水師學堂又毀於八國聯軍的炮火,北洋艦隊失去最後一個人才培養基地。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冬天,北洋新的海軍學校——煙台海軍學堂,在海軍練營簡陋的營房裡誕生,謝葆璋為首任監督(校長)。
由於謝葆璋的出色領導,煙台海軍學堂發展迅速,短短几年便趕上和超過一些老牌的海軍學校,位居清末四大海校之首。煙台海軍學堂學制三年,專門培養艦艇指揮官,是近代中國培養指揮軍官最多的海軍學校,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海軍80%以上的艦艇長是該校的畢業生,煙台海軍學堂(民國后改稱煙台海軍學校)對中國海軍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謝葆璋治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他提出“學堂以德育為貴”、“品必先於學”的思想。而以往各海軍學校“於學問精長、屢列優等者,皆優給獎賞。獨品行端正者,轉付缺如,誠非務本之道”。因此,謝葆璋建議由海軍部設立“端品勳章”,專門頒發給品行端正的學生。同時,對學習優秀的學生髮給“優學勳章”。他認為,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更多品學兼優的學生。後來,海軍部採納他的建議。
也許是因為有甲午海戰中泅水逃生的經歷,謝葆璋十分強調在校學生的游泳訓練。他認為,海軍會游泳,如同陸軍會騎馬一樣,是必備的技能。為此,他制訂嚴格的規定:學生不放暑假,在校進行游泳訓練,凡游泳課不及格的學生,即使其他課程都及格,也不能畢業。如此重視游泳訓練,在其他海軍學校是沒有的。
謝葆璋是位有進步思想的愛國軍人,冰心的舅舅楊子玉是同盟會會員,經常與謝葆璋一起作詩談文,借抒情懷。
煙台海軍學堂的學生,受進步思想的影響,對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和中國海軍的衰敗狀況日益不滿。他們訂閱不少清政府明令禁止的同盟會報刊,開始逐步同情和支持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個別學生甚至與同盟會建立秘密聯繫。
清宣統元年(1909年),籌辦海軍大臣載洵視察煙台海軍學堂,認為學堂辦得有成績,質量較高。於是,清政府決定選派20名滿族貴胄學生來校學習,提前畢業,以加強滿族人對海軍的控制。
滿族貴胄學生的到來,激起漢族學生強烈的反抗情緒,雙方不斷發生磨擦。宣統二年(1910年)的春季運動會上,為爭奪一項錦標,互相仇視的滿漢學生爆發激烈衝突。事件發生后,地方官員秉承朝廷旨意,要求校方嚴懲漢族學生。謝葆璋不肯偏袒滿族貴胄學生,據理力爭。不久,清政府命海軍部官員鄭汝成來校查辦此事。
鄭汝成是謝葆璋天津水師學堂的同班同學。他告訴謝葆璋,煙台海軍學堂中的各種進步活動已引起清政府的注意,京城的一些官員甚至指責謝葆璋是“亂黨”。鄭汝成勸謝葆璋趕快辭職,退身遠禍,免得落個撤職查辦的下場。
謝葆璋對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已不抱幻想,毅然辭去監督職務,帶著家人離開他傾注了8年心血的海軍學堂,返回福州家鄉。在家裡,他不同意女兒謝婉瑩扎耳朵眼兒,更不讓給女兒穿緊鞋。也從來沒有責備過女兒,父親是婉瑩啟蒙的老師。

海軍次長


謝葆璋
謝葆璋
民國元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謝葆璋的同鄉好友黃鐘瑛因參加辛亥革命有功,被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任命為民國首任海軍部總長兼海軍總司令。黃鐘瑛上任不久,電請在福州的謝葆璋回海軍任職。
謝葆璋再次重返海軍后,被安排在北京,擔任海軍總司令部二等參謀官。民國2年(1913年)7月4日,謝葆璋補授海軍上校軍銜。8月20日,晉陞海軍少將軍銜。10月,謝葆璋以“才具開展,辦事熱心”,被任命為海軍部軍學司司長,負責整個海軍教育工作。此後13年間,謝葆璋一直在海軍部任職。謝葆璋提任軍學司司長后,積極改革和整頓海軍教育,恢復遭嚴重破壞的海軍學校,多方籌措資金,改善辦學條件,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推動海軍教育的發展。
民國4年5月7日,密謀稱帝的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的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藉以換取日本對帝制的支持。這一賣國行徑,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和反對。謝葆璋聞此,滿懷悲憤地用岳飛筆體寫下“五月七日之事”6個大字張貼書房,永不忘這一國恥日。
袁世凱稱帝后,將副總統黎元洪封為“武義親王”,軟禁在中南海瀛台。黎元洪早年畢業於天津水師學堂第一屆管輪班,與謝葆璋是校友。民國建立后,黎元洪提任副總統,曾幾次邀請謝葆璋到他在北京東廠衚衕的住所作客,都被謝葆璋婉拒。黎元洪被袁世凱軟禁后,謝葆璋卻不顧當權者的疑忌,經常去看望他,與他一起談天,對弈解悶。因為瀛台潮濕陰冷,謝葆璋每次前去,妻子都特意為他多準備些衣服。
由於海軍建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加之官場腐敗,相互傾軋,使謝葆璋滿腔熱情屢遭冷落。回到家中常沉默不語,在院子里種花,藉以排遣愁煩。
民國9年(1920年),改任海軍部參事廳參事。
民國15年6月,杜錫珪出任海軍部長,謝葆璋署理海軍次長。至此,謝葆璋的海軍生涯達到頂峰。這一年他61歲。
謝葆璋提任海軍部次長后不久,國內形勢急劇變化。這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北洋政府軍在北伐軍的打擊下,節節敗退。海軍總長杜錫珪與海軍總司令楊樹庄決定倒戈。
次年3月,楊樹庄正式易幟,宣布就任國民革命軍海軍總司令,率艦隊加入北伐軍。杜錫珪、謝葆璋等高級將領則仍留在海軍部,應付北京政府。1927年6月,北京政府改組,取消海軍部。杜錫珪、謝葆璋去職。
民國歷史上,曾先後有9位海軍總長和12位海軍次長,謝葆璋是第7位次長,也是北洋政府的最後一任次長。
海軍部取消后,謝葆璋被任命為海道測量局少將局長。他攜家眷離開北京,前往上海任職。不久,謝葆璋又奉命兼任全國海岸巡防處處長。
民國18年6月,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海軍部。是時,謝葆璋已卸去本兼各職,寓居滬上。因為是海軍前輩,資歷較深,經驗豐富。所以,海軍部聘請他擔任顧問。
民國19年,謝葆璋妻子去世。民國20年(1931年),辭去一切職務,謝葆璋隨女兒冰心離開上海又到北平定居。此後,謝葆璋因年事已高,退出公職,閑居在家。
抗日戰爭爆發后,北平淪陷,民國27年冰心一家南遷昆明,年邁體弱的謝葆璋留居北平,由長子謝為涵負責照料,閑居北京。民國29年(1940年)病逝,終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