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鎮

隸屬於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

吉水鎮,隸屬於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位於廉江市市區西北部,東、北連河唇鎮,南鄰石城鎮、新民鎮,西連石嶺鎮。區域面積為111平方千米(2018年)。

2019年,吉水鎮下轄吉水社區和17個行政村。2018年,吉水鎮戶籍人口為86084人。

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優異:吉水鎮屬丘陵地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土壤屬砂質紅壤,大部分是九洲江兩岸沖積土,肥沃鬆軟。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適合熱帶、亞熱帶作物生長。
吉水鎮
吉水鎮

自然資源


水資源豐富:有中型水庫(江頭水庫)1座,九洲江從北到南流經鎮境。

行政區劃


下轄村委會

吉水村委會:總人口7160人,黨員128名,耕地面積3200畝,山地面積4000畝,轄佛頭埇、邊嶺、松木山、長坡、琅仔、三角坡、連里坡、龍窩、長山仔、李勝坡、東傲、大塘邊、飄竹、良山、瓦窯塘、吉水、塘角仔、塘肚共18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香蕉。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鍾壽平。
江頭村委會:總人口2401人,黨員49名,耕地面積1200畝,山地面積2100畝,轄江頭、菜仔琅、黃茂坡、新村仔、石碑尾共5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龍眼、香蕉。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志。
那樓寨村委會:總人口5716人,黨員104名,耕地面積3250畝,山地面積3600畝,轄上寨、中寨、下寨、那謝墩、黃龍墩、大包、山垌、良村、黃塘、周埇、園山仔、山艮、祿充口、金坡共14條自然村現轄等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龍眼、香蕉。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梁紹。
大車村委會:總人口4321人,黨員67名,耕地面積1800畝,山地面積3200畝,轄大車、禾倉角、坡尾頂、龍田、石龍頸、城地、東岸仔、楊屋角、龍尾共9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香蕉、蔥蒜頭。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文增湖、村委會主任黃順光。
低山村委會:總人口3296人,黨員62名,耕地面積2090畝,山地面積3700畝,轄低山、烏木壩、龍湖頭、坡利、烏木、大窩、石仔塘、大坡、山垌坡、耀角、碰墩、竹根下、粟垌共13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龍眼、香蕉、蔥蒜頭。
上壩村委會:總人口3521人,黨員81名,耕地面積2040畝,山地面積2800畝,轄上壩、蒙山、下壩、新村、白石壩、龍仔窩、壩下、老村、上高坡、屋場角、黎壁塘、上垌壁、磨刀水共13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香蕉、蔥蒜頭。現任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鍾其福。
大金村委會:總人口4130人,黨員57名,耕地面積1900畝,山地面積2200畝,轄大王垌、小旺垌、拾明塘、墩仔、高村、碑下、下塘、上壩仔、上村仔、東車尾、墩仔、大金坡、榕樹排、樟樹腳共14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香蕉、蔥蒜頭。現任村黨支部書記謝壽通、村委會主任梁卓平。
吉水鎮
吉水鎮
南和村委會:總人口3737人,黨員77名,耕地面積1850畝,山地面積3870畝,轄高嶺、那彭、豐木浪、南門塘、根竹塘、嶺尾、那良碑、新村、嶺咀、大欖根、大垌共11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龍眼、蔥蒜頭。
良龍山村委會:總人口3467人,黨員53名,耕地面積2730畝,山地面積1500畝,現轄石新、豐琅、石老、良龍山、東葉埇、祖先墩、田心仔、大番坡、魚龍嶺、上中、下中等11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龍眼。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彭明進。
荔枝頸村委會:總人口2702人,黨員66名,耕地面積1200畝,山地面積800畝,轄荔枝頸、黃塘、秀坡、黃泗嶺、禾高灣、火燒嶺、路冊共7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現任村黨支部書記陳榮盛、村委會主任陳子干。
梧村垌村委會:總人口5730人,黨員105名,耕地面積3960畝,山地面積3500畝,轄梧村垌、茅芒山、竹根山、草塘、水東烈、謝建、大路底、木頭埇、花椒樹、文立共10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龍眼、花卉、外運菜。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明增。
鶴嶺村委會:總人口3334人,黨員59名,耕地面積1300畝,山地面積400畝,轄鶴嶺、竹山、秧地坡、新地坡、塘村共5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花卉、外運菜。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鍾和光。
黃坭塘村委會:總人口3519人,黨員55名,耕地面積2400畝,山地面積2500畝,轄黃坭塘、獨田坡、烏石頭、墩仔、黃根、白屋場、高山下、江口、坡仔、水口共10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荔枝、外運菜。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宋世河。
燕山村委會:總人口5128人,黨員77名,耕地面積3800畝,山地面積300畝,轄上大坡、下大坡、橫嶺、上燕山、下燕山、打銅、低垌、坡仔、鋪仔、水波垌、阮村、安泰、中源金、鄒屋、上源金、沈屋、廖屋共17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外運菜。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振強。
烏坭壩村委會:總人口3136人,黨員64名,耕地面積2730畝,山地面積280畝,轄西蓮塘、白石腳、烏坭壩、大嶺山、大嶺腳、向陽、新村仔、扶順嶺共8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花卉、外運菜、甘蔗。現任村黨支部書記鍾紹堂、村委會主任韓世章。
白石村委會:總人口2562人,黨員52名,耕地面積2700畝,山地面積600畝,轄梁屋地、合山口、鎮江、白石、邊坡、舊村共6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外運菜、甘蔗。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勇年。
船埠村委會:總人口3090人,黨員72名,耕地面積2800畝,山地面積500畝,轄船埠、寨地督、低山仔、三文坡、大坡仔、踏窖、平田、坡頂、新坡、河仔邊共10條自然村。主要經濟作物外運菜、甘蔗、蔬菜種籽。現任村黨支部書記全炳。
吉水居委會:總人口2738人,黨員16名,現任社區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陳子關。

人口民族


總人口52813
28181
24632
家庭戶戶數12043
家庭戶總人口(總)52344
家庭戶男27874
家庭戶女24470
0-14歲(總)20031
0-14歲男11313
0-14歲女8718
15-64歲(總)28341
15-64歲男14674
15-64歲女13667
65歲及以上(總)4441
65歲及以上男2194
65歲及以上女224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7274
2000年,吉水鎮有居民12043戶,總人口為52813人,其中男性28181人,女性24632人。
2005年,吉水鎮有居民13861戶,總人口為69071人,其中男性35908人,男女比例為113:100。
2010年,吉水鎮家庭戶15492戶,集體戶1249戶,總人口為75148人,其中男性40262人,女性34886人。
2017年,吉水鎮常住人口為77249人。
2018年,吉水鎮戶籍人口為86084人。
姓氏構成
2005年,吉水鎮有鍾姓、劉姓、粱姓、李姓、陳姓、文姓、林姓、楊姓、黃姓、莫姓、鄭姓、許姓、龐姓、宋姓等37個姓氏。其中,鍾姓人口佔總人口的14%,劉姓人口、梁姓人口各佔總人口的9%。

經濟


改革開放前,吉水鎮的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木薯、芋頭、花生、黃豆、紅煙等。
2005年,吉水鎮糧食種植面積4461.7公頃,總產量26070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441.5公頃,稻穀總產量22324噸;番薯種植面積687.9公頃,總產量2857噸;花生種植面積262.1公頃,總產量543噸;蔬菜種植面積1513.1公頃,總產量26511噸;水果種植面積2555.7公頃,總產量26004噸,其中香蕉種植面積545.3公頃,總產量20804噸;荔枝種植面積1683.7公頃,總產量3471噸;生豬飼養出欄量42966頭,存欄量28376頭;有牛7771頭;三鳥飼養出欄量46.67萬隻,存欄量19.92萬隻;淡水養殖面積13.5公頃,漁業總產量1152噸。全鎮有種養專業戶3100戶,家電等工業企業24家,個體商戶757戶,農貿市場年成交額3億元。全年生產總值2.4914億元,農業總產值2.085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16元,工業總產值8.4491億元,人均居住面積25平方米,年末存款餘款6745萬元。
2009年,吉水鎮農業總產值3.6664億元,同比增長5.6%;農民人均純收入4083元,同比增長7.8%;工業總產值3.765億元,同比增長15.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997萬元,同比增長20%;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293億元,同比增長16%;財政總收入569.74萬元,同比增長49.6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56.27萬元,同比增長32.33%。
2010年,吉水鎮農業總產值3.8313億元,比2006年增長59.2%;農民人均純收入4350元,比2006年增長28.3%;工業總產值3.28億元,比2006年增長73.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96萬元,比2006年增長148.4%。
2012年,吉水鎮農業總產值5.183億元,同比增長6.6%;農民人均純收入5165元,同比增長8%;工業總產值5.04422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68萬元,同比增長64.7%;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717萬元,同比增長63.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78萬元。
2013年,吉水鎮農業總產值5.8283億元,同比增長8.7%;農民人均純收入5713元,同比增長10.6%;工業總產值77.15782億元,同比增長41.2%;公共財政收入3133.3萬元,同比增長31.7%。
2014年,吉水鎮農業總產值5.413億元,同比增長6.1%;農民人均純收入6357元,同比增長11.27%;工業總產值108.5226億元,同比增長40.7%;公共財政收入3801萬元,同比增長21.3%。
2015年,吉水鎮農業總產值6.4592億元,同比增長7.06%;農民人均純收入6942元,同比增長9.2%;工業總產值168.5601億元,同比增長35.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5.9315億元,同比增長29.05%;固定資產投資44.9347億元,同比增長30.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311億元,同比增長11.79%;公共財政收入4278萬元,同比增長12.55%。
2016年,吉水鎮生產總值50.83億元,同比增長10.1%;農業總產值7億元,同比增長3%;農民人均純收入7636元,同比增長9.9%;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66億元,同比增長37.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5億元,同比增長11.2%;公共財政收入4428萬元,同比增長14.6%。
2017年,吉水鎮生產總值57.37億元,同比增長11.4%;農業總產值7.14億元,同比增長2.4%;農民人均純收入8247元,同比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38億元,同比增長28.8%;固定資產投資43.20億元,同比增長3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3億元,同比增長11.8%;公共財政收入5265萬元,同比增長24.4%。
2018年,吉水鎮生產總值66.28億元,同比增長12.4%;農業生產總值7.27億元,同比增長5.1%;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495萬元,同比增長37.1%;固定資產投資18.21億元,同比增長2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2億元,同比增長8.8%;公共財政收入5715萬元,同比增長8.6%。
2019年,吉水鎮生產總值36.82億元,同比增長3.5%;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23億元,同比增長4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2億元,同比增長9.4%;固定資產投資4.76億元;公共財政收入0.54億元。

交通


吉水鎮交通便利,有省道遂(溪)六(深)線、縣道X679線公路通過鎮境,有汽車站1個。鎮內各行政村、自然村均通公路,共有鄉村公路156千米,鎮通江頭、大車、上壩、良龍山、黃坭塘、梧村垌、烏坭壩、白石、船埠共9個行政村的鄉道已實現硬底化水泥混凝土路面。 
2009年,吉水鎮投資1400多萬元,完成鄉村道路硬化建設48千米。
2012年,吉水鎮新建鄉村道路硬底化路面21千米。
2013年,吉水投入35萬元硬底化圩鎮主要街道以及過境公路800米,新建鄉村硬底化道路11千米,投資112萬元的高壩河橋重建工程已完成通車。 
2014年,吉水鎮完善吉水橋頭的硬底化和美化,改造、鋪設主要街道800米硬底化路面,完成硬底化村道12千米。
2015年,吉水鎮投入180多萬元金重建、擴建街道硬底化1.8千米,投入480萬完成村道硬底化12千米,投入300多萬元重建大壩橋。
2016年,吉水鎮投入50多萬元拓寬改造圩區主要道路硬底化;投入150多萬元建好西蓮塘村水毀村道;完成東車尾、根竹塘等5條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建設。
2017年,吉水鎮投入92.18萬元拓寬改造圩區主要道路並實現硬底化,完成Y878、Y118線合江至開發區段三級公路改建工程;完成新村仔、上壩仔、三角坡、高嶺等自然村村道水泥硬底化。

社會


教育

2005年,吉水鎮有初級中學3所,小學19所,共有中小學生14550人。
2009年,吉水鎮撤併上壩仔分校等8所分教點。
2010年,吉水鎮撤併39間小學分教點。
2017年,吉水鎮新設2間公立幼兒園,並投入800萬元對鎮各中小學校及幼兒園的軟、硬設施進行升級改造,順利通過了廣東省教育創強複評督查工作。 
2019年,吉水鎮投入918萬元完善鶴嶺小學、上壩小學等7間小學以及吉水鎮中心幼兒園塘村分園、吉水鎮紅太陽幼兒園2間幼兒園的教學設施。

文化事業

2005年,吉水鎮有文化室12個,其中村文化室8個,業餘粵劇團1個。
2013年,吉水鎮新建村級文化樓2間,舉辦了“創建平安吉水”主題宣講活動和“廉寧杯”演講徵文比賽。
2014年,吉水鎮扶持成立7支群眾業餘文藝團隊,完成圩鎮健身體育場所建設。
2016年,吉水鎮完成謝建、蒙山村等3條自然村體育設施建設,建成村級文化樓4間、村級圖書室3間。
2017年,吉水鎮完成梧村垌、竹根山、上大坡等6條自然村體育設施建設;上大坡、上源金、竹根山、新村仔等8條自然村建成村級文化樓。
2018年,吉水鎮建成上大坡、竹山、竹根山、三角坡等7條自然村村文化樓及文化廣場。
2019年,吉水鎮投入400萬元建成鎮文化活動中心,投入24萬元建設上大坡、西蓮塘村2個省示範點,投入90萬元用於健身器材、辦公檯等基層文化建設。
 通訊設施
通訊設施完善:全鎮實現了村村通電話,轄區內行動電話、小靈通網路覆蓋面廣、信號強,群眾可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商品交易、遊戲娛樂,方便快捷。人文氛圍濃厚:村民民風淳樸,有廣東省司法警官學院、湛江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兩所大專院校坐落境內。

醫療衛生

2005年,吉水鎮有醫院1所,衛生室、醫療站30個。
2017年,吉水鎮建成江頭、黃坭塘、大車、白石、上壩5個村衛生站規範點。
2018年,吉水鎮完成那樓寨、低山、燕山等9個行政村村衛生站的主體工程。
2019年,吉水鎮投入資金400萬元建設吉水醫院門診大樓,投入資金180萬元建成吉水、那樓寨、低山、大金、荔枝頸、燕山、良龍山、南和、烏坭壩等9個村級衛生站。

社會保障

2009年,吉水鎮建成村級敬老院3間;發放種糧綜合補貼427.78萬元;發放家電下鄉、摩托車下鄉財政補貼22萬元;發放農村危房改造建設補貼資金129萬元,幫助258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發放移民住房建設補貼資金79.98萬元,幫助31戶移民戶建造新房;幫助653戶、2612人實現脫貧,脫貧率為40%。 
2012年,吉水鎮建成農村安居房85戶,完成移民住房改造91戶;建成大坡村村級敬老院1間。
2013年,吉水鎮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01戶,新建村級敬老院1間,為困難群眾解決近70萬元醫療救助金。
2014年,吉水鎮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46戶,因受颱風災害導致房屋全倒的7戶群眾已完成重建並全部入住;新建白石村級敬老院1間,烏石頭村骨灰樓1間,發放困難群眾醫療救助金57萬元。
2015年,吉水鎮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40戶,通過民政渠道發放困難群眾醫療救助金63.672萬元;投入120多萬元,完善鎮區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2016年,吉水鎮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99戶,通過民政渠道發放困難群眾救助金130多萬元;投入47.58萬元建成鎮敬老院養老服務樓。
2017年,吉水鎮完成精準扶貧危房改造57戶,通過民政渠道發放困難群眾救助金130多萬元;投入90多萬元建成周埇、寨地督、阮村、大車4個居家養老服務站。
2018年,吉水鎮通過民政渠道發放困難群眾救助金130多萬元;新建成三角坡、踏窖、埌仔、大金坡墩子4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2019年,吉水鎮為113人次提供醫療救助;完成精準扶貧危房改造13戶;政策保障性兜底602戶1313人,培訓貧困人口700人次;新建成平田、寨地督2個居家養老服務站,共有6個居家養老服務站。

旅遊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吉水鎮的山山水水,美不勝收,昔有廉江舊八景之一“文峰疊翠”,今有新八景之一“九洲琴韻”。鎮政府十分注重聚集人氣,不斷開發旅遊資源,於2006年因勢利導建設了一條長達18公里的荔枝觀光帶。每年荔枝成熟時,四面八方的商客雲集於此設點收購水果,大批外地賓客紛至沓來,歡聚於此,賞山色,品佳果,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此外,還可以到九洲江開發區品嘗老鴨湯等特色美食。發展生態觀光型荔枝生產,不僅帶旺了當地的物流、飲食、蜂蜜生產等行業,也為吉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代表人物


梁逵(生卒年不詳),吉水鎮良村人,明代嘉靖年間貢生,曾任海南瓊山縣訓導,后升教諭,海瑞為其門生。

獲得榮譽


2002年,吉水鎮被評為廉江市農村改水改廁工作先進鎮。
2005年,吉水鎮被評為湛江市衛生先進鎮。
2007年,吉水鎮被評為湛江市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先進集體、湛江市“十一五”殘疾人工作先進鎮”。
2008年,吉水鎮被評為廉江市殯改工作先進單位(一等獎)、廉江市消防工作先進單位。
2009年,吉水鎮被湛江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2009年湛江市衛生先進鎮”稱號,被評為湛江市市級生態示範鎮、湛江市衛生先進鎮。
]2006年至2009年,吉水鎮連續四年被評為廉江市科普工作先進單位。
2010年,吉水鎮被評為廉江市基層科協工作先進集體、廉江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廉江市村級敬老院建設先進單位、廉江市交通道路建設先進單位、廉江市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先進單位。
2012年,吉水鎮被評為廉江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一等獎、廉江市農村公路建設三等獎、湛江市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先進單位、湛江市鄉鎮計生服務站改造工作先進單位、廉江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廉江市電網建設一等獎、廉江市生豬屠宰管理工作二等獎。
2013年,吉水鎮被評為廉江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一等獎。
2015年,吉水鎮被評為廉江市徵兵先進單位。
2016年,吉水鎮被評為湛江市生態文明鎮。