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西柳林的結果 展開

西柳林

西柳林村

西柳林村舊稱柳林庄。位於太原市區南部,離區政府直線距離10.8公里,屬小店區劉家堡鄉,村域南與劉家堡接壤,北與監軍庄相連界,西與晉源區的野庄、東庄營相鄰,東與東柳林村相接,總面積約6814畝。全村人口6000餘人,天主教徒3500餘人,是一個天主教徒集聚村。此外,在村南和村北分別坐落兩座廟,龍天廟和關帝廟。

村莊介紹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鄉下轄村。
西柳林村位於太原市區南部,總面積約6814畝。全村人口6000餘人,天主教徒3500餘人,是一個天主教徒集聚村。
1.經濟:主要以運輸業,建築業,農業為主,農業主要是一季玉米,蔬菜大棚百餘畝,還有幾百畝葡萄,青石農場緊鄰汾河。人均收入7000左右,貧富差距較大,超市2家,商店10餘家,有水果蔬菜店,電話營業廳,診所藥店等數家。小型工廠三四家。有一個天惠苑小區。每個星期天有一次農村集市。勞動力人口有三四千人,沒有大型工廠,很多人以去小店太原打工為生。
2.文化:有天主教聖安多尼教堂一座,堂院佔地7000㎡使用面積2000㎡,位於村中心。有龍天廟一座,關帝廟一座,西柳林小學一座。村中還有楊雲仙教友開辦的伯達尼之家慈善愛嬰院。村中十之六七是天主教徒。該村姓氏繁多,大多是祖上遷徙於此,主要有武,牛,梁,白,朱,任,郝,劉,曹,王,李,馮,張等。
3.交通:西柳林村交通便利。村東國道G208(太茅路),村西是汾河,村南1.5公里有劉家堡汾河大橋,村北是建設中的太原環城輕軌西南環。建設中的西草寨站就在附近。鄉村公路大王線經過。村中主要有十二米大街,西大街,北環,南環西環。
4.歷史:唐末到五代十國開始有人在此定居,因多為柳樹,所以叫做柳林庄。柳林庄村,有一段歷史值得一敘,即石敬塘柳林稱帝。西柳林是古老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村。西柳林、東柳林村,古為一個村叫柳林,不知何年,汾河洪水把柳林分為兩個村,在西的為西柳林村,在東的為東柳林村,原柳林村,古為柳林寨。現在東柳林村東北面,有一片耕地叫堰北地,堰北地北面有一片地叫門轉地,堰很可能就是柳林寨的土城牆,年長日久成為一條土堰,門轉地,有門才有門轉,門轉地很可能就是寨子的北門。五代時,這幾個村是防止契丹南侵設在晉陽城東南面的重要屏障。後唐清泰三年(936年),契丹南侵。契丹主率眾自雁門而南,這時的石敬塘,清泰元年,曾授太原節度使、北京留守、鎮守太原,因後唐帝猜忌,改授鄆州節度使,進封趙國公,後唐帝降詔促石敬塘赴任,石敬塘疑心、懼誅,遂拒後唐帝之命,後唐帝以石敬塘不奉詔,降旨削奪官爵,即詔晉州刺史,北面副招討使張敬達領兵圍石敬塘於晉陽。當契丹南侵至晉陽城東南的永安寨、柳林寨一帶,與後唐劉行舟、符彥卿等合戰,張敬達、楊光遠為契丹伏兵所斷,後唐兵大敗,死者萬人,退守晉安寨,契丹主住進了柳林寨。當石敬塘被圍於晉陽時,就暗中向契丹主求援,契丹遣人“約以中秋赴義”,後唐兵被圍於晉安寨,石敬塘當夜就和契丹主相見,約為父子。第二天,石敬塘與契丹圍晉安寨,契丹耶律德光封石敬塘為晉王,後唐張敬達、楊光遠在晉安寨被圍80餘日,內外隔絕,軍儲殆盡,光遠等勸敬達出降,敬達至死不變,后楊光遠殺敬達投降了契丹。當年11月,石敬塘就割讓燕雲十六州(今山西北部、河北中部)予契丹,歲貢帛30萬匹,並稱契丹主為“父皇”,自稱“兒皇帝”,契丹主冊封石敬塘為大晉皇帝,並命築壇於晉陽。《通鑒》作築壇於柳林,石敬塘在契丹主保駕下,在契丹主所住的柳林寨築壇稱帝,當了“兒皇帝”,史稱後晉,定都開封。現在的東柳林村東北面堰北地、門轉地北面,即古柳林寨遺址北面,有一片耕地叫硯盤地,實為高台地。從古至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引水澆地水就上不了硯盤地,直到1964年起高墊低、平田整地,才把這片高地降低,這片高地處於柳林寨北門外,很可能就是石敬塘築壇稱帝之地。
5.地理:位於新生代晉中斷陷盆地西北部,汾河流經此地,土地平坦肥沃,年平均氣溫11℃,年平均日照時間2672小時。年降水量500mm左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濕潤炎熱,冬季寒冷乾燥,年溫差大,晝夜溫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